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天文知识谁简单明了的说下基本大概的天文知识,如,银河系,太阳系,都指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7:13:42
基本的天文知识谁简单明了的说下基本大概的天文知识,如,银河系,太阳系,都指的是什么,基本的天文知识谁简单明了的说下基本大概的天文知识,如,银河系,太阳系,都指的是什么,基本的天文知识谁简单明了的说下基

基本的天文知识谁简单明了的说下基本大概的天文知识,如,银河系,太阳系,都指的是什么,
基本的天文知识
谁简单明了的说下基本大概的天文知识,如,银河系,太阳系,都指的是什么,

基本的天文知识谁简单明了的说下基本大概的天文知识,如,银河系,太阳系,都指的是什么,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太阳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阳系天体运动的主要力量源泉.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K.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着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约4×1033尔格的能量,相当于0.5亿亿亿马力;其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我们的地球,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据推算,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约50亿年.
行星
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叫行星.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其轨道直径约120亿公里;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疆界可能比这个范围还要大得多.
九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群: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为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为外围行星.若按它们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则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类.体积小而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的行星与地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称为类地行星;体积大而密度小,自转相当快、卫星多的行星称为类木行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类木行星.
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其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星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这种移动都沿着黄道进行.九大行星中,最先被人们知道的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系中的另外三颗行星是在发明天文望远镜后发现的.1781年英国F.W.赫歇耳发现天王星;法国的勒威耶和英国的亚当斯各自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1846年由德国的伽勒所观测到;冥王星则是1930年由美国的汤博发现.
以上资料见: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31781.html

saqxjeh ceh oklwlpi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太阳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阳系天体运动的主要力量源泉。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愈向...

全部展开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太阳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阳系天体运动的主要力量源泉。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K。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着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约4×1033尔格的能量,相当于0.5亿亿亿马力;其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我们的地球,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据推算,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约50亿年。
行星
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叫行星。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其轨道直径约120亿公里;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疆界可能比这个范围还要大得多。
九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群: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为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为外围行星。若按它们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则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类。体积小而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的行星与地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称为类地行星;体积大而密度小,自转相当快、卫星多的行星称为类木行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类木行星。
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其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星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这种移动都沿着黄道进行。九大行星中,最先被人们知道的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阳系中的另外三颗行星是在发明天文望远镜后发现的。1781年英国F.W.赫歇耳发现天王星;法国的勒威耶和英国的亚当斯各自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1846年由德国的伽勒所观测到;冥王星则是1930年由美国的汤博发现。

收起

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

全部展开

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

收起

太阳是太阳系最大的物体,表面温度6000度.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太阳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阳系天体运动的主要力量.


银河系(Maliky Way)
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
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个恒星
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据银河中心3.3万光年处。鼓起处为银心是恒心密集区,故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这个漩涡有...

全部展开


银河系(Maliky Way)
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
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个恒星
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据银河中心3.3万光年处。鼓起处为银心是恒心密集区,故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这个漩涡有四个宣臂组成。太阳系位于其中一个旋臂(猎户座臂),逆时针旋转(太阳绕银心旋转一周需要2.5亿万年)。
银河系呈旋涡状,有4条螺旋状的旋臂从银河系中心均匀对称地延伸出来。银河系中心和4条旋臂都是恒星密集的地方。从远处看,银河系像一个体育锻炼用的大铁饼,大铁饼的直径有10万光年,相当于9460800000万万公里。中间最厚的部分约3000~6500光年。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3万光年。
太阳系
Solar 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由太阳、八颗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原有67颗,冥王星的卫星被剔除)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
这些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以椭圆轨道公转,虽然除了水星的十分接近于圆。行星轨道中或多或少在同一平面内(称为黄道面并以地球公转轨道面为基准)。黄道面与太阳赤道仅有7度的倾斜。冥王星的轨道大都脱离了黄道面,倾斜度达17度。上面的图表从一个特定的高于黄道面的透视角显示了各轨道的相对大小及关系(非圆的现象显而易见)。它们绕轨道运动的方向一致(从太阳北极上看是逆时针方向),因此,科学家们把冥王星排除在九大行星之外。除金星和天王星外自转方向也如此。
太阳系(solar system)在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银河系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
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员。

收起

1.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
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是这样的:按照每颗星星的亮度,从明到暗,每颗星各由一个希腊字母代表。当所有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用完后,接着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星等”的概念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 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一律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大约相差2.5倍。我们肉眼能够看到...

