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人太敏感了,就没有追随者的意思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2:55:26
请教“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人太敏感了,就没有追随者的意思呢?请教“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人太敏感了,就没有追随者的意思呢?请教“人至察则无徒,

请教“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人太敏感了,就没有追随者的意思呢?
请教“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呢?
是不是说人太敏感了,就没有追随者的意思呢?

请教“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人太敏感了,就没有追随者的意思呢?
当宽则宽 当察则察——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姚道满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话,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但是,时下总有一些人喜欢背离这句俗话的本义,以此劝人凡事不必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见了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或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宽也宽.这就有必要议一议了.
  应该承认,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劝告人们待人少苛求、多宽容的积极意义.时下有些同志尤其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理解这句俗话的积极意义,而是把它当作“慈悲”为怀的处世哲学,在当“察” 的时候也一味宽容迁就,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和矛盾时,漠然视之,放任自流,当“老好人”.殊不知,这种“慈悲”非但不能赢得多数人的好感,换来所谓的 “人缘”,反倒容易让大家反感.因为回避问题和矛盾,纵容缺点和错误,最终必然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人们对这种不讲原则的“老好人”,怎么会发自内心的真正信服呢?
  “察”,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而“至察”就超出了一定的度.“察”而及时适度,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无论对同志、对部队建设,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当然,“察”要有道,一方面“察”要注意范围与重点,事关政治立场、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人品道德等原则问题,就应该细察真究,决不含糊;而对那些鸡毛蒜皮、无关宏旨、纯属个人性格方面的枝节问题,则不必“察”之过细、责之过严.另一方面,“察”要实事求是,力求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不捕风捉影,不无中生有,不夸大其辞,不无限上纲,不简单粗暴,不以权压人.总而言之,处理事情,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绝对化;对待同志,既要真诚批评帮助,又要注意团结.“察”到如此境界,自然就不会有“无徒”之忧了.
  在“察”的问题上,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遇事消极应付,“难得糊涂”,当清不清、当察不察者,其举动看似宽容豁达,实则有悖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是身处领导岗位的同志,肩负着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军队建设加快发展而带领官兵不断修正错误、不懈追求真理的神圣使命,责任和义务都要求我们既要有宽广的胸襟,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又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面前,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私情,敢于直言不讳,勇于较真碰硬.有道是,“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宽则宽、当察则察,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情怀.

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
〖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