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冶铁工业的发展最好包括产生背景、评价对自然环境的效应和价值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5:50:51
现代中国冶铁工业的发展最好包括产生背景、评价对自然环境的效应和价值等
现代中国冶铁工业的发展
最好包括产生背景、评价对自然环境的效应和价值等
现代中国冶铁工业的发展最好包括产生背景、评价对自然环境的效应和价值等
在远古时代,第一块落到人类手中的铁可能不是来自于地球,而是来自宇宙空间.埃及人把铁叫做“天石”.
中国的冶铁技术,是循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发展的.如果说西方早期的铁器文化是一种以锻铁为主的文化,那么中国早期的铁器文化是一种以铸铁为主的文化,后来才在锻铁工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就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块炼铁和生铁冶炼两种工艺,几乎是同时产生,这两种方法在我国历史上曾长期平行发展,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各自的作用.生铁的早期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杰出贡献.欧洲一些国家虽很早出现块炼铁但出现生铁则是公元十三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初.
在战国早期,我国就创造了白口铁柔化术.即通过长时间加热,将白口铁中的碳化铁分解为铁和石墨,消除大块的渗碳体,这对提高铁的柔性起了良好作用,而欧洲的铸铁柔化术是在17世纪下期才出现的.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已取代铜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管子·海王篇》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这正是铁器的普遍应用.西汉,在块炼渗碳的基础上兴起了“百炼钢”技术.它的特点是增加了反复加热锻打的次数,这样既可加工成型,又使夹杂物减少、细化和均匀化,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成语由此而来.西汉中期,又出现了炒钢,即将生铁炒到成为半液体半固体状态,并进行搅拌,利用铁矿物或空气中的氧进行脱碳,借以达到需要的含碳量,再反复热锻,打成钢制品.炒钢的发明,也打破了先前生铁不能转为熟铁的界限,使原先各行其是的两个工艺系统得以沟通,成为统一的钢铁冶炼技术体系.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
从古铁器分析中,中国科学工作者,陆续发现了汉魏时期的球状石墨的铸铁工具多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球墨铸铁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1949年由英美学者发明的.经测定,西汉时期的石墨性状铸铁不逊于现代球墨铸铁的同类材料,这是冶铸史上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汉代,钢铁业的发展通过多方面展现.如炉型有了扩大,用石灰石作熔剂,风口也从一个发展到了多个,鼓风设备从以前的人力鼓风,畜力鼓风到创造了水力鼓风的“水排”.这项发明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多年.从唐代到明代,是古代钢铁技术全面发展和定型的时期.唐宋时期实现了农具从铸制改为锻制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转变.明代中叶到清末,生铁年产量达数十万吨.
总之,在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冶铁工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与当时的英法等国相比并不逊色,各领风骚.中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明代已进入衰亡阶段,极端腐败的专制主义政治,庞大的官僚机构和腐朽的上层建筑,严重束缚了生产的发展.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号称盛世历时134年(公元1661-1795年).但正在此时,西方爆发了工业革命,其工业、科技、军事实力却以封建制度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很短时期就把中国抛在后面.曾经独树一帜的中国冶炼工业也黯然失色,失去了建立独立的金属工业,使传统工艺发展为现代金属技术的可能性.
钢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材料,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物体内也含有铁.
铁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枣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很容易生锈.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亦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全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另外,在常温下,由于铁的性质比较活泼,不宜长期使用.而且生铁和钢的冶炼又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获得,很麻烦.炼铁的原料主要有铁矿石、石灰石和焦碳.其中焦碳的使用多少会给空气带来污染,破坏环境.同时剩下的废渣也不易处理.铁的耐腐蚀性不强,使用范围越来越小了.在当代很多方面已有新型材料代替了铁.如铁铸自来水管,改换成了铝塑管;轮船外壳的主要组成由铁合金转变为钛合金;一些汽车的部件也由铝合金取代了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又加铁资源在地球上的贮存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节约和利用好每一寸铁!
尽快开发新型材料,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弥补铁的不足,提高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高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