全部展开

1.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
星座中星星的命名规则是这样的:按照每颗星星的亮度,从明到暗,每颗星各由一个希腊字母代表。当所有二十四个希腊字母用完后,接着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星等”的概念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星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记为m。 天文学上规定,星的明暗一律用星等来表示,星等数越小,说明星越亮,星等数每相差1,星的亮度大约相差2.5倍。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星是6等星(6m星)。 天空中亮度在6等以上(即星等数小于6),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当然,每个晚上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半,3000多颗。满月时月亮的亮度相当于-12.6等(在天文学上写作 -12.6m);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它的亮度可达-26.7m;而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暗至24m的天体。
我们在这里说的“星等”,事实上反映的是从地球上“看到的”天体的明暗程度,在天文学上称为“视星等”。太阳看上去比所有的星星都亮,它的视星等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得多,这只是沾了它离地球近的光。更有甚者,象月亮,自己根本不发光,只不过反射些太阳光,就俨然成了人们眼中第二亮的天体。天文学上还有个“绝对星等”的概念,这个数值才真正反映了星星们的实际发光本领。
3.“天球”的概念
天文学上为了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适应,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面,这便是天球。天球的中心自然就是我们地球,它的半径无穷大。天球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是一种“理想模型”,引入天球这一概念,只是为了确定天体位置等方面的需要。
4.“天赤道”和“天极”的概念
天文学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与地球表面非常相似,也是通过经纬坐标系来实现。最常用而且最重要的天球坐标系,就是赤道坐标系。
地球赤道所在平面与天球的交线是一个大圆,这个大圆就称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叫作北天极和南天极。“天赤道”和“天极”是天球赤道坐标系的基准。
5.“黄道”与黄道星座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情形,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
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
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恰恰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
6.“赤经”、“赤纬”的概念
在天球的赤道坐标系中,天体的位置根据规定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称作赤经(α)、赤纬(δ)。我们知道,赤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就是黄道是不重合的,二者间有23°左右的夹角(天文学中称之为“黄赤交角”)。这样,天赤道和黄道就有了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在天球上是固定不变的。黄道自西向东从赤道以南穿到赤道以北的那个交点,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春分点”,我们把通过这一点的经线定为天球赤道坐标系经线的0°。 与地球经度不同的是,赤经不分东经、西经,它是从0°开始自西向东到360°。而且,它的单位事实上也不是“度”,而是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范围是0-24时。天球赤道坐标系的纬度规定与地球纬度类似,只是不称作“南纬”和“北纬”,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7.“恒显圈”与“恒隐圈”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所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地点,有些星座是永远也看不到的;反过来呢,有些星座在那儿一年四季都看得见。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到底哪些星座能看到,哪些星座看不到呢?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总能看到。 因此,在天文学上,赤纬(90°-φ)称为这一地区的“恒显圈”,而赤纬-(90°-φ)叫做该地区的“恒隐圈”。
比如在北京,赤纬50°就是北京地区的“恒显圈”,位于赤纬50°以上的星星老是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到地平线下面去。而赤纬-50°叫做北京地区的“恒隐圈”,位于赤纬-50°以南的星星在北京就永远也看不到。
而在赤道上(纬度为0°),即使赤纬是+90°和-90°的天体也能看到。 也就是说,赤道上没有“恒隐圈”,在赤道上各个位置的天体都看得见。反之,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则始终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另一半天空永远看不到,这两处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恒隐圈”。
8.“岁差”的概念
地球就象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而陀螺在旋转时,它的轴并不是垂直于地面完全不动的,而是在微微晃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进动”。地球也是这样,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总是指向某一固定点,这在天文学上叫做岁差。
