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述题:窦娥冤的艺术表现手法(提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8:58:48
求论述题:窦娥冤的艺术表现手法(提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
求论述题:窦娥冤的艺术表现手法(提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
求论述题:窦娥冤的艺术表现手法(提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
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人,激荡如潮.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浯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层深人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 [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关汉卿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是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重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靠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能一桩桩儿都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可见,“冤”“怨”二字是贯串始终的.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好民恶吏的滔天罪行.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僧,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能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又有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出女主角主观上所表现出的而非客观上能实现的愿望,实现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