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民族交往和团结的故事5\6个故事梗概就行,不过最好有个题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1:39:34
历史上民族交往和团结的故事5\6个故事梗概就行,不过最好有个题目,历史上民族交往和团结的故事5\6个故事梗概就行,不过最好有个题目,历史上民族交往和团结的故事5\6个故事梗概就行,不过最好有个题目,h

历史上民族交往和团结的故事5\6个故事梗概就行,不过最好有个题目,
历史上民族交往和团结的故事
5\6个故事梗概就行,不过最好有个题目,

历史上民族交往和团结的故事5\6个故事梗概就行,不过最好有个题目,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43324.html?si=1
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彝海,红军还建立了第一只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在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凉山和凉山的少数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实施者为孝文帝,他登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在统一的北方大胆的实行汉化运动,其主要的内容有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进行汉化改革.
具体
http://bbs.hongxiu.com/view.asp?BID=36&id=2003287&bname=%C8%CB%B5%BD%D6%D0%C4%EA&TITLE=%B1%B1%CE%BA%D0%A2%CE%C4%B5%DB%B5%C4%BA%BA%BB%AF%C0%FA%CA%B7%B9%A6%BC%A8
各族的“天可汗”——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王宏志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16852.htm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汗国还很强大,时常出兵南下骚扰.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元年,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乘唐太宗即位之初,亲率十万大军,直逼渭水,驻兵便桥之北.唐太宗当时正以全力消灭地方的割据势力,对突厥的进军采取守势,尽可能维持和好关系.不过,他也认识到在突厥进兵的情况下,不能退缩,越退缩,越对唐朝不利.为此,唐太宗召集禁军,出拒突厥.他自己首先身披甲胄,跨上御马,带着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出长安城,抵达渭水.颉利可汗在营中听说唐天子来了,立即上马出营,也来到河边.唐太宗见颉利到来,就隔水责他负约.不一会儿,唐军陆续到来,一时旌旗蔽野.颉利见唐军军容整齐,面有惧色.唐太宗让军队退下布阵,独自留下来同颉利对话.大臣萧瑀(yu雨)恐怕唐太宗轻敌,就在马前劝谏,要他回去.唐太宗事后对萧瑀说:“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长安城郊,是以为唐朝内部不稳,新皇刚刚即位,没有力量抵御他们.我们如果示弱,闭门自守,颉利就会纵兵大掠,我们就不好制服他们了.所以我轻骑先行,以示对他们的藐视;又摆出军容,表示我们决心一战.这样做是颉利意想不到的,他就会失去主意”.“制服突厥,在此一举.你不信就等着看吧!”果然,没过多久,颉利就派人来请和.唐太宗又亲临清水,与颉利可汗相会.他们两人就在便桥上,杀了白马,歃(sha霎)血为盟.唐朝赠给颉利许多金帛;颉利答应不再进犯唐朝,随后,引兵而去.
629年,关中丰收,生产得到了恢复;唐太宗的统治也已初步巩固.那时突厥地区连年遭到霜旱天灾,牲畜大量死亡.颉利加重对各部的勒索,各部纷纷叛离.唐太宗认为时机成熟,就在这年冬天派大将李绩、李靖带领十几万军队出击突厥.第二年,追击突厥至阴山以北,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唐太宗登上顺天门,召见颉利可汗,当面数说了他不断背盟,恃强好战,“掠夺百姓的五大罪状.最后又对他说:“不过自从便桥会盟以来,你没有大规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不杀你.”颉利可汗感激不杀之恩,哭谢而退.唐太宗把颉利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颉利可汗仍然郁郁不乐.他不住房屋,在院子里搭了帐篷.经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为虢(Gu6国)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并对颉利说:“虢州地近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颉利不愿前去,唐太宗就又任他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
大破东突厥以后,唐朝在东突厥的故地设置了许多羁麋州府,任用东突厥贵族作都督(地方军政长官),并按照他们的习惯,规定职务可以世袭.这些州府名义上要接受唐帝国的册封,定期向中央朝贡;但不向唐交纳赋税,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些州府之上,设都护府,其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权,管理边防和处理民族之间的事务.这样,我国北部边疆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太宗也是采取设置羁麋州府的办法.
