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泡外壳打破钨丝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后,电阻是怎么变的?为什么?题目是电阻变小?我觉得钨丝氧化后钨丝变细,电阻应该变大的?还有氧化物到底起什么作用到哪里去了不是很明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5:48:07
小灯泡外壳打破钨丝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后,电阻是怎么变的?为什么?题目是电阻变小?我觉得钨丝氧化后钨丝变细,电阻应该变大的?还有氧化物到底起什么作用到哪里去了不是很明白,
小灯泡外壳打破钨丝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后,电阻是怎么变的?为什么?
题目是电阻变小?我觉得钨丝氧化后钨丝变细,电阻应该变大的?还有氧化物到底起什么作用到哪里去了不是很明白,
小灯泡外壳打破钨丝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后,电阻是怎么变的?为什么?题目是电阻变小?我觉得钨丝氧化后钨丝变细,电阻应该变大的?还有氧化物到底起什么作用到哪里去了不是很明白,
钨丝氧化后,在钨丝外面的氧化层形成一个电阻,其与原钨丝阻值并联,总阻值减小,电流增大,加上空气中氧气的接触,形成:发热~发光~助燃~更热~更亮~更易燃烧~直至烧断钨丝.这个过程是电阻越来越小的过程.
变大了吧。高温氧化后化合物的电阻比单质钨要高,原因查课本吧
二楼的前面半句还说得通,后面半句就错了吧!
导体温度升高,电子的运动变得紊乱,不易形成定向移动,电阻是变大了。所以后面那个过程应该是电阻逐渐变大的过程。
我觉得应该是变大吧。不然电线里面为什么不用氧化铜,而是用纯铜。
钨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在常温下,钨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起变化,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慢慢地被氧化。在400℃时钨丝会很快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表面开始生成氧化物薄膜。当达到700℃时,钨上即覆盖上WO3,在1000℃时WO3呈黄色粉末。
同一根灯钨丝在常温下的的电阻值在泡壳内外是一样的,如果用仪表(比如万用表、电桥等)测量,因为有电流的原因,会略有差异,泡壳内由于散热比泡壳外要差,升温会高一些,所以...
全部展开
钨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在常温下,钨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起变化,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慢慢地被氧化。在400℃时钨丝会很快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表面开始生成氧化物薄膜。当达到700℃时,钨上即覆盖上WO3,在1000℃时WO3呈黄色粉末。
同一根灯钨丝在常温下的的电阻值在泡壳内外是一样的,如果用仪表(比如万用表、电桥等)测量,因为有电流的原因,会略有差异,泡壳内由于散热比泡壳外要差,升温会高一些,所以泡壳破的钨丝的电阻测量值可能会小一些。
灯钨丝表面氧化后电阻值会增加,但在常温下这个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灯泡制造中,加工好的灯丝可以库存3个月内直接投用,超过这个时间就需在氢气电炉中处理后再使用,让表面可能产生的WO3在高温氢气中还原成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