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三篇课文重复出现的实词 虚词的解释以及所在的句子;还有三篇文言文中所有词类活用.下血本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8:27:30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三篇课文重复出现的实词 虚词的解释以及所在的句子;还有三篇文言文中所有词类活用.下血本了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三篇课文重复出现的实词 虚词的解释以及所在的句子;
还有三篇文言文中所有词类活用.下血本了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三篇课文重复出现的实词 虚词的解释以及所在的句子;还有三篇文言文中所有词类活用.下血本了
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3])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轻视,看不起.(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jue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⑤jué 阙疑, 解除疑惑.(多闻阙疑)
5、微
①没有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 国势衰微.
④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⑤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⑦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⑧微微,稍微.(例:《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7、辞
①推辞. 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告辞. 例:(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陶渊明)
③言辞. 例:词甚畅达
8、封
①既东封郑(动词,可使.成为边界)
②肆其西封(名词,疆界)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目的连词,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用)
⑦阙秦以利晋(用来)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词,从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指示代词,那)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
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⑨ 缀耕之垄上(动词,到)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2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3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名词做动词,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6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7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8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9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11若不阙秦(quē使动用法,使……减少)
12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通假字
⒈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⒉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⒊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⒋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⒌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知足,满足)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阙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⑥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7.今急而求子.(今,古义:如今 今义:今天)
8.且贰于楚也(阙,古义:动词,从属二主.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⒈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⒉(烛之武)辞曰
⒊(烛之武)许之
⒋敢以(之)烦执事
⒌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⒍(晋)许君焦、瑕
⒎阙秦以利(于)晋
判断句
⒈是寡人之过也
⒉邻之厚,君之薄也
⒊以乱易整,不武
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5失其所与,不知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⒉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言于:对……说
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⒈夫晋,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
所字结构
⒈失其所与,不知 所字结构(所字后接动词,相当于一个名词)
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西)”,“终日之所学”中“所学”意即所学到的东西.
荆轲刺秦王
通假字
秦王必说:
“说”通“悦”,高兴、喜欢.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请辞决矣
“决”通“诀”, 诀别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震慑
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手捧,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惧怕
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12.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huán)通“环”,环绕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cù)通“猝”,突然
词类活用
1.【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2.【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3.【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4.【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
5.【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6.【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7.【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8.【白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
9.【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10.【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11.【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2.【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13.【朝服】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4.【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15.【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16.【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17.【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18.【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19.【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20.【生】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固定短语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7.未尝见天子(不曾)
8.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9.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10.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古今异义
1 【信】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2 【金】 古义:铜(古代以铜为金);今义:一种贵重的金属
3 【涕】 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
4 【币】 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5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6 【长者】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7 【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
8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9 【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
10 【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1 【于是】 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2 【顾】 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13【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谦词,对自己的谦称
14【穷】 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15【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6【走】 古义:跑;如: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17【提】 古义:读作dǐ,投掷,投打,投击;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今义:垂手拿着
18【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
19【股】 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20【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
今义:方位名词
21【废】 古义:倒下;荆轲废
今义:残废
22【复】 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23【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24【遇】 古义:对待;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相遇,遇见
25【未来】 古义:没有来;如:其人居远未来
今义:将来,以后
26【不顾】古义:不回头:如:终以不顾
今义:不顾及
27【亲】 古义:亲近,近身:如:则秦王未可亲也;今义:亲爱的人或事物
(课改只要求掌握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省略句
取之 ( 以 ) 百金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 往 )
以(之)试人
皆陈(于)殿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遂拔以(之)击荆轲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使(之)毕使于前
群臣侍(于)殿上者
比(于)诸侯之列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 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鸿门宴
注释
1、注音
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kào)劳的意思)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数目(数,shuò,多次)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 (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杯杓(胜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毋内诸侯(内na,通纳,接纳)
樊哙(樊哙,fán kuài)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
3、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羽曰(告诉)
不可不语(告诉)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发上指(向上)
若入前为寿 (走上前)
B 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道芷阳间行(抄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F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 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 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说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义:现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③.用“为”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籍何以至此?
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沛公军霸上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
①.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
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
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6、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7、一词多义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幸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去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当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③故听之(所以,连词)
坐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从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击
①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
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内
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辞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2、虚词
为
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wéi,做,干,动词)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④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⑤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⑦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 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 wéi,动词,成为) ⑨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⑩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①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①②君为我呼入(wèi,替,介词)
①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给,介词;wéi,做,动词)
因:
①因言曰:……(趁机)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以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于
①长于臣(介词,比)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然
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②不然(这样,代词)
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鸿门宴》
之
①珍宝尽有之——代珠宝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关中
8、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