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0:20:05
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年童第周-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  童第周慢慢长大了,他的几个哥哥深明大义,将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童第周的

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
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

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
年童第周-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
  童第周慢慢长大了,他的几个哥哥深明大义,将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已经开阔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时心中已有另一番高远的志向,要进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大哥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兴,又为小弟感到担心.小童第周坚决地告诉哥哥们:“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小童第周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善良的老母亲经常在半夜时分悄悄起床,隔着窗户静静地注视着儿子房间的烛光……   小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寝室传出了“小童第周不顾学习,经常谈恋爱到深夜”的新闻,引起了关心他的同学和老师的担忧.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第二天,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辟谣:“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童第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测下结论,更不要用流言去中伤别人.特别是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不能这样!”陈老师严肃地说,“我亲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他太辛苦,太勤奋了!他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陈老师最后提高了嗓门,“不错,童第周曾经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用一次考试分数来判定.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复旦大学,从此,他开始了追求科学,献身事业的漫漫求索之路……
  水滴石穿
  童第周,1902年5月出生在宁波鄞县塘溪镇童村.这是一片山清水秀,人才辈出的土地.童第周的父亲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在这个小山村里,他家还称得上 “书香门第”.童第周小时候好奇性强,脑子里好像装满了“为什么”似的.一天,他在屋檐下的阶沿上玩“跳房子”的游戏,突然发现石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手指头大的小坑.咦,这是谁凿的呢?凿这一溜小坑有什么用呢?他把父亲从屋里拉出来接连问了几个为什么?父亲一看笑着说:“小傻瓜,这些坑不是人凿的,是檐头水滴出来的!”童第周不相信,把小脑袋一歪:“爸爸骗人!檐头水滴在头上一点不疼,它还能在那么硬的石板上敲出坑来?”他父亲耐心地解释道:“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来,但是,长年累月不断地滴,不但能滴出坑来,而且还能敲穿洞呢.古人老话‘滴水穿石’呀!”   童第周对这个道理虽似懂非懂,却十分惊奇.终于等到了一场大雨来直接证实父亲的话,他静静地坐在门槛上,看檐头水一滴一滴地滴在石板上,多么齐心,多么顽强,他心想,年长日久,自然水滴石穿了.于是逐渐领悟了父亲的话.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力时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
  昂贵的显微镜
  抗日战争期间,童第周一家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镇上.他们一家人靠着少得可怜的薪水生活.当时,童第周在一所大学教书,教书之余,童第周还继续着他的胚胎学研究工作.   要研究胚胎学,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实验是少不了的.做实验就得有实验设备,可上哪儿去弄这些设备呢?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着,科学研究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事情,不能搞科学研究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的难受.看着童第周的那股难受劲,全家都为他着急.   一天,童第周从外面回来,满面春风,他兴冲冲地告诉夫人叶毓芬,说他发现了一个宝贝.很长时间没见到过丈夫笑脸的夫人感到很奇怪,什么事值得丈夫这样高兴?她问道:“什么宝贝?”“我见到了一架显微镜,还是双筒显微镜!”“在哪儿?”夫人也激动起来,要知道,显微镜是进行胚胎学实验最主要的仪器,有了它,就可以做实验了.“在镇上的旧货摊上.”童第周边回答,边拉着夫人出门,他要让她和自己一起享受发现“宝贝”的喜悦.两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旧货摊,果然,一架旧的双筒显微镜摆在那儿,似乎正在向他俩招手.   “请问,这架显微镜要多少钱?”   “六万块.”夫妇两人吃了一惊,这么贵?这个价钱相当于两人两年的薪水.   “这么贵?能不能便宜点?”   “不行,你们看,这还是德国货.”   老板打量着他们,凭经验断定,他们是真心想买的,所以要价比较高.   没办法,两人只好空手而归.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放在眼前,可是又不能得到.晚上,他们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   第二天,两人又到了旧货摊前,跟昨天一样,显微镜还在那儿.可唯一不同的是,老板居然还涨了价,要卖“六万五千块”了,理由是物价飞涨,昨天和今天的钱就是不一样.   同样,他们又是空手而归.接连几天,他们一趟又一趟地往旧货摊上跑,生怕心爱的显微镜被别人抢走.老板很不耐烦,后来干脆不理他们了.   夫妇俩下定决心,为了搞科研,这台显微镜非买不可.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他们就开始到处向亲友借钱,还变卖了不少衣服.“可是,我们说不定多少年都还不清这笔债呀!”夫人担心地说.“为了事业,宁可一辈子受苦!”童第周回答.   他们终于凑齐了65000元,买回了这台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就可以做实验了.可是,新的困难又来了.用显微镜时,必须要有灯光照明或者要有很明亮的阳光照明.童第周住的屋子又小又暗,因为是抗战时期,常常停电,怎么办呢?童第周想尽了办法,他和同事们把显微镜放在窗台上,阳光好的时候利用阳光照明,阳光不好又停电时,就用干电池作电源照明或用煤油灯照明.   显微镜的问题解决了,对于其他设备,他们就因陋就简,比如说,用茶杯、废弃的玻璃瓶、碗等来代替玻璃器皿.他们在外人看来没有什么用的瓶瓶罐罐中,做着科学实验,探索着生命的奥秘.