9.天体的“自行”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这些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行星,也就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古人观测天空,只看到离我们最近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古人发现这五颗星的位置总在变化,这说明它们在天上不停地走来走去(这种“走动”,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行星的“公转”),因此称它们为“行”星。而对于另一类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看上去总是固定不变(当然,这必须排除地球自转、公转造成的星星们看上去的“变动”),所以称它们为“恒”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宇宙中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永远是相对现象。大量观测表明,恒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在运动。天文学上称之为恒星的“自行”。其实,恒星的运动如果与视线平行,我们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自行的真正定义应该是恒星运动垂直于视线的分量。
恒星自行的绝对速度并不慢,往往比行星的运动速度快得多,只不过除太阳外的恒星离我们都太遥远了,它们跑得再快,从地球上看去也跟静止差不多。但经过上万年之后,恒星的位置变化就会较为明显。
10.“双星”、“聚星”和“星团”
不但看上去离得近,实际距离也很近的两颗星,通过万有引力互相吸引,彼此围绕着对方不停地旋转。只有这种关系,才能称作现代天文学意义上的双星。天文学上把双星中比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比较暗的那颗称为伴星。
三颗或三颗以上靠引力聚在一起的星,称作“聚星”。如果聚星的成员超过了10个,一般就称之为“星团”。
11.“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
群星璀璨的星系,也和单个的星星类似,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与双星、聚星和星团类似,我们称他们为“双重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团”。对于双重星系,把较大的叫做主星系,较小的称为伴星系。
12.“星云”与“河外星系”的概念
宇宙空间的很多区域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在恒星际空间内充满着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其中宇宙尘埃物质密度较大的区域(此密度仍然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真空),所观测到的是雾状斑点,称为星云。
星座介绍部分涉及到的星云类型,主要是“亮星云”和“暗星云”两种。星云本身并不能发光,所以“亮星云”其实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才“发”光的。假如一片星云附近有一颗恒星,那这个星云就能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现出光亮来,这就象月亮反射太阳光一样,这样的亮星云我们称之为反射星云;还有一类星云,在它们中间有一颗恒星,星云吸收恒星的紫外辐射,再把它转变为可见光发射出来,这样我们也能看见这个星云,这样的亮星云叫做发射星云。如果在一个星云附近和中央都没有恒星,那这个星云我们就不能看到,这样的星云我们就叫它暗星云。
河外星系(例如室女座和后发座的河外星系),指的是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通常干脆简称为“星系”,它们都是与银河系属于同一量级的庞大恒星系统。河外星系一般用肉眼看不见,就是通过一般望远镜去观察,也还是一片雾气,跟星云简直一样。所以以前人们一直把它们也当做星云,称为河外星云。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天文学家才发现二者完全是两码事:河外星云实际上是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星系,而上面所说的真正的“星云”,都是我们银河系的内部成员,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因此,现代天文学再也不用“河外星云”这个词了,而一律改称“河外星系”。
13.“变星”的概念
凡是能够观测到亮度变化的恒星,都称为变星。变星主要分为造父变星和食变星两类。
食变星实际上是双星系统造成的,两颗星彼此绕着对方旋转,其轨道面恰好和它们与地球的连线平行。这样,当比较暗的一颗星转到比较亮的那颗星和我们地球之间的时候,就把亮星的光遮住了一部分,于是总的亮度就减退了。当这颗暗星转到亮星的一旁或后面,不再遮光的时候,系统又恢复了最大观测亮度。这类变星的代表是英仙座的大陵五。
另一类变星的变光现象,确实是由它自己造成的,如仙王座的造父一。天文学家发现,造父一的直径是我们太阳的30倍,约4000万公里。它就像人体的心脏一样,总在不停地搏动——膨胀与收缩,直径前后相差达500万公里。 膨胀时它的亮度就减弱,收缩时亮度就增加,搏动的周期也就是它亮度变化的周期。像造父一这样由于体积的变化导致的变光称为“脉动变星”。有些脉动变星的变光周期与它的亮度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一点,天文学家就可以确定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此这类变星又有“量天尺”之称。
14.恒星的颜色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
其他所有恒星也和太阳一样,是炽热的大火球。不过,它们的表面温度并不相同,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越偏向紫色,温度越低,越偏向红色。因此,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较为粗略地判断出该恒星表面温度的相对高低。 天文学常数
长 度
1天文单位(AU)=1.49597870E11米
1光年=9.460536E15米=63239.8天文单位
1秒差距(PC)=3.085678E16米 =206264.8天文单位 =3.261631光年
1英里=1.609344公里
1埃=1E-8厘米=1E-10米
时 间
日: 平恒星日(从春分点到春分点)=86164.094平太阳秒
地球平均自转周期(从恒星到恒星)=86164.102平太阳秒
平太阳日=86400平太阳秒
月: 交点月=27.21222日=27日5时5分35.808秒
分点月(春分点到春分点)=27.32158日 =27日7时43分4.512秒
近点月=27.55455日=27日13时18分33.124秒
朔望月=29.53059日=29日12时44分2.976秒
恒星时=27.32166日=27日7时43分11.424秒
年: 食年(黄白交点到黄白交点)=346.6200日
回归年(春分点到春分点)=365.2422日
格里历年=365.2425日
儒略年=365.2500日
恒星年=365.2564日
近点年=365.2596日

