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曹操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2:28:18
有关于曹操的故事
有关于曹操的故事
有关于曹操的故事
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表现也不好.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这是胡扯.因为曹操原本不该姓曹,姓曹是因为他的父亲曹嵩为曹腾所收养.曹嵩和曹腾并无血缘关系,即便考证出曹腾是曹参之后,与曹操又有什么相干?事实上曹嵩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在当时就是一个谜,连陈寿也只能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曹操自己,也讳莫如深. 他作《家传》,自称“曹叔振铎之后”,把家世追溯到周文王那里,更是胡扯.然而东汉末年,社会上和官场里十分看重出身门第曹操虽然憎恶这种风气,但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也不能不老鼠爬秤杆——自己抬自己.
实际上曹操出生成长于一个宦官家庭.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宦官,封费亭侯,任大长秋.大长秋是宦官中的大官,秩二千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省部级”.曹腾的为人,在宦官中算是相当不错,和士人的关系也比较好.他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做过许多好事、大事,所以《后汉书》中有传.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总归是宦官养子之子.这在当时,就要算作出身不好.但家境应该是好的,至少不缺钱花.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官居太尉(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就是出钱一亿买来的.曹家既然这么有钱,曹操小时候就完全有可能过着纨袴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么样.曹嵩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大约是很少过问的.曹操自己的诗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所谓“三徙”,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受坏的影响.竟三次搬家.所谓“过庭”,则是说孔子的儿子两次从庭院走过,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学诗,一次叫他学礼.这样的事情,在曹操家里都没有发生过.看来,曹操小时候,父亲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错,曹操便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叔问其故,则答以突然中风.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嵩.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曹操趁机说,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为.
曹操的哥们袁绍、张邈等人,大约也是同类角色.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事情做得十分出格.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显然,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人,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所以《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因此许多人没把他放在眼里(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视他(薄其为人).比如南阳名士宗世林,就自称有“松柏之志”,坚决不和他交往(见《世说新语•方正》).
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桥玄认为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操莫属,因此竟以妻子相托.桥玄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材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话是记载在《三国志》正文的,应该靠得住,也有道理,因为曹操并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纨袴子弟. 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张让时,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这说明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的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诈狡猾,堪称“奸雄”.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孝是孝子,廉是廉士.一个人如果被举为孝廉,他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就像现在有了一个学历,就可以去考公 务 员一样.那么担任郎官是怎么回事呢?汉代官制,皇帝要从亲贵子弟当中挑人做郎.在皇帝的身边做了郎,就参与了帝国的政治,耳濡目染可以得到锻炼,所有做了郎官以后很快就可以担任别的官职,这是汉代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但是后来就不那么讲究了,做郎官的不一定是亲贵子弟,也不一定是在皇帝身边做侍卫,只是走向仕途的一个资格和阅历,相当于现在的“第三梯队”或“后备干部”.不过到了东汉末年.所有考核程序大体上也都是走过场,主要看有没有背景.曹操是朝中有人的.祖父曹腾,封费亭侯;父亲曹嵩,位至三公.所以曹操为郎官不久,便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尉,就是掌军事或刑事的武官.洛阳是东汉的京都,是帝国最大的县,县尉就不只一个,有东西南北四个,俸禄则是四百石.所以,曹操担任的这个洛阳北部尉,就是京都地区的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
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的任,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当时官居尚书右丞,相当于宫廷副秘书长.司马防一推荐,曹操就被任命了.据说曹操当时并不愿意,他的野心是想做洛阳令.但主管任命的“选部尚书”(相当于人事部长)梁鹄根本不考虑曹操的想法,曹操也就只好走马上任了.
曹操一到任,就把官署衙门修缮一新,又造五色大棒,每扇大门旁边各挂十来根,“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几个月后,果然来了几个找死的.灵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叔,依仗侄子炙手可热的权势,不把曹操的禁令放在眼里,公然违禁夜行.曹操也不含糊,立即将这家伙用五色棒打死.这一下杀一儆百,从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治安情况大有好转,曹操也因此名震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