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渔的《芙蕖》文言文及关于文言文的题目,越多,原文是苏教版初一下半学期语文书的专题《荷》里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22:41:50
求李渔的《芙蕖》文言文及关于文言文的题目,越多,原文是苏教版初一下半学期语文书的专题《荷》里的
求李渔的《芙蕖》文言文及关于文言文的题目,越多,
原文是苏教版初一下半学期语文书的专题《荷》里的
求李渔的《芙蕖》文言文及关于文言文的题目,越多,原文是苏教版初一下半学期语文书的专题《荷》里的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叙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简析
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但他过分强调了芙蕖的观赏价值,甚至夸大它的种植之利在“五谷”之上.这是悖逆实际和事理的,表现出一种脱离劳动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与劳动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用语生动形象,精炼俏丽,活泼新颖.如“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些偶句,遣词造句,十分优美,不落俗套,新鲜动人,不仅颇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终章发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教案
一、知识结构 (一)字词 颦 葩 妍 迨 菡萏 徂 擎 馥 颊 擎 菅 (二)语法 1、介宾短语后置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名词作状语 二、[疑难辨析] 一、“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这个句子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当令时”.“当令时”即“当令之时”.当:值,遇到,在.令:美好.全句的意思是,许多花草最美好的时间,只在花朵开放的那几天. 二、“菡萏”应如何解释? “菡萏”课本上未加注解.有的书则注为“荷花的别称”,这不妥当.菡萏应当解释荷花的花苞,即没有开放的荷花. 三、课文解析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①有根无树,一岁②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③夏季倚④此为命者,非故⑤效颦⑥于茂叔而袭⑦成说于前人也,以⑧芙蕖之可人⑨,其事不一而足,请备⑩述之. 荷花和其他草本的许多花相比,好像觉得稍有不同,但是(它)有根没有树干,一年生长一次,那些情况(却同其他草本花)一样.花谱里说:“生长在水里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那就不能说(荷花)不是草本了.我夏天全靠荷花才能活下去,(这)并不是故意机械模仿周敦颐《爱莲说》,套用前人已成定论的学说,(而是)因为荷花适合人(心意),它的优点不止一个,请(让我)(把这些优点)全部说出来. 【注释】①[然]然而、但是.②[岁]年.③[予]我.④[倚]依靠.⑤[故]故意.⑥[效颦]“东施效颦”的简化说法.比喻生硬地胡乱效仿,效果很坏.⑦[袭]套用.⑧[以]因为.⑨[可以]适合人的心意.可,适合,动词.⑩[备]详尽. 【评点】第一层,揭示文章主旨,总领全文. 群葩①当②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③矣.芙蕖则不然④.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⑤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⑥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⑦夏徂⑧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⑨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⑩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各种花适合时令的时间,只是在花开那几天,那几天以前(和)那几天以后(就)都属于无人过问的时候了.荷花却不(是)这样:打从小荷叶出水的时候起,(小荷叶)就点缀在碧绿的水面上:到了那茎叶生长以后,就一天天高起来,一天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它)呈现出飘摇的美态,没风的时候(它)也显示出袅娜的丰姿.这样,我们在荷花还未开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飘逸超群的情致了.到了荷花开花,(它那)娇艳的姿色(浓得好像)就要滴下来(似的),(一朵朵,一批比)先后开放,从夏天到秋天.这在花来说(开花供人欣赏)是(它)分内的事,在人来说是应该得到的享受.到了荷花谢后,(它)也(就)可以向主人宣告(已尽了责任,把他所有的姿色都献给了人们)没有什么过错了.(可是它)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莲蓬中结出莲子,亭亭独立,还像那未开的花,同翠叶一起耸立(在水上),不到白露结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合观赏的事. 【注释】①[葩]花.②[当]适合.③[秋]时候.④[然]这样.⑤[日]一天天.⑥[迨]及、到.⑦[自]从.⑧[徂(cú)]到、往.⑨[资]财物,这里是比喻的说法.⑩[乃]却.[擎]向上举,这里指耸立.[能事不已]能事,擅长的本领.不已,不止. 【评点】第二层,着力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先用作比较的方式,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其次,又按它的成长过程,有条不紊地说明“可目”之能事.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①;避暑而暑为②之退③,纳凉而凉逐④之生. 适合人们鼻子(嗅觉)的,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的奇异香气,(用来)避暑,暑气因为它而减退,(用来)纳凉,凉气跟着它而产生. 【注释】①[馥]香气.②[为]因为.③[退]减退.④[逐]跟随. 【评点】第三层,说明芙蕖“可鼻”的优点,用了对偶句式,突出芙蕖的芬芳和清凉.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①列②盘餐而互芬③齿颊④者也. 至于它适合(人们)口味方面,莲子和藕都(是)一起陈列在盘子里的菜肴,交互使人感到满口芳香. 【注释】①[并]一起.②[列]陈列.③[芬]使……感到芳香.④[颊(jiá)]面颊,这里指嘴边. 【评点】说明芙蕖“可口”的优点,不在果腹而却芬香满口,虽为食用也不脱雅人之趣味.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①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②经年裹物之用. 