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尤其是开始和高潮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1:04:12
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尤其是开始和高潮时!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尤其是开始和高潮时!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尤其是开始和高潮时!首先,不能把启蒙运动

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尤其是开始和高潮时!
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尤其是开始和高潮时!

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尤其是开始和高潮时!
首先,不能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种教育.西方的启蒙运动是信仰主义危机的产物,是在人们对基督教信仰发生了动摇的时候,各种不同于信仰主义的权威语言(霸权语言)或权威思想的新语言或新思想多元纷呈所造成的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启蒙运动是新时代的思想或价值体系的创造及形成发展的过程.从现代语言哲学的观点来看,启蒙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新语言的创造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人们有成熟的思想或体系,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的教育活动.其实并没有所谓成熟的思想存在在那里,在这个过程中,各类思想蜂拥而出,各自努力表现自己,场面无比热闹,这些思想中,有属于反对信仰主义的,也有维护信仰主义的.最后,有些思想最终获得了主导的地位,并在历史的发展中被认为是启蒙思想.但即使这些思想成为了主流,也不是教育的结果,而是人人参与这个时代的思考,参与选择的结果.因此,启蒙运动并不是“教育”,其中并没有谁是概念意义下的“教育者”.
其次,启蒙所针对的黑暗是否愚昧?既然西方的启蒙运动是指信仰危机的情况下出现的思想解放的时代,因此,启蒙对信仰主义有诸多批判自不待言,但是,就其思想内容和许多的思考或反思的方式来说,并没有脱离这种信仰主义的文化氛围.启蒙思想作为西方历史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外来的东西,它其实是从传统的信仰主义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如果我们把对信仰主义的批判就等同于把人们从愚昧中解放出来,把信仰主义就直接理解为愚昧,除非诉诸天启式的天才论——这又回到把启蒙看成教育——我们就无法解释其中为什么会生长出启蒙思想这么一个问题了.我们可以说历史上的文化或思想与现代相比而言更原始,更粗略,处于比较低的阶段等等,但说那是“愚昧”却不可以,这个概念与历史发展的概念不相容.
有人会说,西方启蒙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理性主义.就此而言,说它是把人们从愚昧中解放出来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通俗地说,理性主义就是讲道理,而愚昧就是不懂道理.因此,这里所说的愚昧,可以理解为基督教教会实行的“愚民政策”之类的东西.
把启蒙看成教育而把中世纪的黑暗理解为愚昧在中国是一种非常流行,也非常权威的看法.把启蒙运动视为教育,和说启蒙面对的黑暗是愚昧是一体相关的.当我们把中世纪的黑暗就理解为信仰主义造成的愚昧之后,启蒙就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传播批判信仰主义本身的各种新思想.因此,理性主义就被直接看成反对“封建迷信”的“科学思想”,而人本主义则被简单地看成无神论或类似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之类的精神.但是,其实这正是把对启蒙的理解引向歧途的原因之一.这种思想离启蒙思想有多么遥远,我们在后面分析启蒙思想的本质时会看得更清楚.
要认识启蒙的概念,先必须弄清楚启蒙所面对的中世纪的黑暗具体指的到底是什么.
既然西方的启蒙运动面对的是基督教的信仰主义.则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这种黑暗就来自这种信仰主义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我们看到,西方的启蒙思想家,除了十八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派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几乎都保持着对上帝的信仰.启蒙所要反对的,其实并不是这种信仰主义本身,尤其不是对上帝的信仰本身.
对于启蒙思想中往往包容着信仰主义的某些思想方式或内容,启蒙思想家往往保留着对上帝的信仰的问题,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是以“资产阶级(或市民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来解释的.也就是说,按这种看法,我们的确只能说,启蒙思想家大部分仍然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愚昧;心里存留着某种程度的黑暗.这种解释不仅很难让人信服,而且会把对启蒙概念的理解引向歧途.
