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内容章节按以下分类第一章国际分工的理论概述\x05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x05第二节经济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x05第三节国际分工对一国经济的影响\x05第二章当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21:56:38
论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内容章节按以下分类第一章国际分工的理论概述\x05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x05第二节经济发展的含义与特点\x05第三节国际分工对一国经济的影响\x05第二章当前论国际分工对

论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内容章节按以下分类第一章国际分工的理论概述\x05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x05第二节经济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x05第三节国际分工对一国经济的影响\x05第二章当前
论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内容章节按以下分类
第一章国际分工的理论概述
\x05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
\x05第二节经济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x05第三节国际分工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x05第二章当前国际分工与我国经济发展概况
\x05第一节当前国际分工发展的概述
\x05第二节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x05第三节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x05第三章当前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x05第一节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x05第二节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x05第三节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总体评价
\x05第四章应对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对策
\x05第一节从政治体制方面
\x05第二节从文化背景方面
\x05第三节从社会角度方面第三节从社会角度方面

论国际分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内容章节按以下分类第一章国际分工的理论概述\x05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x05第二节经济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x05第三节国际分工对一国经济的影响\x05第二章当前
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国际生产网络是国际产业分工发展的最高形态.在国际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起核心作用.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被动地、过度依赖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网络也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是自立发展模式,过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将会遏制东道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发挥,并会损害自立发展的根基.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最新发展
  新世纪之初,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首选之地.国际生产网络是指共同参与某特定产品或服务制造过程的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跨国公司起核心作用.它们将产业或服务的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并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或功能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差别,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最有效率的区位配置,以获取最大利益.
  国际生产网络是国际产业分工发展的最高形态.新世纪之初,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制造业中,国际生产网络继续快速扩张.2001—2004年间,美国的产业转移增加很快,转移的目的国家和地区是墨西哥、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根据康奈尔大学一项调查,2004年1—3月,美国有255家企业转移出了美国.其中,69家转移到了墨西哥,58家转移到了中国,31家转移到了印度,39家转移到了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35家转移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和2001年进行的类似研究相比较,当时,只有25家企业转移了中国,实际上,美国发生的变化只是整个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一部分,中国将是最大的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将吸引全球产业转移的1/3.
  第二,在服务业中,高附加值的服务转包活动开始活跃.最近几年,一些高科技跨国公司开始将它们的高收入、高附加值职业转移到海外去.这些工作包括集成电路的设计,工程,样本制作,测试,咨询,医学诊断,统计分析,汽车和航空设计,计算和设计,以及制药和纳米技术研究等.正是由于这类工作的转移,2003年,美国的高技术人员失业率开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譬如,电力工程师的失业率达到了6.2%,为20年来的最高水平.
  第三,在研究和开发中,由研究开发人员工资率巨大差别所引致的新一轮国际化开始兴起.这一点有点像制造业中的国际化过程,涉及的产业主要包括新兴产业,如微电子、生物技术、医药、化学和软件产业等.据Garter的估计,到2005年,美国技术开发工作的10%将会转移到海外进行.根据另外一个研究的估计,到2008年,全球5%(大约27万个)的研究开发人员将来自低成本的印度、中国和东欧地区.
  上述分析也为我国的数据所证实.譬如,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并突破600亿美元大关,而国际上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最近几年则连续下降.同时,我国也已经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研究和开发基地的首选地之一,已经建立的研究和开发机构多达700多家.
  二、目前国际生产网络的深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一,国际生产网络的深化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度依赖资金和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数量扩张型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的集约型转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伴随着这一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是更多的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研究开发领域中的高附加值投资机会.这意味先进的技术、资本设备以及发达国家、甚或是世界市场营销网络的带入.
  第二,机会难得.这种国际产业发展的机遇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可以遇到和获得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际生产网络、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的建立和发展是几十年来在和平稳定环境中孕育起来的.但是,它极容易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而发生中断,如大规模的战争.
  2)就对跨国公司母国的影响来讲,也很不明朗.发达国家对这种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持有强烈的怀疑和批评态度.譬如,这次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调整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担心:“如果连高薪的就业机会都转移到其他低工资的国家之中,发达国家将来干什么呢?”
  3)就对东道国的影响来讲,这种生产网络也不稳定.处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发展国家和地区都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地位,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譬如,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的国家,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进一步从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活动.这种升级会对从事产业转移和国际生产网络建设的跨国公司形成巨大挑战.因此,这种国际生产网络能够维持多久、发展到何种程度,现在还很难判断.这需要我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充分利用这种机遇.