只有经过霜打以后的残枯荷叶,衰败不堪,好像(已经)成为可以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摘下它收藏起来,还可以在一年中用来包裹东西. 【注释】①[似]好像.②[备]准备. 【评点】说明芙蕖“可用”的优点,前后两句,一虚一实,宕荡起伏 是①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②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③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④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⑤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大于⑥此者乎? 这样看来,荷花这种东西,(是)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眼睛观赏的,没有一物一丝不具备家常用途的.(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没有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有比种荷花(更)大的吗? 【注释】①[是]如此、这.②[适]适合.③[备]具备.④[实]实用价值.⑤[长]长处.⑥[于]比. 【评点】总结全文,将上述“可人”的四项内容,归为“适耳目之观”与“备家常之用”两类.并以一句反问句式,有力点出题旨. 予四命①之中,此命为最.无如②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③为安身立命之地.仅④凿⑤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⑥,又时病⑦其漏.望天乞水⑧以救之,殆⑨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⑩其命者哉. 我的四个生命攸关的东西,这荷花是头等重要的.无奈(我)热爱(它)一生,却得不到半亩池塘(种荷花)作为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能挖一个斗大的池子,种几株荷花勉强敷衍过去,又时常因水池向地底下渗水而发愁.(时常)盼望下雨来救它,我大概就是所谓不善于培养(它)而把它的生命随便处置的人了. 【注释】①[四命]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②[无如]无奈.③[半亩方塘]指小池.④[仅]只有.⑤[凿]挖.⑥[塞(sè)责]敷衍.塞,来、应付.⑦[病]以……为苦.⑧[望天乞水]盼望下雨.⑨[殆(dài)]大概.⑩[草菅(jiān)]把……当作野草.菅,草名.有成语“草菅人命”. 【评点】再次总结全文,水到渠成地引出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之意. 【名言佳句】“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四、课文分析 【作者小传】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是一位有名的戏曲家、戏剧理论家,又是一个博学者,著有《笠翁十种曲》(传奇),多系写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故事;《闲情偶寄》(小品),内容包括戏剧理论、饮食、园艺等.本文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 本文是一篇说明小品,作者通过对芙蕖的分项说明,将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告知于人,说明种植之利.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自然段. 这一部分以“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点明文章主旨,总领全文.其中“可人”一词,囊括了“可目”、“可鼻”、“可口”等项,紧接用“不一而足”一语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对种种可人之处的兴趣,最后用“请备述之”一语提起下文. 第二部分即第2至第5自然段. 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承接前文来“备述”芙蕖“可人”之处.课文的4个自然段以每一自然段为单位,逐一说明芙蕖“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长处.第2自然段说明“可目”的优点,是作者所着力加以描写的.他首先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美丽的“群葩”争艳之日十分短暂,而“芙蕖则不然”,所谓“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两相比较,芙蕖“可目”之优点则胜一筹.其次作者又按照芙蕖成长直至衰败之过程,有条不紊地说明“可目”之能事.第3自然段说明“可鼻”的优点,用了对偶句式,突出芙蕖的清芬和清凉.第4自然段说明“可口”的优点,不在果腹而却芬香满口,虽为食用也不脱雅人之趣味.第5自然段说明可用的优点,前后两句,一虚一实,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第三部分即第6、第7自然段. 总结全文,将上述“可人”之四项,归为“适耳目之观”与“备家常之用”两类,与开头既有呼应,又略有变化,并以“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这一反问句式,有力地点出题旨,水到渠成地引出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之意.本文在说明芙蕖的“可人”之处时,其分类的方法颇资探究.一方面,作者把“可人”分为“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项,而这四项,又可以从“适耳目之观”和“备家常之用”的“观”和“用”两大项来收束,其横式的分类法,就显得富有层次感.另一方面,从“可目”这一类以及从“可目”直到“可用”这四类,内容的两次展开,又基本上符合荷初生小叶、逐渐长高、成花、盛开、凋谢、生莲结子、衰败这一纵式的递进生长过程,于是,两个纵式的递进与全文的模式并列交织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相当有机协调,显示了作者构思中的匠心独运. 此外,本文的详略处理也颇值一提.全文写“芙蕖”之“可人”,以“可目”为主,其他为宾.因为芙蕖胜过群芳的地方,在“可口”、“可用”方面至为明显,略一指出就够了,“可鼻”方面,荷的香味较是一般,只有“可目”这点,似普遍,又似特殊,如不详写,则无法将其特性充分揭示出来,而且作为一种花,主要功用当然是供人观赏,所以本文以“可目”为重点,详加描写.先写“群葩”争艳时间之短突出“芙蕖则不然”.然后从荷的初生直写到其衰败,所谓从“荷钱出水”的“点缀绿波”,到“茎叶既生”的“飘摇”“袅娜”,再到“菡萏成花”的“娇姿欲滴”,直到“花之既谢”,还“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这样的祥写不但显示荷的“可目”之久,而且描绘了荷在各生长阶段的多姿多彩,渲染了荷的“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