我们知道,承认上帝的存在,在启蒙思想家的体系中,往往是出于理论体系的逻辑需要,出于理论“彻底性”的需要.把彻底性说成是“妥协性”不是太奇怪了吗?所谓西方资产阶级具有某种所谓“妥协性”或“软弱性”的结论,是根据“力量对比”和它与封建阶级同属剥削阶级因此具有相同的本性而作出的.这其实也并不合逻辑.力量不够需要妥协,是一种斗争策略,说不上是软弱,而且,即使这可以说是妥协,也不能说是妥协“性”.而如果说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妥协,就更说不上是妥协性和软弱性,而只能说是一种类似“统一战线”的思想,只能说它非常明智.
说启蒙不彻底显然是不合逻辑的.西方世界,尤其是西方人的观念形态既然已经被认为是最经典的“现代”思想,所谓“彻底”或“不彻底”之类就根本是没有意义的说法,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找到现代西方思想之外的另外一种“彻底”的或理想化的现代思想.除非我们把在某种意义下保留自己的传统——而且是刻意地保留—— 就叫做不彻底.而我以为,这与保守无关,这是一种尊重历史,尊重人类文明成果的态度.
更根本的问题是这种所谓妥协性和软弱性是否存在?英国人保留了他们的王室被看成这种妥协性和软弱性是典型实例.但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就不“彻底”了吗?法国的现行资本主义制度因为有法国大革命对贵族采取屠杀的政策作前导,因而就更彻底吗?
总之,“妥协说”和“软弱说”是要以此认定启蒙的“不彻底”,而这种不彻底的具体表现就是对信仰主义没有完全摈弃.“不彻底”是说启蒙者向信仰主义的“妥协”就是向愚昧和“黑暗”的妥协吗?向信仰主义妥协,还可以理解,向愚昧和“黑暗”妥协,如果真的就把启蒙看成理性向愚昧的挑战,那可真是不合逻辑到极点了.
这种对启蒙的“批判”反而从反面给了我们认识启蒙概念的真正含义的途径.这种“批判”立论的前提,是它的无神论和“彻底革命”的思想,它表现出一种表达出无神论才是正统意识的强烈愿望,一种表达无神论才是绝对真理的强烈愿望,甚至说是一种对宗教信仰的歧视也并不过分.也就是说,它即使能够消除一种专制,也至多只是取而代之,即以自己的专制代替旧的专制.
启蒙提倡宗教信仰自由,而不是排斥或抛弃上帝信仰,这恰恰是启蒙思想是彻底的一个最有力的说明:启蒙所反对的,不仅仅是“基督教信仰主义的专制”,而且尤其是专制主义本身.大部分西方启蒙者都保持着对上帝的信仰这个事实给了我们许多启示,除了说明启蒙所面对的黑暗不是信仰主义的“愚昧”之外,它还让我们注意到启蒙时代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启蒙思想对于宗教或信仰的态度,从基本的倾向上来说不是反对,而是提倡信仰自由或宗教宽容.近代的西方启蒙思想家们为什么通常都保持着对上帝的信仰的问题,就启蒙关于信仰的主张并不是反对信仰,而是主张信仰自由而言,是根本用不着做什么解释的.人们之所以会那么郑重其事地提出这么一个虚假的问题,是由于预设了信仰就是愚昧,就是启蒙所面对的黑暗.如果我们理解了,黑暗并不是存在着信仰或信仰主义,而是这种信仰主义不允许反对者的存在,那么问题其实就变得很清楚了.
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启蒙思想家们为什么对信仰或信仰主义做所谓“妥协”了.那种“打倒×××”的方式是不可能消除语言霸权本身的.启蒙的这种貌似妥协,其实正说明这种语言的反专制主义或霸权主义的本质,因此正是它的彻底之处.西方的启蒙所面对的,是中世纪基督教信仰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对于一种专制主义的统治来说,思想专制是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思想专制,我倾向于按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的方式称之为语言霸权.