东突厥灭亡之后,一部分突厥部众内迁归附唐朝.对他们如何处理,唐太宗认为这是个大问题,就召集群臣商议.一些大臣主张把他们分到内地各州县,改变他们的生活和风俗;一些大臣如魏征等,认为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迁到内地,会成后患,主张让他们回到原来的住地.唐太宗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对魏征是言听计从的,可是这次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同意了温彦博的主张.温彦博建议把内迁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之地(今内蒙古南部乌审旗一带),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长治理,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仍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突厥的首领也分别得到任用和安置.这就安抚了内迁的突厥部众.不少内迁的突厥人住进了长安城,据当时统计,有近万户人家.京城内蕃汉杂居,蕃人有的戴汉帽,汉人也有戴蕃帽的,和睦相处,亲热非凡.就连皇太子也常把突厥人召入宫中游玩.
唐太宗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突厥各部首领凡来到长安的,都拜为将军(武官,在大将军之下)、中郎将等官.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达到一百多人,几乎占了朝廷的一半.在朝廷上可以看见突厥酋长带刀守卫,突厥人身着官服.宋朝人也说“夷狄之臣”来到中原的,以唐代为多.唐王朝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统治政权.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大臣十分爱惜.如以智勇闻名的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部众内属后,被唐太宗封为左骁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后来在平定高昌的战役中立功,唐太宗还赐予宝刀和丝织品,封毕国公.契苾何力率铁勒部内属以后,唐太宗任他为左领军将军(武官).他屡建战功,一次随唐太宗出兵,被敌军刺伤,太宗亲自为他敷药.他的母亲和弟弟都在凉州,太宗让他回去探望,并安抚部众.那时突厥的薛延陀部很强盛,契必何力的母亲、弟弟都去投奔薛延陀,部众也有准备去的.契苾何力回去后见到这种情况大惊,表示要忠于唐朝,不愿跟从他们去.他的部众就把他抓去见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契苾何力在真珠可汗面前,拔刀割去自己的左耳起誓说:“哪有唐朝的烈士受屈于你们的,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当时唐朝朝廷上误传契苾何力投靠了薛延陀.大臣们都对唐太宗说:“契苾何力人薛延陀,如鱼得水.”太宗说:“不然,何力心如铁石,必不叛我.”后来薛延陀的使者来到长安,讲了何力的情况,唐太宗感动得落下泪来,忙派人去薛延陀,答应把皇女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以换回何力为条件.何力因而得还.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将领能与汉族将领一视同仁,赢得了少数民族将领的尊敬.在唐太宗巩固边疆的战争中,少数民族将领和首领起了很大作用.
唐太宗还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认为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政权多由后妃操纵.公主出嫁,生了儿子,就是他的外孙.外孙作可汗,不会骚扰唐朝.所以出嫁一个公主,可以保证北方三十年无事.有一次,薛延陀真珠可汗派人带着厚礼来求婚,唐太宗同大臣们商量对策.大臣房玄龄说:“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还是和亲为好.”唐太宗说:“对,我是百姓的父母,只要对百姓有利,决不爱惜一个女儿.”于是,唐太宗答应把一个公主嫁与真珠可汗.在这前后,他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另一个妹妹九江公主,嫁与在朝为官的突厥酋长执失思力.吐谷浑可汗诺易钵入朝,唐太宗把弘化公主嫁给他.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人入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他.象这样唐和少数民族联姻的事还很多.和亲政策使唐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更加亲近了.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东突厥灭亡以后,东北地区的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都纷纷要求内属;逃到高昌的突厥人,听说唐朝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又回来归唐.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边疆各族的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太宗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群臣和各族君长都高呼万岁!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是各民族的“天可汗”.他晚年曾得意地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的确,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古来的帝王所不可比拟的.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作官的和来朝贡的少数民族首领几百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悲恸地放声大哭,有的甚至剪去头发,用刀划破面孔,割去了耳朵,鲜血流了满地.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闻讯赶来,请求杀身殉葬.松赞干布也上书效忠致哀:“先皇晏驾,天子新立,巨子有不忠的,我将率兵赴难.”这些事例都表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成功之处.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