收起

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依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阳系还有四大矮行星:冥王星、卡戒星、谷神星和齐娜星 。这只是一部分而已,其余的太多,写不完(其实是懒惰啦)

银河系有多少颗恒星
人马A有极小的尺度,只相当于普通恒星的大小,发出的射电辐射强度为2*10(34次方)尔格/秒,它位于银河系动力学中心的0.2光年之内。它的周围有速度高达300公里/秒的运动电离气体,也有很强的红外辐射源。已知所有的恒星级天体的活动都无法解释人马A的奇异特性。因此,人马A似乎是大质量黑洞的最佳候选者。但是由于目前对大质量的黑洞还没有结论性的证据,所以天文学家们谨慎地避免...

全部展开

银河系有多少颗恒星
人马A有极小的尺度,只相当于普通恒星的大小,发出的射电辐射强度为2*10(34次方)尔格/秒,它位于银河系动力学中心的0.2光年之内。它的周围有速度高达300公里/秒的运动电离气体,也有很强的红外辐射源。已知所有的恒星级天体的活动都无法解释人马A的奇异特性。因此,人马A似乎是大质量黑洞的最佳候选者。但是由于目前对大质量的黑洞还没有结论性的证据,所以天文学家们谨慎地避免用结论性的语言提到大质量的黑洞。我们的银河系大约包含两千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一千多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螺旋状星系,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旋臂的银盘,中央突起的银心和晕轮部分。
螺旋星系M83,它的大小和形状都很类似于我们的银河系
银盘:
银盘是星系的主体,直径约为八万光年,中间部分厚度大约六千光年,太阳附近银盘的厚度大约为三千光年,银盘主要是由四条巨大的旋臂环绕组成,它是由无数的蓝色恒星组成的,太阳位于人马座臂和英仙座臂之间的猎户座臂上,距离银心28000光年或者8.5千秒差距。旋臂的形成与银河系创生时期星系核的活动有关系。
星系ngc891,银河系的侧面就是这个样子
银心:
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个很亮的球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一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 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一百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很多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
银晕:
银河晕轮弥散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形区域内,银晕直径约为九万八千光年,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分布着一些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有人认为,在银晕外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球状的射电辐射区,称为银冕,银冕至少延伸到距银心一百千秒差距或三十二万光年远
回答者:向往※自由鸟 - 初入江湖 二级 3-27 20:23
什么是银河系?
如果我们用肉眼粗扫一下天空,好像我们看到了天空中所有的星星。没有什么地方的星星看上去特别密,也没有什么地方的星星看上去特别稀。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对我们而言,星星在各方位是平均分布的,而且,如果星星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构成具有一定形状的集合体,那么此形状一定是球形。显然,所有大的天体都近似为球体,为什么不能把整个银河系看作是一个球体呢?
当然,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仅有6000颗,这些星星大都是离我们相当近的。如果我们使用望远镜会发现什么呢?答案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星星,而且它们好像也是均匀地分布在天空中的——除了银河。
用肉眼观察,银河是一条弱光带(如今,如果我们居住在城市里,就很难看到银河了,这是因为天空被人工照明映亮了)。它看上去是淡乳白色。事实上,有一个关于它的神话故事:从前,宙斯的妻子赫拉正在给婴儿哺乳时,她的乳汁流入了天空就形成了这条弱光带。希腊人把它称为galaxias kyklos(银环),罗马人称之为via lactea(银河),由此我们就得到了它的英文名称。
但是,真正的银河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考虑神话故事,那么我们可以首先想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大约于公元前440年,他提出银河实际上由大量的星星组成,这些星星无法被单个分辨开。但是它们聚集起来发出柔和的光。虽然这个观点没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它恰恰是完全正确的。就在1609年,伽利略把第一架望远镜对准天空并发现银河容纳了极大数量的星星时,这个理论被证实了。
