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小标题作文要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写、文笔不用太好。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7:00:16
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小标题作文要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写、文笔不用太好。600字
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小标题作文
要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写、文笔不用太好。600字
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小标题作文要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写、文笔不用太好。600字
任何种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视和守望.羊群如此,牛群如此,一些野生动物的种群例如大雁等等也莫不如此.人类社会当然和动物的种群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同样也需要随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控和守望.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诱惑扑面而来,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加上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极其复杂,其守望的内容就更为丰富.那么,我们作为时代的主宰者,该进行怎样的守望呢?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题意解析】
《现代汉语词典》对“守望”的解释很简单:看守了望.但这个词语的内涵是丰富而广泛的,远远超出了上述解释的范畴.守望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一种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演绎与升华.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守望一片天空、一缕阳光,可以守望旧时的朋友或是原来的自己,也可以守望平凡、成熟、淳朴甚至是爱情.在守望中聚焦自己的情感和心灵,折射复杂的思念和牵挂,再现人生的喜怒与哀乐……都是可行的.
明确了守望的具体内容,进行怎样的守望也就有了着落,构思与立意也就有了基本方向.不是每一种守望都能圆满,不是每一种守望都能实现,但有了守望生活才可能变得深刻,心灵才可能变得充实.写作中抓住了“守望”这个焦点,自然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等级作文1】
守望从容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在告别了婉约、细腻和含蓄之后,又告别了从容……
于是,没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丽,没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没有了愚公移山的大气,精卫填海的执著……从容的文化不再;没有了一生只走一条路的大游客徐霞客,没有了一生只写一部书的史学家司马迁,没有了一生只种草药采草药的草民李时珍……从容的大师不再.
当今时代,很难看到从容了.到处都是辛苦辗转,到处都是辛苦忙碌.感慨一声“忙兮忙兮奈若何?”转过身,又投入忙碌中.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陆游的忧患,岳飞的壮怀,东坡的豪迈,易安的愁戚……似乎已尘封进了历史.今人欲望太多,学历、文凭、官位、职称、名利、声誉……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想丢弃.十个指头按二十只跳蚤,一双眼睛盯着满河滩的卵石,种种欲望,满箱满柜,满抱满怀,乱花迷眼,急火攻心.而为欲望所付出的努力又显得太少,均摊到每个欲望上,收获怎么会丰厚呢?别说是累累硕果了,可能连喜悦的花朵都采摘不到,因为享受喜悦的前提正是对从容的守望.
华山的险峻、庐山的清秀,需要从容地漫步;泰山的石刻、黄山的怪松,需要从容地欣赏;《新月集》中的温情、《两地书》中的亲昵,需要从容地品味……
可事实如何呢?
远去了,举酒邀月的李白,梅妻鹤子的林逋;
远去了,蕴藉端庄的印章,酣畅大度的书法;
远去了,质朴亲情的信封,优美雅致的信笺.
剩下的似乎只有冷冰冰的红头文件,只有噼里啪啦的打字声,只有成千上万的都市人拥在一条路上按喇叭,只剩下辛苦、忙碌和疲惫……心态中少了那么一点存放自己的空间,少了那么一点守望从容的时间.
在溽热难捱的七月去蒙古大草原,像一片风中的三叶草,一只咩咩叫唤的绵羊,一朵蓝天上的闲云,让清爽的风吹净都市的浊尘,对着无边旷野说点什么,或什么都不说.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让精神放飞远方……于是,境由心生.
倒上一杯清茶,我们守望从容.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8+发展等级6=54分
【批阅意见】
文章机智地选取了一个小巧而内蕴丰富的切口——守望从容——来演绎“守望”的内涵.作者充分调动其丰厚的思想积淀,对问题进行了透辟的分析.既有对历史的再认识,又有对现实的冷思考;既有灵动飞扬的文采,又有合乎人情的感悟;既有秀丽娟美的语言,又有关注社会的情怀.行文大度,底气十足,洋溢着一种凝重厚实的美感.
【等级作文2】
守望一方净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首《定风波》,寂寞地躲在《念奴娇》的身后,拙眼的人们似乎只看到这位诗人的豪放与旷达,却遗忘了他一直拥有的一方净土,忽视了他精神家园中的另一片天地.苏轼一生多次遭贬,可是心灵中的那方净土,成了他一生的守望.
苏轼第一次遭诬,被贬为杭州通判,面对新派的实权人物,他无法为自己辩解,也不屑为自己辩解.他带着愤懑的心情来到杭州.杭州的秀丽风景吸引了我们这位大诗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优美的诗句足以体现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正是这美丽的江南土地,抚慰了他落寞的心灵.
一场被史学界称为“乌台诗案”的文字狱,不仅差点送了苏轼的性命,还成就了又一段难以逆料的历史.舒亶、李定、王圭等一帮小人,竭力想致苏轼于死地,他们一起来诋毁围攻苏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轼被贬到了黄州.
苏轼的黄州生活是孤独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境遇是多么悲惨.可是他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说,“虽怀坎于时,遇事者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这么真诚的心语,这么洒脱的情怀,不正是他守望那方净土的体现吗?他在黄州过着“自爱铿然曳杖声”的闲适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劳苦之中,亦自有乐事”.他没有被那些阴鸷小人击垮,更没有被艰难的生活压倒,他仍然吟唱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在那片偏远、寂寞的地方固执地种植着快乐与自信.
当我们背负着生活的重压蹒跚而行时,蓦然回首,依稀可见在黄州赤壁江边,傲然站立着一位满腹“不合时宜”的诗人,他正守望着那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8+发展等级8=56分
【批阅意见】
审视这篇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它有一个显著特点:作者的知识世界里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域.当关于苏轼的典故与事例如清泉般汩汩涌出时,我们感叹作者视野的开阔,钦佩其知识的丰富,叹服其认识的深刻……但我认为更值得同学们关注的,应该是作者曾经在这方厚土上作出的辛勤耕耘.有了积淀深厚的一方厚土,才可能“扶摇直上九万里”,才可能筑起九层之台——这应是我们读完本文之后的最大收获.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aokao/gkzw/201003/11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