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名人外貌and主要事迹?无锡名人外貌and主要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7:29:09
无锡名人外貌and主要事迹?无锡名人外貌and主要事迹
无锡名人外貌and主要事迹?
无锡名人外貌and主要事迹
无锡名人外貌and主要事迹?无锡名人外貌and主要事迹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阿炳(12张) 阿炳
阿炳,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后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22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嫖娼、吸毒的恶习,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40岁时,与寡妇董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许多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董彩娣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并在电影《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群众角色盲人.这时他创作的《听松》,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民国28年重返锡城,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度日如年.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江绍基(1919—1995),男,江苏无锡人.内科学及消化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江绍基教授于50年代起参加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深入农村,证实血吸虫病侏儒症经治疗可以生长发育,率先在乙结肠镜下观察血吸虫病的结肠病理变化.此后对慢性肝病、胃炎、胃癌等作了深入研究.首先建立狼犬胃癌模型,研究维生素与胃癌的关系;应用叶酸、硒及维甲酸进行胃癌前病变诱导分化,为防治胃癌开辟了新途径.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立大功奖,多次获国家科委、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江教授1984年创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任首任所长和学科带头人,随后又成立卫生部消化内科重点实验室.江教授主编《临床胃肠病学》、《临床肝胆病学》,副主编《血吸虫和血吸虫病》、《内科理论与实践》,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一教材《内科学》,创办和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国外医学(消化分册)》,并担任《斯堪的那维亚胃肠病杂志》中文版主编和4种国际医学杂志的编委,共发表论文200余篇. 江教授是第五、第六、第七届上海市政协常委.1989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等荣誉称号.
许思园,原名寿康,号思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十六日 生,无锡西门外人.自幼在祖父(清末外交官,许珏)和父亲 (北京通志 局编纂,许同蔺) 的教导下,通读家藏中西史书.9 岁时曾在城中公园 多寿楼举办个人书法展览.16岁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民国16年(1927年) 毕业,任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助教,用英文写成的《人性与人之使命》 一书出版.民国26年,获庚子赔款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出国.先到伦敦, 不久转赴巴黎.民国27年夏迁居巴黎近郊皇后村,专心致志地准备论文. 是年秋,法国巴黎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民国31年用法文写成《相对论 驳议》(后又译成英文本).同年用法文写出的《从一种新的观点论几何 学基础》一书,翌年在里昂出版,得到法国大数学家卡当教授的称许. 该书在国内译成中文后,一部分发表在民国36年7月出版的《东方与西 方》月刊上. 民国33年,随中国驻法使馆人员离开法国到葡萄牙.在里斯本滞留 年余后去美国,居住在普林斯顿.民国35年6月7日应爱因斯坦教授的邀 请,至其家中交谈.回寓所后他用英文写了《与爱因斯坦教授讨论两个 问题》的短文,后被译成中文,发表在民国36年8月第1卷第5期《东方 与西方》月刊上.民国34年秋末,他从普林斯顿迁居纽约.此时国立北 平研究院聘其为通讯研究员.他怀乡心切,决意回国.民国35年春应聘 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民国36年4月,和学术界友好创办《东方与西方》 月刊.后因经费不足,出了6期,于同年9月停刊.在6期月刊中,刊登 了他以前用英文、法文写的几篇讨论科学原理的文章,其中有《原子能 基本公式 Eo=moC2之讨论》、《波动力学的基础及其哲学含义》等. 后一篇论文还被转载在1947年3月出版的加拿大研究学报上.该学报原 规定不刊登外国人的论文,但为了要登出这篇文章,竟修改了章程.民 国36年夏应无锡江南大学之聘,任哲学研究所所长.民国37年9月,《 学原》发表了他《论机械论与鹄的论》一文.解放后,他到中国人民大 学学习1年,随后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授课之余写出了《论中国哲 学》、《论中国文化》、《论中国诗》3部文稿,共12篇.1957年被错 划为右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前所在学校予以改正).1963年 在山东大学兼教外文系的英文.1964年以后不再授课,经常为工厂企业 翻译工程、机械方面的外文资料.1973年为山东大学翻译组译出《加蓬 共和国史略》一书.1974年3月,因心肌梗塞在曲阜逝世,终年67岁.