“极大数量”是指多少?人们看夜空时的第一印象是星星是数不清的,它们太多了以至于无法计算。但我已提过几次,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的总数仅仅大约为6000颗,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星星的数目就大得多了。那就意味着它们是数不清的吗?
在银河方向的星星非常密,但在其他方向上星星就相对稀少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抛弃形成球状结构的星体的整体概念。如果是那样,各个方向上的星星数目与银河方向上的星星数目应该一样多,而且,随着较近的星星以弱光为背景而闪烁着(没有现在壮观),整个天空将被照亮。
那么,我们必须假设,星星存在于非球状的大星团中,且在银河方向上比在其他方向上延伸得更远。既然是这样,那么银河显示出星星都聚集成透镜形或汉堡包形。这种透镜形的星团被称为银河系(来自银河的希腊语释义),同时由于我们看到的环绕天空的暗光带的原因,银河这个名字被保留下来了。
第一个提出星星存在于掩光星系中的人是掩光天文学家托马斯·赖特。他于1750年提出该建议,但他的想法好像很混乱和不可理解,以至于开始时很少有人注意他。
当然,即使银河系是透镜形的,它也可以永远在长径方向上延伸。尽管在银河的外面只看到比较少的星星,但在银河内部却存在着无数的星星。
为了说明问题,威廉·赫歇耳统计了一下星星的数目。自然,在一定时间内,指望数清所有的星星是不可能的。
赫歇耳选择了683个小区域,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天空中,然后统计每一区域里用望远镜看到的星星。用这种方法,他得到了我们现在称为天空中的“假想的民意测验”的星星数目。这是第一个把统计学应用于天文学的例子。
赫歇耳认为每个区域里的星星的数量与它接近银河的程度有关。在所有方向上,星星数目随趋近银河程度的增加而稳步地增长。从他统计的星星数目上看,可以估算出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以及银河系可能有多大。1785年,他宣布了结果,并提出银河系的长径大约是太阳到天狼星的距离的800倍,短径是此距离的150倍。
半个世纪后,天狼星的实际距离被算出来了,可得出赫歇耳认为的银河系的长径是8000光年,短径为1500光年。同时,他算出银河系内有80亿颗星。虽然这是个巨大的数目,但不是不可数的。
在近两个世纪内,天文学家用比赫歇耳所能用的好得多的仪器和技术探索了银河系,如今了解到银河系比赫歇耳所料想的要大得多。在长径方向上至少延伸出10万光年,可能拥有2000亿颗星。不过可以说,我们确认了银河系以及星星不是无数的而是可计算的,这是赫歇耳的功劳。
银河系(milky way galaxy)
由恒星和星系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系统,太阳是该系统中的一员。银河系中的众多繁星的光形成了银河,成为环绕夜空的外形不规则的发光带。这条星光带大体上位于银盘平面上。银河系是构成宇宙的亿万个星系中的一个。它拥有几百亿颗恒星和相当大量的星际气体和尘埃。银河系是星系类型中的旋涡星系一类的典型。它的核心周围是一个巨大的中央核球,并有缠绕着它的旋臂。这些弯曲的旋臂使银河系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个庞大的车轮。旋臂均匀沉陷在银盘中。银盘是银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直径约70000光年。银核为星际尘埃粒子屏蔽,它们吸收银核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紫外光。但科学家可以在射电、红外、X射线和γ射线的波段,记录并研究银核区发出的辐射。特别是红外辐射和X射线中的强发射,表明存在着高速运动的电离气体云。现在多认为,这种气体云在环绕一个大质量天体运转,很可能是一个质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的黑洞。科学家已确认,中央核球的主要成分是一些老年恒星和老年星团。旋臂的成分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天体。旋臂中的天体属于十分年轻的亮星和疏散星团。此外,在旋臂区域内是星际气体和尘埃粒子的最高度集聚区,所以那里也是新的恒星形成的最适合的所在。太阳位于这些旋臂中的一条,即猎户臂的内侧边缘附近,距银河系中心约为银河系半径的三分之二距离处。银核位于人马座天区方向,和太阳的距离约为23000光年。银盘的上和下为一球形区域(称为球状成分),其中充斥着球状星团和其他年龄很大的天体。例如贫重元素的矮星。银河系的外围一直到可见的边缘,为一个巨大的大质量银晕。它的成分、形状和延伸大小尚不十分清楚。整体银河系统绕银心自转,但不同组成部分的天体并不以相同的速度公转。距银心远的天体比距银心近的天体速度慢。距银心相当远的太阳以一个近似圆形公转轨道绕银心的运动,速度估计为225公里/秒。由于太阳的公转速度较慢,它绕银心公转一周约须2亿年。
