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角B=60°(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接PN,设EP=x①当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5:37:38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角B=60°(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接PN,设EP=x①当点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
角B=60°
(1)求点E到BC的距离
(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接PN,设EP=x
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角B=60°(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接PN,设EP=x①当点
证明:(1)∵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
∴AB=CD,∠A=∠D.
∵M为AD的中点,
∴AM=DM.
∴△ABM≌△DCM.
∴BM=CM.
∵E、F、N分别是MB、CM、BC的中点,
∴EN= 1/2MC,FN= 1/2MB,ME= 1/2MB,MF= 1/2MC.
∴EN=FN=FM=EM.
∴四边形ENFM是菱形.
(2)结论:等腰梯形ABCD的高是底边BC的一半.
理由:连接MN,
∵BM=CM,BN=CN,
∴MN⊥BC.
∵AD∥BC,
∴MN⊥AD.
∴MN是梯形ABCD的高
又∵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
∴△BMC为直角三角形.
又∵N是BC的中点,
∴MN= 1/2BC
(1)E到BC距离=4/2*cos60=根号3
(2)不变,仅仅在水平方向上做平移,PM=根号3,MN=4,PN=根号7
(1)过E作EL⊥BC于L,在三角形BEL中EL=sin60°×BE=(根号3/2)×2=根号3
(2)不变
因为PM⊥EF,且EF‖BC,所以PM⊥BC,所以PM‖且=EL=根号3,则PM为定值。因为N在AD上,且MN‖AB,AD‖BC,所以四边形ABMN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AB,则MN为定值,所以△PMN的形状不变...
全部展开
(1)过E作EL⊥BC于L,在三角形BEL中EL=sin60°×BE=(根号3/2)×2=根号3
(2)不变
因为PM⊥EF,且EF‖BC,所以PM⊥BC,所以PM‖且=EL=根号3,则PM为定值。因为N在AD上,且MN‖AB,AD‖BC,所以四边形ABMN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AB,则MN为定值,所以△PMN的形状不变
收起
第一题的做法:从e点做垂线段到bm上,垂足为z。因为角B=60°,所以三角形ebz的各边比数为1比根号3比2,因为ab=4,所以eb=2,bz=1,ez=根号3。
第二题不变。mp=根号3(等于第一题中的ez),mn=ab=4,pn=2根号3。加起来=3根号3+4。
第二题中pn是如何解得的:从N做垂线段到ef,垂足为x,连接mx。这便构成了平行四边形,中点是o(就是mn与ef相交...
全部展开
第一题的做法:从e点做垂线段到bm上,垂足为z。因为角B=60°,所以三角形ebz的各边比数为1比根号3比2,因为ab=4,所以eb=2,bz=1,ez=根号3。
第二题不变。mp=根号3(等于第一题中的ez),mn=ab=4,pn=2根号3。加起来=3根号3+4。
第二题中pn是如何解得的:从N做垂线段到ef,垂足为x,连接mx。这便构成了平行四边形,中点是o(就是mn与ef相交的地方),所以po=xo=二分之mo(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一半)=1,所以po+xo=2,又因为nx=2,所以pn=2根号3(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根号3)
最后说一下~~楼主您这图是不是您照的?
确实求错了,nx=根号3不是2,所以pn=根号7,周长=根号3+根号7+2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