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商山早行颔联罗列富有特征的物象有什么作用?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8:12:42
诗歌欣赏商山早行颔联罗列富有特征的物象有什么作用?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欣赏商山早行颔联罗列富有特征的物象有什么作用?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欣赏商山早行颔联罗列富有特征的物象有什么作用?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颔联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这个名称是当代修辞学家谭永祥提出的,他对列锦的解释是:古典诗歌作品中一种奇特的句式,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修辞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中国的古人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如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谈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像俱足,始为难得.”用散文的文字来诠释,可以这样来理鸡叫了,天还没有亮,残月挂在茅店的上空,赶路的人已经登途了,他走过满是凝霜的木桥,留下了一个一个的足印.区区十个字,不仅有景有情,而且还有动态的叙述,妙就妙在没有一个动词.如果写作“鸡鸣茅店月,人行板桥霜”,意思也许是完整的,但也就不会传诵至今了.
这首诗的诗眼是“早行”.
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杜陵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传出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满意请及时采纳——
>>>你的采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