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处于银河系中,在地球上看银河会发现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这就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中国古代又称为银汉。在北半天,银河从天鹰座先向西北,经过天箭座、狐狸座、天鹅座、仙王座、仙后座,再折向东南,穿过英仙座、御夫座、金牛座、双子座、猎户座、纵贯天球赤道上的麒麟座,进入南半天的大犬座、船尾座、船帆座,又折向西北,横过船底座、南十字座、半人马座、圆规座、矩尺座、天蝎座、人马座和盾牌座。银河经过23个星座,周天一圈后又回到天鹰座。用望远镜观察,可以看见银河是由为数众多的恒星和星云组成的。星云有亮有暗。亮星云密集处使银河增亮,例如,盾牌座、人马座一带的亮区。暗星云则表现为银河上的暗区,例如,天鹰座以南的“大分叉”和南十字座附近的“煤袋”。银河在星空勾画出轮廓不很规则、宽窄不很一致的带,叫作银道带。银道带最宽处达30°,最窄处也超过10°。
天文学上的银河系
二十世纪初,卡普坦通过恒星计数和光度函数的统计研究,建立了以太阳系居中的、直径长40,000光年的银河系模型。1918年,沙普利对太阳系为银河系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他分析了当时已知的球状星团的视分布,并根据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估算它们的距离,从而得出银河系是直径 300,000光年、厚30,000光年的透镜型的恒星和星云系统。银河系中心在人马座方向,太阳距银心50,000光年。这是哥白尼日心说以来,宣布太阳系并非居宇宙中心地位的壮举。半个世纪中,沙普利模型的形状经受了新的观测事实的考验,已为世人所公认。不过,由于不正确地假定星际间无吸光物质,对距离尺度估计得偏高。直到1930年,特朗普勒通过研究银河星团而证实星际吸光的存在,才重新订正银河系模型的大小。今日的公认值是直径约81,500光年、厚约3,300~6,600光年,太阳距银心约32,600光年。
1926年,林德布拉德指出,恒星运动的不对称效应是银河系自转的反映。随后,银河系的较差自转为奥尔特所证实,并求出太阳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沿圆轨道绕银心运动,估计2.5亿年公转一周。他还估算出银河系的质量是1.4×10□太阳质量。根据河外星系的启示,人们推测银河系也有旋涡结构。五十年代初,摩根的高光度星空间分布研究和奥尔特等人的中性氢21厘米谱线射电分析,都确切地描绘出银河系旋涡结构和旋臂。六十年代,林家翘比较成功地用密度波理论解释了旋涡结构及其维持机制。
1944年,巴德基于星团赫罗图的研究,提出星族概念,并将恒星划分为星族Ⅰ和星族Ⅱ两大类。1957年,在梵蒂冈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上,按照恒星的空间运动速度、距银道面的距离、向银心的聚集程度、氦含量和年龄等参量,把星族又细分为中介星族Ⅰ、旋臂星族(极端星族Ⅰ)、盘星族、中介星族Ⅱ和晕星族(极端星族Ⅱ)。这五个次系的成员天体构成银冕、银晕、银心、银盘和旋臂。
星系世界 1912年,勒维特观测小麦哲伦云的造父变星,发现周光关系,从而推测小麦哲伦云的距离可能十分遥远,也许在银河系之外。1924年底,哈勃宣布他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计算出仙女星系(M31)、人马不规则星系(NGC6822)的距离,指出它们是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统。从那时起,诞生了星系天文学。古老的宇宙岛观念被证明是客观现实;在银河系之外“天外有天”的大宇宙概念的建立,是二十世纪天文学的又一重大成就。
1929年,哈勃发现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量和星系距离成正比关系。假若承认红移是天体退行运动的多普勒效应,那么红移-距离关系意味着星系普遍退行,而它们所处的空间整体在膨胀。宇宙膨胀正是相对论宇宙学所预期的结果之一。1956年,M.L.哈马逊把红移-距离的线性关系扩展到红移□=0.20,即退行速度达到光速的1/5。1977年,桑德奇更延伸到□=0.75,即退行速度为光速之半。按此而求出的距离已超过50亿光年。这就是我们生活于一个不断运动并演化着的宇宙中的观测依据。
六十年代,在星系世界陆续发现了以10□~10□年为时间尺度的激扰现象和活动异常的特殊天体,例如,河外射电源和X射线源、类星体。与以10□年为演化尺度的绝大多数正常星系相比,它们的存在只是短暂的瞬间。七十年代以来,探索远达百亿光年以上的宇宙深空已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主要课题。
银河系
我们的银河系大约包含两千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一千多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螺旋状星系,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旋臂的银盘,中央突起的银心和晕轮部分。
