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文言文测试还要古诗的测试.上期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1:30:55
初三上文言文测试还要古诗的测试.上期的初三上文言文测试还要古诗的测试.上期的初三上文言文测试还要古诗的测试.上期的(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初三上文言文测试还要古诗的测试.上期的
初三上文言文测试
还要古诗的测试.上期的

初三上文言文测试还要古诗的测试.上期的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 ( ) 无案牍之劳形(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2. 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3.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画线的句子扩展为一段描写性文字.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两狼之并驱如故.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根据句意解释下列两个词.
阡陌交通 “交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6.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7.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中.
( )→( )→( )
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文字回答.
答:
(三)
⑴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⑵子曰:“由①,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⑶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⑷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⑸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注释]①[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下面句子中的“之” 指代的分别是什么?
A.诲女知之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告诉的是一个什么道理?

12.选文的第二则,孔子这番话的意思是:
(四)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3.这段文言文出自《 》(填篇名),作者是
14.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8个字写出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①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②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16.文中的“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
17.作者在文中抒发自己崇高的政治抱负的是哪一句话?对此你怎样理解?

(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永州之野产异蛇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9.翻译下面句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0.“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

(六)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2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4.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5.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
26.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七)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2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君遣之( ) 反以报君( )
而捐五百金(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2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马今至矣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所求者生马
2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七)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2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君遣之( ) 反以报君( )
而捐五百金(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2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马今至矣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所求者生马
2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之”字在文中出现五次,从用法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代词,一类作助词,相当于“的”字
B.文中“请求”两字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可译为:“请允许我去找.”
C.涓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只买回一匹死了的千里马.
D.君人不理解涓人“千金买骨”的做法.
30.这位侍臣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其目的是为了求得千里马;如果不用五百金去买下马骨,你认为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八)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是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3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断的一句是( )
A.环滁皆山也 B.此大谬也 C.夫战,勇气也 D.不做则安能会耶
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④后生家每临事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4.《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九)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5.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①穿壁: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姓: 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7.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8.指出下列词的古今词义.
逮: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偿: 古义________ ____, 今义_____ _______.
资: 古义__________ __, 今义____ ________.
49.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40.请你给这篇短文加上一个标题:
(十)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人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述,控告.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 延:
②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
③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
42.翻译下面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十一)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老百姓.
44.下列句中的“为”字与“今何后为”的“为”字意思相同的是(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B.何以货为
C.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D.何为不去也
45.下列各句中的“尽”字与“咸善游”中的“咸”字意思相同的是( )
A.白日依山尽 B.山穷水尽
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劝君更尽一杯酒
4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吾腰千钱”中的“腰”字用法相同的是(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乃钻火烛
C.稍稍宾客其父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有顷”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而,敌行益迩 B.既克,公问其故
C.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止 D.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48.这则寓言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十二)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49.解释加点词.
(1)示: (2)故:
(3)尔: (4)为:
5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示玉人 B. 宋人或得玉
我以不贪为宝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C.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D. 献诸子罕不若人有其宝 投诸渤海之尾
51.翻译画线句子.(如果有省略,请加上括号补出)

52.从上文可看出子罕具有怎样的品质?

(十三)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当面.谀:奉承.②辄:就.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⑦语:告诉.⑧止:通“只”.
53.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 ,其修辞方法是 .
5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 ) ②当不至有龃龉( )
55.“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 .
56.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称代词的句子有( )
A.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B.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C.其人云:“某备有高帽一百……” D.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E.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57.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十四)
蓉①少时,读书收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每履之,足若踬⑦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⑾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⑿.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②俛(fǔ):同“俯”.③弗(fú):不.④洼:凹陷的地方.⑤径尺:直径一尺.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浸淫:逐渐,渐进.日,一天天.⑦踬(zhì):被绊倒.⑧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⑾窒(zhì):阻碍.⑿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5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
5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蹶然以惊 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 D.已而复然
6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61.“已而复然”中的“然”和“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中的“其”所指代内容分别是什么?

62.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B.凡事开头难,要十分重视事情的开始.
C.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D.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答案
1.略 2.安贫乐道 3.略 4.C 5.交错相通 妻子和儿女 6.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7.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8.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9.C(通“智”,其余解作“知道”)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道理. 善者 不善者 11.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见出真正的君子.或: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 12.“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本领”或“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13.(略) 14.①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②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5.没有这种人,我能与谁一道呢? 16.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古人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我们青年人也应该有这种胸襟和抱负,对待国家和人民的事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言之成理即可) 18.B 19.拿着鞭子到它跟前(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0.食马者,不识马 21.要识别人才,要善待人才,要善用人才. 22.①蒙蔽 ②发扬光大 23.臣子的妻子偏向臣子,臣子的妾害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要向臣子求点什么,都说臣子比徐公漂亮. 24.C 25.讽谏、直谏 26.略(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27.派遣返回 浪费 买 28.② 29.C 30.略 31.D 32.B 33.C 34.要珍惜时光,若一味拖沓迟延,将一事无成 35.①在壁上打洞 ②感动赞叹 ③大户人家 ④大学问家 36.D 37.C 38.及,到 捉,捕 回报,报酬 归还,抵补 借 钱财,费用 39.希望得到主人的书全部把它读一遍 40.凿壁借光 41.①邀请(请) ②相信 ③寻找(寻求) 42.我的职业是治疗背驼,只管把人医直,那管人的死活! 43.答案示例:做事要有责任感,特别是对事物的本质(实质)负责任.(或遇事要多分析,不能盲从.或遇事要多思考,不能盲从) 44. B 45.C 46.B 47.B 48.略 49.①给……看 ②所以 ③你 ④当作 50.C 51.如果把(宝玉)给了我,(咱们)就都丧失了宝 52.廉洁不贪 53.阿谀奉承 比喻 54.当面 闹矛盾 55.某备有一百高帽 56.A D E 57.示例:①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②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 58.B 59.AC 60.①一间房子都不能整治好,怎么能治理天下呢?②所以君子学习时,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慎重地对待,培养良好的习惯. 61.“然”指代“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其”指代“在洼地上行走” 62.C

平江十中2011年上期初三下册文言文测试题
姓名 班次 计分
一、阅读下列问段,回答文后题目,每题3分,共90分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

全部展开

平江十中2011年上期初三下册文言文测试题
姓名 班次 计分
一、阅读下列问段,回答文后题目,每题3分,共90分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刿:

鲁庄公:

(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6.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答:


(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委而去之 (委: ) (去: ) ②亲戚畔之(畔: )
11.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1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分)
答:含义: 。
事例:

(四)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
18.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五)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输盘不。( ) ②吾义固不杀人。( )
③子墨子起,再拜( )④义不杀少而杀众(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夫子何命焉为? 意思:
21、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

(六)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______ ⑵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____⑶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_______
23、翻译下面句子
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
⑵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
24、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答:
25、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答:
(七)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6.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27.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2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答:


29.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答:

30.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
二、默写题10分
1、 ,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然后 。
4、一箪食,一豆羹,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5、“牺牲玉帛, ,必以信。
6、夫大国,难测也, , ,故逐之。
7、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者,受下赏。
8、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9、蒹葭苍苍, , ,在水一方。
10、这一角, ,那一角,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参考答案
1、略2、B 3、略4、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5. D 6. C 7. B 8.(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9.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10.①委:放弃 去:离开 ②畔:通“叛”,背叛
11.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1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按语意单位划分,划对一处给1分;在划对两处的前提下,多划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3.①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关键词“非”,不是;“池”,护城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