一个专制的政权当然都希望有一种有利于它的语言霸权.但是,一种专制者的语言并不一定都能变成霸权语言.而一旦语言霸权形成,“传统”就变得相当牢固了,这时专制政权就变成相当能长治久安了.反过来说,一种新的思想为了取得合法的地位,总得反对当时的霸权语言.但反对霸权语言与反对语言霸权并不是一回事.基督教早期曾被罗马帝国严格禁止,基督徒曾受到残酷的迫害,也就是说,它自己也曾受到语言霸权的迫害.但是,当公元五世纪左右它确定了自己的正统地位之后,自己成为了新的霸权语言.基督教信仰主义在争取自己合法存在的权利的时候,在反对旧的霸权语言的时候,并没有反对语言霸权本身,它没有走出以暴易暴、以恶抗恶的怪圈,它对异教和异端的敌视和迫害比它以往的敌人更厉害.基督教占据西方正统地位的一千年的历史,几乎可以说就是它攻伐异教和迫害异端的历史.但是,就语言霸权的意义上说,思想方面的专制和迫害更多地是针对着异端的.这种迫害的极至,就是所谓“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柱,它是可以用思想罪(类似中国传统中的“腹非”罪)的名义把人活活烧死的.基督教的语言霸权,比西方历史上任何时代的语言霸权都更专制.这种语言霸权特别严厉,与基督教的信仰主义本身的特点是有密切关系的, “信仰”,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就具有排他性,不同宗教间的矛盾在历史上非常常见——虽然也有中国历史上的那种各种宗教和平共处的情况,这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宗教基本上都是多神教,而且,信仰主义也不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意识——儒学——的主导思想.而基督教是一种严格的一神教,这就使得对上帝的信仰更具有了专制的或排他的特性.
所谓中世纪的黑暗,所指的,正是这种严酷的语言霸权或思想专制,它压抑了人的自由,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因此严重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而启蒙思想批判真正的矛头所指向的,其实正是语言霸权本身.启蒙面对的是基督教信仰的语言霸权.因此,启蒙思想的批判当然总是会直接地指向基督教的霸权语言,它对上帝的信仰的,这与基督教初期向罗马人要求存在的权利时的情况是一样的.如果启蒙思想只是停留在这里,它与历史上出现的其他有着百家争鸣状态的时代——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初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有过百家争鸣的景观——的思想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就启蒙是“光明”来说,就启蒙所面对的黑暗是语言霸权来说,启蒙所反对的,就不仅是一种霸权语言,而是通过反对这种霸权语言而反对语言霸权本身,而且我们应该说,也只有是反对语言霸权本身的思想,才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启蒙思想.
启蒙不是要以自己的语言霸权“取而代之”,而是要求一种让所有的思想都可以自由发表的宽松气氛,是一种自由和思想宽容的精神.只有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有可能走出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也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永远沐浴着“光明”——这个词就是中文翻译成启蒙的.而且只要有了这样一种开放的环境,人类就有了不断进步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蒙在人类或至少在西方历史上,是唯一的.这种唯一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反对某一种语言霸权,而是把语言霸权本身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自由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在政治的领域,尤其是国际政治的领域,民族利益的问题仍然是放在首位的.问题在于我们不应该以政治语言,尤其是国际政治的语言来代替了我们的社会生活的语言,精神生活的语言,代替了自由这个基本的价值.这将会把我们导入西方中世纪一样的黑暗——不是说愚昧,而是说专制和霸权.
当然,我也并不从根本上否定启蒙有反抗愚昧的意义,就启蒙的根本目标是要让人类的期限保持永远的开放,就理性主义是要造就人类心智的永远进步而言,启蒙当然也正是要反对愚昧的.但我以为,造成愚昧状态的,与其说是对上帝的信仰或信仰主义,还不如说是它的那种语言霸权.如果我们离开了自由主义和宽容精神,对于理性主义的理解也只能是狭隘的,片面的.就正如我们总是单纯地把理性主义理解为“科学”,而忘记了,理性主义最根本的本质,其实是人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是人本主义的精神.理性,是人的理性——基督教的信仰主义并不是一般地否定理性,它只是把理性看成上帝的附庸——因此,科学虽然也是理性主义的成果,是它的一个部分,但是决不是它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