  第三,这种网络有利于中国的崛起,更有利于缓和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强烈冲击.譬如,技术引进方面.如果采取传统的技术引进形式,许多技术我国可能根本引进不来:一方面,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它们比较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政府还以各种理由限制我国的技术进口.但是,如果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所进行的产业转移,那么,这种技术便可以进入我国,也更容易得到跨国公司母国的批准.譬如,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0.12微米芯片生产技术很难想象会通过技术引进的形式进入我国.又如,在出口方面.尽管在我国的出口增长中,来自跨国公司和加工贸易的贡献带到了60%左右,我国的出口在世界市场还是成为众矢之的.加入WTO之后,尤其是最近两年来,有关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特殊保障措施限制的报道几乎天天都有.世界上,每6起反倾销中就有一起是针对我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国的出口全部由国内企业生产,并且全部来自一般贸易,那么所面临的外部出口形势会更严峻,而且,我国的出口将难以再进行大规模的扩张.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被动地、过度依赖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网络也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第一,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之间,不能紧密衔接,容易造成当地产业、从而经济发展的波动或中断.譬如,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了跨国公司制造活动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但是,这个时候,当地的高层次价值增值以及营销活动的能力却没有培养起来,或者跨国公司的高层次价值增长活动没有转移过来,从而形成整个经济以及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断层或中断"现象,引起经济发展的巨大波动.
  第二,依靠跨国公司的制造能力转移以及研究开发活动转移所建立起来的相应制造和研发能力比较零散,也很不匹配,因此,很难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形成整体性的国家竞争优势.
  第三,这样发展起来的经济体,跟随性很强.绝大部分的技术和产品都是通过引进形成的,创造性的东西较少.而在现有的技术和产品路径下,很难超越发达国家,也很难真正为人类的科学和技术,以及管理和营销文化的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
  三、充分利用国际产业格局深化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的自立发展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是自立发展模式.它始终是以培育、促进民族企业成长、壮大为核心.就对外开放来讲,放宽或加强对跨国公司及其外国直接投资活动的控制仅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因此,跨国公司及其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应以不损害当地企业的成长为限;同时,跨国公司只是促使当地企业发展的一个配角,而不是相反.超越了这些限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将会遏制东道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发挥,并会损害自立发展的根基.反之,如果外国直接投资介入适度,则跨国公司还会促使当地企业的成长及经济自立目标的实现.
  第一,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这次国际产业格局发展的机遇,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研究和开发的大发展.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格局是许多国家羡慕、甚或嫉妒的,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绝不能自断与世界经济已经建立起来的密切联系.
  第二,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以及加入到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就能自动发展起来,而必须坚持自立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1)对国内市场进行适当的保护.没有对当地市场的保护就没有了当地企业独特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就减少了当地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和平台.那种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不需要对当地市场进行保护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在加入WTO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发展出WTO规则允许的市场保护的新方式和政策手段.譬如,可以通过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体系来定向地提供不同产业的国内市场,变市场保护为定向的市场需求.又如,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和国家标准等来构筑无形的市场保护网络.
  同时,在传统的贸易或生产保护逐渐淡出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在产品的贸易或交换,以及生产领域之外的阶段和功能上进行政府政策空间的创新和开拓.譬如,在竞争前领域中,或者在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上.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上尽量将企业的投资社会化,从而实现对企业的间接补助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升级,形成一种国家创新的工程和战略.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当地产业或制造业的有机整合,以及从低成本生产阶段上的突破和升级.
  (2)积极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是我国20多年来改革和开放的努力方向,也是决定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前景的最关键因素和环节.作为一个转型经济,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私营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压制,而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没有最后完成;另一方面,市场开放以及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也对我国市场机制的建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譬如,我国市场,除了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利益差别以及相互博弈所造成的区域性分割之外,还有不同跨国公司以及制造、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等不同功能上相互错位、相互独立和隔绝所造成的产业上和产品上的分散化.这些都大大限制了我国整体市场的形成和规模经济的发挥.这些都需要市场力量的整合.只有在众多不同系统之上的创新才能突破和自立起来 .
  (3)自觉地有意识地引导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即便是在市场体制已经完全建立并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这种机制的运行提供一些长远的、战略性的引导和拉动.譬如,通过军事采购,或政府采购的形式提出新的高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从而资助、引导和拉动整个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方向.或者将市场上潜在的产品和技术纳入到政府或者军事的采购清单中,提供大量的资金,相当规模的市场来促进或引导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拉动当地产业的发展.这是美国许多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普遍做法.
  总之,在开放条件下,实现我国产业发展与跨国公司转移来的国际生产能力之间有机融合的关键是在自主创新基础上,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综合和发展.这也是新的国际环境下,自立发展模式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