银盘:
银盘是星系的主体,直径约为八万光年,中间部分厚度大约六千光年,太阳附近银盘的厚度大约为三千光年,银盘主要是由四条巨大的旋臂环绕组成,它是由无数的蓝色恒星组成的,太阳位于人马座臂和英仙座臂之间的猎户座臂上,距离银心28000光年或者8.5千秒差距。旋臂的形成与银河系创生时期星系核的活动有关系。
银心:
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个很亮的球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一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 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一百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很多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
银晕:
银河晕轮弥散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形区域内,银晕直径约为九万八千光年,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分布着一些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有人认为,在银晕外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球状的射电辐射区,称为银冕,银冕至少延伸到距银心一百千秒差距或三十二万光年远处。
银河系
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二千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太阳距银心约2.3万光年,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转,运转的周期约为2.5亿年。
科学名词:银河系
银河是一个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银河系中至少有2000亿颗星。其中,大约400亿颗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Bulge)上,四周缠绕着四只旋臂,由气体和尘埃物质混杂的区域。核球的直径为3000光年,呈椭球形,由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银河系的历史已经有150亿光年。
银河系的外形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圆盘部分称为银盘(Disk),银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搜索联盟 不一样
让眼镜成为历史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盘的直径为10万光年,由年龄不满100亿年且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星球组成。银河系的主要物质都密集在这个盘状结构里。银盘是银河系的主体,其直径约8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约3000~6000光年。
银盘外是由稀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一个球状体,包围着银盘,这个球状体称为银晕(Halo),银晕的直径约10万光年。银晕的外侧没有任何能用可见光看到的天体,因此被称为暗晕。
银河系
银河系,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它是一个普通的星系,因其投影在天球上的乳白亮带——银河而得名。银河系呈盘状,盘的直径为25千秒差距,厚度约为1-2千秒差距。这个扁盘状恒星系统称为银盘。银盘上分布着呈旋涡结构的恒星、星团和星云。有一大质量的核球居于银盘中心,银盘被笼罩在直径约30千秒差距的银晕中。银河系质量约1.4×1011太阳质量,其中90%是恒星,10%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在距银心约10千秒差距的银盘中,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着银心转动,转一周需2.5亿年。银河系在本星系群中为除仙女星系外的最大星系,拥有约一、二千亿颗恒星。它的演化时间尺度为1010年,视绝对星等为MV=-20.5。