  童鱼
  春天,大地复苏,是金鱼繁殖的季节,为了探索生物遗传性状的奥秘,年过古稀的童第周,开始了新的探索.他选择了金鱼和鲫鱼作为他的实验材料.实验室里,童第周坐在实验台前,助手们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忙碌着,做着实验前的准备.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就要打响的时刻,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童第周想通过这个叫做核酸诱导的试验来验证他自己在科学研究上的设想.金鱼排卵了,排出的受精卵比芝麻还小!   一场紧张的战斗开始了,助手们把他们已经提纯过的鲫鱼卵的核酸,迅速送到童第周的手边,童第周用他那灵巧的双手将这些核酸注入了金鱼受精卵的细胞质内.他想看看鲫鱼卵的核酸对金鱼的受精卵是否有影响,看看由这种金鱼受精卵长大而成的金鱼的性状是否会发生变化.   从清晨到下午两点,8个小时过去了,实验在一批接一批地进行,坐在实验台前的童第周,已经是腰酸背疼、饥肠辘辘了.但是,他还是顽强地坚持着,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助手们都看不过去了,要知道,童第周已是 60高龄的人了啊!   “童老,您休息一会儿吧!”一位助手忍不住说道.童第周摇摇头说: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而且,你们不是和我一样忙吗?”童第周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助手们每人一个实验记录,他都要亲自过目.他常以“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来勉励他的助手.后来,助手们都成了他的亲密的朋友.   不久,这些由动过手术的爱精卵产生的金鱼慢慢长大了,奇迹也出现了.童第周和他的助手们惊喜地发现,一些金鱼出现了奇妙的变化:在发育成长的320条幼鱼中,有106条由双尾变成了单尾,金鱼表现出鲫鱼的尾鳍性状!这些鱼既有金鱼的性状,又有鲫鱼性状.这说明,从鲫鱼卵中提取的核酸对改变金鱼的遗传性状起着显著的作用.这也说明并不只是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细胞质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的成功,证实了童第周的设想.童第周的脸上露出了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这种单尾的金鱼就是诗人赵朴初所称誉的“童鱼”.“童鱼”,它是童第周汗水、意志和心血的结晶.它的身上凝聚着童第周的智慧和求实精神,是童第周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后来,童第周还采用了亲缘关系更远一些的种类,来作类似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从而更有力地证实了他的设想.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 童第周
  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予科.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童第周坚持顽强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   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像钟表工人那样细心,像绣花姑娘那样灵巧,像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弛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拇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童第周谢绝了专家和同学们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来到四川宜宾一个村镇教书.在紧张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忘记搞科学研究.可是,这里没有科学仪器,连一架显微镜也没有,没办法继续开展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小镇的旧货摊上他们看到了一架旧显微镜,但要价太贵,当时他们夫妻俩掏尽了口袋还凑不足一半,又向别人借了一些还不够,最后只好把他们的衣服拿去典当,好不容易才买回这架旧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但没有所需要的灯光照明,还是不能进行操作.他们只好把显微镜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记了寒冷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即使汗水滴在视镜上模糊了视线,或是风把一粒小沙子吹进了载物器,甚至占据了整个视野……童第周仍然坚持攻关.一般说来,每一个试验数据都要重复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复五、六次.然而,就在这简陋的显微镜下,在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却撰写了一篇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鲫鱼的卵细胞中取出来的遗传因子,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结果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鲫鱼那样的单尾巴,说明鲫鱼的遗传基因,已经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起的,因此,人们叫它“童鱼”.童第周的实验成果,给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童第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虽已76岁高龄,却以年轻人的朝气投入了工作.他亲手制定了科研项目规划,绘制了美好的兰图.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他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