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 抗争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4:07:26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抗争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抗争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 抗争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 抗争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 抗争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一、背景
  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②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③国际因素: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④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爆发: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的战火从朝鲜燃起;
  二、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丁汝昌、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受损,李鸿章避敌保船,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主要不同:两国现代化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三、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四、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项目
  内容
  影响
  ⑴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⑵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⑶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⑷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指出两个条约的侵略要求有何不同,分析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⑴不同
  ①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②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⑵原因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说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五、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⑴主要原因:清政府极端腐败.慈禧太后只顾自己60岁生日庆典,置国家民族安危于不顾;
  ⑵直接原因: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一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不作抵抗;有些枪炮武器不能使用,在战斗中吃亏;)
  ⑶客观原因:日本强大,又长期蓄谋战争.
  ⑷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六、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对中国的影响
  ①甲午战争,帝国主义国家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刺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德国法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②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被迫进行政策调整:接受列强资本输出,放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相继进行百日维新、军事改革、新政和预备立宪;
  ③促使中华民族新的觉醒,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相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
  (或者: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上,出现了办厂,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2)对日本的影响: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影响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②日本在远东地区势力膨胀,吞并朝鲜的进程加快.
  △、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日本割占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
  2.结果:清政府赎还辽东半岛——白银3000万两.
  1)日本国力有限无力对抗三国但清政府却腐败无能.
  2)实际上中国只是表面收回主权但却置于俄国势力之下.
  3.实质:日俄瓜分中国东北矛盾的激化.
  4.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七、尾声: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①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②两只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
  ③特点:斗争时间长、规模大、形式多样、群众性、自发性.(或者组织义军,始终抗争.)
  ④结果: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接济台湾抗日军民,台湾全部沦陷.
  ⑤意义: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注意]从此,台湾流落在日本的统治下达50年之久.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才台湾交还给中国国民党的国民政府.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试用史实加以说明.
  ⑴侵华方式发生变化:战前武装侵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
  ⑵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列强侵华中既勾结又争夺,以勾结为主;战后列强侵华争夺日益加剧,给中国带来更多灾难,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
  ⑶中华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⑷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对新式企业垄断削弱,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接受列强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⑸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战后为救亡图存,不但学习西方技术,还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相继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
  1、原因
  ⑴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推行卖国政策,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⑵甲午战争后,英德日势力侵入山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獗,人民群众把反洋教斗争与反帝斗争结合起来;
  2、兴起、发展:1898年,山东.1900年,发展到津京地区;义和团包围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并发动猛烈进攻.
  3、口号:“扶清灭洋”.(反映了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评价
  (1)“扶清灭洋”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这个口号并不是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提出来的.因此,它既是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2)“扶清灭洋”的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小农阶级,无法冲破皇权主义封建思想的束缚,不能把国家和封建王朝相区别,而只能停留在把封建政权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
  (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性,排斥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和“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
  (4)这一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一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觉,未能识破清朝统治者的阴谋诡计,最终为此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容易让义和团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盲目排外色彩.(无法区分外侵略和外来文明.)
  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镇压——招抚——联合列强绞杀.(招抚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用和控制义和团)
  5、失败原因
  ⑴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⑵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6、性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7、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8、教训
  ⑴中国革命要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旧式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⑵中国革命既要反帝也要反封建,要有彻底的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⑴两者总体时代背景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但前者处于当时中国门户刚被打开,后者处于民族危机加深,面临瓜分危机;
  ⑵两者阶级属性相同,但运动的倾向性不同,前者处于外来侵略初期,更多地表现为反封建,而后者处于民族矛盾尖锐时期,更多地表现为反侵略;
  ⑶由于矛头所向各异,导致措施、口号、过程的差异.前者由于吸收外来宗教,并作为口号,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文化,如男女平等,教徒都是兄弟姐妹,特别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斗争中,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纲领;后者“扶清灭洋”,对清政府认识不充分,带有笼统的排外,并曾被清政府利用,在斗争没有统一的组织、纲领;
  ⑷两者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前者成为亚洲革命风暴的高潮之一,后者是亚洲觉醒的前奏.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
  ②从政治上看,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⑤时代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原因
  ⑴根本:列强为了瓜分中国.
  ⑵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八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3、过程:1900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和皇宫紫禁城烧杀抢掠.
  4、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⑴赔: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⑵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⑶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⑷拆: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⑸驻: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中“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比较
  ⑴相同点
  ①都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②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烧杀抢略;
  ③都迫使清政府最高统治者离京出逃,侵略者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
  (简单补充晚清皇帝的更替.)
  ④都迫使清政府屈服,签订不平等条约,促进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⑵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前者发生在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后者发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直接目的:前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保护教堂,维护在华利益;
  ③影响:后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异同,说明《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⑴两者都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⑵两者都有巨额的赔款,但前者赔款2亿两,后者增加到4.5亿两,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⑶后者虽然没有前者中割地、开埠通商、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条款,但同样严重的是它划定使馆界、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驻兵,极大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等,这些使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⑷两者都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标志,前者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后者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上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注意从经济、政治、文化近代化的角度分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兴起;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或答“知识界”)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兴起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经济、军事近代化以失败告终,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政治思想的近代化(或促进了“西学的传入”).
  甲午战争失败,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一——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必起.
  △、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封建统治腐朽,统治者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或和不定,组织抵抗不力等);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列强实力的强大;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主要侵华战争(表)
  名称
  背景
  目的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鸦片
  战争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正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清政府封建统治腐朽落后
  为了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中国与英国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
  次鸦
  片战
  争
  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展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中国与英法联军
  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
  甲午
  战争
  日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中国与日本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
  联军
  侵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
  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维护本国在华利益
  中国与英、俄等八国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的阶段性及特征、影响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
  (1)侵略方式: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为主要手段国家:(2)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1)政治:开始沦为两半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上:国门打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文化:宗教侵略、奴化教育
  (2)国家:除英法等外,后起德日意也加入,尤其是日曾独霸中国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魏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等.
  5.割占中国领土:主要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山东等地区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以及掠夺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8.精神文化侵略:如传教、实行奴化教育等.
  △、评价近代列强的侵华
  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
  2、对中国而言
  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但要看到列强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列强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历史的结论是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才能富强起来.
  △、近代列强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及历史启示
  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中国国门.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驱兵北京城.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5年后,八国联军的炮舰又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的中国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恣意横行.据不完全统计,自鸦片战争后开始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队达1860多舰次,入侵兵力达47万人.也就是说,一部列强侵华史,就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启示:必须从经济上确保海防经费的充足投入;必须变革旧制度,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更新落后观念,树立现代海权战略意识;必须立足实际,增强综合国力.
  △、列强侵华的五次大规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共同特征主要有:
  (1)从背景来看:五次战争都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中国的落后和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其中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
  (2)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3)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战争又大大超过了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有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
  (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两次鸦片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2.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些条约的共同特征主要有:
  (1)根本目的是把中国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轨道,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料,扩大市场(包括商品和资本市场).
  (2)内容基本涉及开辟通商口岸、赔款、割地、及其它特权.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主要有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等;《马关条约》增加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辛丑条约》则重点在赔款和使清政府成为其统治工具.
  (3)列强从众多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