英语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05:42:11
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
《三国志·荀彧传》
原文: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翻译:
荀彧字文若,颖川郡颖阴县人.荀彧年少时,南阳人何颙非常看重他,说:“是一个辅佐帝王的人才!”永汉元年,被荐举为孝廉,任守宫守.董卓之乱时,被任命为亢父县父,竟弃官回家.他对父老们说:“颖川是四面受敌的争战之地,天下一有变故,就会经常成为军事要冲,应当赶紧离开此地,不要长久停留.”乡人之中很多都留恋本土,犹豫不决,没有追随的,荀彧只将自己的宗族迁到冀州.
自从太祖迎接天子到许都之后,袁绍内心不服.袁绍兼并北方之后,天下人都畏惧他的强盛.太祖正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张绣在宛县打败太祖军.这一来,袁绍更加骄傲,给太祖写信,言辞无理而傲慢.太祖大怒,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钟繇为这事问荀彧,荀彧说:“曹公是个聪明人,必不追咎往事,恐怕有其他忧虑.”于是见到太祖询问,太祖便将袁绍的信给荀彧看,说:“我现在想要讨伐不义,而力量敌不过他,怎么办?”荀彧说:“古来在胜败场中较量的人,真有才能的,纵使起初弱小,也必将强盛,如果不是那号人,纵使起初强大,也容易弱小.从汉高祖与项羽的存亡,就足以看出这一点,现今同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罢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忌刻,使用人之才而又疑人之心,而您明白豁达,不拘小节,用人唯才,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处事迟缓,优柔寡断.往往错过时机,造成失败,而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成规,这说明您在谋略方面胜过袁绍,袁绍治军不严,法令不行,士卒虽多,其实难用,而您法令严明,信赏必罚,士卒虽少,都争先效死,这说明您在用兵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凭借世代门第,装模作样地玩弄小聪明,以博取名誉,因此很多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的士人都归附于他,而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名,自己的行动谨慎节俭,而赏赐有功的人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际的人士都愿意为您所用,这说明您在品德方面胜过袁绍.用以上四个方面的优点辅佐天子,扶持正义,讨伐不义之臣,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又有什么用呢?”太祖很高兴.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将此事秘密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太祖发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怀抱忠贞的诚心,保持退让的行动,君子根据高尚的道德而爱人,不应该这样作.太祖从此对荀彧心中不满.正好遇上征伐孙权,太祖上表请派荀彧到樵地劳军,荀彧因病留在寿春,由于心中忧郁而死,当年五十岁.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评论说:荀彧才能出众,通达儒雅,有辅佐帝王的风范,然而预先看出了曹氏篡位的苗头,因而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