伽利略是第一个用望远镜发现银河由恒星组成的人。18世纪后期,威廉·赫歇耳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进行了系统的恒星计数的观测。他计数了117600颗星,绘制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其中心的银河系结构图。由于他不知道星际消光的存在,再加上作了恒星的光度都相同的简化假设,导致他的结论与事实相差甚远。威廉·赫歇耳死后,其子约翰·赫歇耳把恒星计数工作扩展到南半天,并绘制了全天星图。1901年,卡普坦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求得银河系的直径为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太阳居中,中心的恒星密集,边缘稀疏。1918年,沙普利提出了太阳不在中心的银河系透镜形模型,这项工作是建立在对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已得到天文界的公认。但沙普利也未考虑星际消光效应,把银河系估计过大。1930年,这一偏差被特朗普勒纠正。
射电天文学诞生后,利用中性氢21厘米谱线勾画出银河系旋涡结构,并发现太阳附近有三条旋臂。用射电天文方法观测OH、CH、CN等多种星际分子,丰富了银河系的整体结构。
按大爆炸宇宙学假说,银河系是由1010年前的大爆炸出现的引力不稳定而逐步形成的。近年还从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元素丰度的变迁、银核的活动及其在演化中的地位等角度去探讨银河系的整体演化过程。在60年代,林家翘等人提出的密度波理论,较好地说明了银河系旋涡结构的维持机制。
银河系
银河系大约包含两千亿颗星体,其中约一千亿颗恒星——我们的太阳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典型螺旋状恒星系,直径约为十万光年,太阳距离银河中心约二万八千光年。银河系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银盘、银核和晕轮。
银盘:
银盘是星系的主体,直径约为八万光年,中间部分厚度大约六千光年,太阳附近银盘的厚度大约为三千光年,银盘主要是由四条巨大的旋臂环绕组成,它是由无数的蓝色恒星组成的,太阳就位于人马座臂和英仙座臂之间的猎户座臂上,距离银心两万八千光年或者8、5千秒差距。旋臂的形成与银河系创生时期的星系核的活动有关系。
中央凸起部分
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个很亮的球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一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一百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很多证据表明,在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动十分剧烈。
晕轮部分
银河晕轮弥散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型区域内,银晕直径约为九万八千光年,这里恒星的密度很低,分布着一些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有人认为,在银晕外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球状的射电辐射区,称为银冕,银冕至少延伸到距银心一百千秒差距或三十二万光年远处。
在没有灯光干扰的晴朗夜晚,如果天空足够黑,你可以看到在天空中有一条弥漫的光带。这条光带就是我们置身其内而侧视银河系时所看到的它布满恒星的圆面——银盘。银河系内有约两千多亿颗恒星,只是由于距离太远而无法用肉眼辩认出来。由于星光与星际尘埃气体混合在一起,因此看起来就像一条烟雾笼罩着的光带。银河系的中心位于人马座附近。 银河系是一个中型恒星系,它的银盘直径约为十二万光年。它的银盘内含有大量的星际尘埃和气体云,聚集成了颜色偏红的恒星形成区域,从而不断地给星系的旋臂补充炽热的年轻蓝星,组成了许多疏散星团或称银河星团。已知的这类疏散星团约有一千两百多个。银盘四周包围着很大的银晕,银晕中散布着恒星和主要由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
从我们所处的角度很难确切地知道银河系的形状。但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探测手段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这些障碍,揭示出银河系具有的某些出人意料的特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银河系是一个典型的旋涡星系,与仙女座星系类似。但最近的观测却发现,它的中央核球稍带棒形。这意味着银河系很可能是一种棒旋星系。另外,银河系是一个比较活跃的星系,银核有强烈的宇宙射线辐射,在那里恒星以高速围绕着一个不可见的中心旋转。这表明在银河系的核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银河系有两个较矮小的邻居——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它们都属于不规则星系。由于引力的作用,银河系在不断地从这两个小星系中吸取尘埃和气体,使这两个邻居中的物质越来越少。预计在一百亿年里,银河系将会吞没这两个星系中的所有物质,这两个近邻将不复存在

收起

ls的已经解释的很好了,也建议去一些论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