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理解2011版修订课标的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8:38:31
1、请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理解2011版修订课标的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1、请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理解2011版修订课标的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1、请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理解2

1、请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理解2011版修订课标的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
1、请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理解2011版修订课标的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

1、请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理解2011版修订课标的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
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均看分为四个部分:阅读方式、精读要求、文体阅读、其他.1.阅读方式2011课标大段增加了对朗读的论述,朗读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朗读的意义,这里无须多加论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作为手段,它是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体验情感、揣摩语言、强化语感的有效策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句话出现在小学到初中四个学段中,初中与小学的微妙区别在于:小学阶段要求的是“朗读课文”,初中阶段去掉了“课文”二字.这意味着,初中学生要在朗读能力上有所飞跃,而不只是朗读课文.朗读训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比如内部技巧的“情景再现、逻辑层次、感情基调”,外部技巧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有的老师只会一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究竟怎样读出感情、并且是恰如其分的感情,就缺少具体的指导.课标22页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29页的“评价建议”也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这是2011课标新增的大段内容,既对朗读的具体要求做出了阐释,又特别提醒“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种提醒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不少小学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养成了学生“夸张的、大起大落、拿腔捏调”的习惯,这种朗诵腔,需要初中教师有意识地加以矫正.2. 精读要求学段目标的第3、4条,表述的是“阅读基本能力”的要求,也可以说是精读的质量要求(因其指向课文)、理解性阅读的要求——理解,是阅读心智活动的中枢环节,此前的感受、此后的欣赏、评价,都要围绕着“理解”.第一学段的要求很简单,只有1条: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二学段有2条: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的要求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从以上小学三个学段的规定来看,主要目标是“理解词句的意思”和“把握主要内容”两个要求,也就是读懂文章“写了什么”;第三学段才涉及到“辨别词语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了解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等“如何写”的问题.另外,第三学段也开始出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的对话要求.第四学段的精读目标也是2条: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第3条的关键词,是“理清思路”、“分析内容(领会主旨)”和“体味词句”,这三点是阅读任何文本都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做不到这三点,就谈不上基本理解;这3点指向“读懂作者”,以把握作者的意图为基本准则;第4条的关键词,是“心得”与“质疑”,指向“读出自己”.——实际上,“读懂作者”与“读出自己”正是积极阅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所谓的阅读对话:阅读,首先要尊重作者、读出作者原意;其次要调动读者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观点与文本对话,对文章的内容或形式,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心得、启示、共鸣,或者是质疑、问难、颠覆.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阅读对话”的基本原则,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实现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训练他们依据文本准确理解的能力,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创造性的空间.3. 文体阅读第一学段:重视童话、故事、儿歌等儿童文学.低年级的学生多阅读想象性的作品,有助于思维的发展.第二学段:把叙事性作品的阅读目标进行单独表述,体现了对阅读内容的指向.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三、四学段:新增“非连续文本”、新闻和说明性文章.第四学段单独提出“文学作品”.小学阶段没有明确区分文学作品和一般性文章,但第一学段的“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二、三学段的“阅读叙事性作品”,都强调了“感受”这个关键词,而“感受”可以视为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三) 习作——写作最后,我们简单介绍2011课标对习作-写作的规定.1.总体目标第8条,提出了写作的基本要求8个字“明确具体、文从字顺”.也就是说,只要言之有物、文字顺畅,就达到了义务教育阶段书面表达的目标.这一点,启示我们:第一,写作教学的要求不要过高,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第二,写作教学,必须从内容的充实入手,不要过多强调形式技巧,特别是不应让学生“背范文”、“学八股”.2.综观写作教学的各条论述,可以把教学原则概括为:真话、交际、自由、创意.即: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注重写作的交际功能;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3.在写作内容上,除了会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修订稿继续强调要鼓励写想象的内容,在各个学段目标的陈述中一以贯之: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第四学段“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在想象世界中,儿童可以自由地探索,可以暂时摆脱来自外在或自我心理的压力,探索活动也没有固定的结果或答案,儿童可以使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另外,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而言,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体验、适应现实生活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在想象世界的体验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