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效应”阿 ,例如“马太效应”“蝴蝶效应”之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21:18:02
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效应”阿 ,例如“马太效应”“蝴蝶效应”之类
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效应”阿 ,例如“马太效应”“蝴蝶效应”之类
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效应”阿 ,例如“马太效应”“蝴蝶效应”之类
这些效应一般都比较重要了.
1.“权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下属,说这位德语下属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拿出一个装了蒸馏水的瓶子,说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水平、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 ”.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安全感;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总是对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领导者要充分利用“权威效应”,也就是说不仅要使自己精于企业管理,而且要使自己精于业务,是业务上的高手.唯有这样,才能在下属中确立自己的权威.
2.“霍桑效应”
位于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系列试验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作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给企业领导们的启示是:身为企业领导,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务,工作中难免有差错或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往往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对此.企业领导切莫一味压制,而应该通过种种方法千方百计地让其发泄出来,这样既能缓解下属心理压力,增添下属工作干劲,又能了解下属的真实心理,以便进行引导和教育.
3.“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南风效应”,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尽力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领导给予的温暖,从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4.“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效应”给企业领导的启示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下功夫狠抓薄弱环节,否则.企业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只取长不补短,就很难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
5.“拉锯效应”
日本有一家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他们把报考的人带到一个农场.并随机将每两个人分成一组,然后发给每组一把锯子要求将一根圆木头锯成两段.在锯圆木头时,有的组两个人不能相互配合,快慢不当,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圆木头锯开;有的组两个人很快就磨合好,能相互配合,用了很短时间就把圆木头锯开.结果,这家企业将“能否相互配合很快锯开圆木头”作为是否录用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将此称为.拉锯效应“,即在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更加需要协调的今天,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发挥作用,必须善于与他人相互配合,否则将一事难成.依据”拉锯效应“,企业领导要管理好一所企业,企业领导成员之间、下属之间以及企业领导者和下属之间都要注重在各方面相互配合,形成1+1>2的局面,从而促使企业的教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6.“蝴蝶效应”
20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用计算机求解模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以准确预报天气.为使预报天气的结果更加精确,他把一个方程式的解取出来提高精度后又放回去.当他吃了点心再来看时竟大吃一惊:只变动一个很小的数据.其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洛伦兹仔细检查了计算机,确定计算机没有问题.他由此得出结论:在一些模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中,它们在初始状态时的一些微小变化,短期的结果还可以预测,但长期的结果因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而无法预测.也就是说,对天气的任何长期预报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著名的“混沌理论”,洛伦兹将“混沌理论”做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一只蝴蝶在巴西或澳大利亚煽动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所以,“混沌理论”俗称“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初始条件下的任何毫厘之失,都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谬.“蝴蝶效应”对企业管建的启示是:企业领导必须时刻重视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任何微小的变化,好的微小变化要加以利用,坏的微小变化要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为任何微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都有可能对企业的全局工作产生巨大影响.
7.“雁阵效应”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即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管理专家们将这种有趣的雁群飞翔阵势原理运用于管理学的研究.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雁阵效应”揭示了管理工作中部门行为与全局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两种行为是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全局行为的效能提高离不开部门行为的配合.联系到企业管理工作,就是要求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行为既要服从整个企业行为的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又要有协作精神,并通过追求部门行为和整个企业行为的和谐一致,来达到提高工作效能之目的.
8.“二八效应”
“二八效应”是一种指世界上数量分布的法则,即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按大约80比20的比例存在着的,例如人的身体里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例大约是80比20;正方形面积为100单位时,内切圆面积大约为80单位,其余的面积大约为加单位.你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生活现象,就会发现“二八效应”无处不在:社会财富的80%为20%的人所拥有;单位内部80%的工作是由20%的人所干的;80%的交通堵塞通常发生在20%的路口上;下属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80%的反应往往只来自20%的学生.这奇妙的“二八效应”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启迪是:企业领导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凡事切忌面面俱到事必躬亲,只要抓住关键、抓住重点,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自己也可以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去干自己最想干又最需要干的事情.例如,既然企业80%的工作是由 20%的人所干的,那么就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这些20%的业务骨干上,再以这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
9.“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显然,“马太效应”有着不言而喻的消极作用:名人与无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受上级表扬,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妒忌.“马太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马太效应”虽然具有消极作用,但毕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企业领导者一方面要注意克服“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例如无论是优秀下属还是一般下属,当他们做出成绩时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马太效应”,例如可以努力发挥自己企业在某些领域已有的优势,当这些已有的优势在这个领域越来越明显时,就可以更轻易地获得事半功倍的回报.
10.“非零和效应”
“非零和效应”来源于“零和效应”.“零和效应”之意是: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作出大体相等的让步,方可取得结果,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零,谈判便可成功.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越来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因此,“非零和效应”已经替代了过时的“零和效应”.如今.不少人常将“非零和效应”称之为“双赢效应”.“非零和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要向下属不断灌输“合作行为”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合作”精神,力求取得“双赢”的成效.领导与下属之间、下属与下属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往往能共同进步和共同成才.务必记住:双赢则皆利,两败必俱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企业领导,还要注意加强与其他企业的精诚合作,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所在的企业能不断提高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