陆定一,(1906年—1996年5月9日),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62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兼任文化部部长.“文化大革命”中,被冠以莫须有罪名,遭受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严重迫害.1979年6月,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副主席.同年9月,在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80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1983年6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徐悲鸿,宜兴屺亭镇人.6岁开始跟父亲除达章读书,9岁 就读完了《四书》、《左传》.这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因家境贫寒,除依靠父亲卖画、母亲种桑养蚕补贴家用外,还耕种7亩田,故徐悲鸿自幼就参加农业劳动.光绪三十四年(1908)遭水灾,悲鸿便跟着父亲到常州、无锡等地,开始流浪江湖的卖画生涯.1912年,其父回家养病.悲鸿便肩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先后担任宜兴女子师范、彭城中学、始齐女子学校的图画教员,步行奔波于相距15公里的宜兴县城与和桥镇之间,常常半夜起床赶路.1914年其父病逝,他离开家乡.在1915年夏抵达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由同乡、中国公学的教授徐子明带着去找复旦大学的校长谋职,未能如愿.后考入复旦大学法文系学习.当哈同花园附设的仓圣明智大学征求仓额画像时,悲鸿所画之豫一举选中,获得1600元稿酬.他决心东渡日本考察绘画艺术.1917年5月,与他热恋的蒋碧微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与他结为夫妻同赴日本.在东京往了半年,回到上海.
1919年3月,悲鸿夫妻同赴法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费拉孟为师,并于1920年冬,被法国最享盛名的画家达仰收为学生,每个星期天都去达仰画室学习.
1923年春,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全国美展,获得好评.1924年,他创作了油画《萧声》、《蜜月》、《远闻》等.
1925年,他为筹款购买达仰的油画《奥菲利亚》,到新加坡卖画,为陈嘉庚等华侨领袖画了油画像,筹得一笔不小的款子后,回到了阔别6年的上海,田汉为他举“消寒会”,介绍他与郭沫若等人见面.
1926年3月,他从上海抵达巴黎继续学习.夏天,他到比利 时布鲁塞尔,每天到博物院临摹油画.1927年春,他赴瑞士、意大利游览,欣赏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传世名画.4月,他学成回国,途经新加坡时,上岸继续为华侨画像,筹得了足够在上海安家的费用.抵达上海后,他在田汉筹办的南国艺术学院义务招任美术系主任.在教学的同时,构思并创作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不久,应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29年离开南国艺术学院, 迁居南京.1929年9月,他受聘为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大胆提出了革新的主张,
提倡师法造化,学习西方一些优秀技法.在用人方面主张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敦请木匠出身已届67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担任教授,并亲自编辑出版了齐自石的第一部画集.由于守旧势力的横加阻挠,悲鸿的改革计划难于实施,因而辞职仍回中央大学 艺术系执教.
1933年1月,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请,赴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5月10日正式开幕,有法国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及各界著名人士3000多人参加,报刊发表评论文章200余篇,观众超过3万人.又应意大利的邀请在米兰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并先后在比利时、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徐悲鸿个人作品展览.1934年5月1日在苏联红旗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展览期间,他应邀到苏联美术协会、美术院校等多处讲演.接着,画展又到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隐居博物院举行.1934年8月载誉归国.
1940年春,他应印度诗哲泰戈尔的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2月l7日为圣雄甘地画了一幅速写像,甘地在画上签名.他先后在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举行画展,所得款项均捐献祖国救济难民.同年11月,又从印度到新加坡.1941年先后在吉隆坡、槟榔屿、悒保3个城市举办救灾画展,热爱祖国的华侨竞相抢购,所得10余万元美金全部捐献救济难民.
1945年2月5日,郭沫若看望悲鸿,将周恩来从延安带来的红枣、小米礼物捎给他,并将亲手起草的《首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给悲鸿过目,他看后立即签了名,4月22日发表于《新华日报》.这年12月31日,徐悲鸿与蒋碧微离婚,不久,他与廖静文结婚.
1948年秋,在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国民政府教育部急电北平各大专院校南迁.徐悲鸿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召开校务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不迁校的决议.在北平解放前夕,南京第二次派飞机降落在临时检修的机场,指定接去一批大专院校的校长及其家属,虽经劝说和利诱,悲鸿始终未为所动.当北平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城内不时听到炮声隆隆.博作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邀请了在城的一些名流学者征询意见,与会者在听了博作义的开场白后,悲鸿第一个站起来要求博作义顾全大局,顺应民意,免使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文
化古城遭受损失.其他与会人员接连发言支持悲鸿的意见.对博作义决心起义产生了积极作用.
1949年3月,徐悲鸿参加了以郭沫若为团长的新中国代表 团,赴巴黎(后改在布拉格)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回国途中的车厢里,为田汉、丁玲、郑振铎、邓初民等人画了素描像. 在教学工作之外,他还参加了制定国期、国徽、国歌的工作.其中国歌的投稿数以千计,但没有一篇尽如人意.在毛泽东召开的讨论会上,悲鸿提出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周恩来的支持,接着大家纷纷发言表示赞成,从而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正式通过.1949年10月1 日,悲鸿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听着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周思来总理亲自任命悲鸿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不久,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悲鸿患脑溢血,抢救无效,于26日心脏停止了跳动.其骨灰埋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