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NEWS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22:41:31
GOOD NEWS怎么样
GOOD NEWS怎么样
GOOD NEWS怎么样
现实操作中,媒体与商业的切合与理想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相悖.作为约束,社会伦理学与媒体问责制度被引入.随着集体主义理论凸显、个人与社区关系变化和公共话语新闻形式改变,本书运用哲学理论来重写规范化的社会伦理,与历史相联,重拾传统伦理的规范性以促进社群主义伦理的变革.作者Clifford G. Christians是美国新闻伦理的领头人物,国内这方面的学者中展江、单波的理论算是做得比较好的,陈力丹的资料收集算是比较好的,展江对于Clifford G. Christians也有一些介绍.顺便说一句,在国内目前没有自由报刊业和公共广播业,甚至在公民新闻也以民生新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境况下,新闻伦理难免受到讨论的限制,因此我并不认为新闻伦理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中是一个很重要的issue,最起码,在讨论这个issue时绝不能用老美的眼光看待新闻与民主的关系. 这篇简介是3年前写的,翻出来贴在这里,难免有些稚嫩,就当是记忆的留存吧,不去改了. 第一章,伴随城市的发展,公共生活危机出现,城市新闻兴起.新闻业的任务是什么?新闻与民主的天然联系让其担负了观念自由市场的重任,但是仅提供事实不足以实现民主,大众话语危机浮现.建立一个“可信性机构”就变得重要起来,同时新闻与新闻机构的矛盾,新闻个体化的趋势又阻碍了公共话语的重建.新闻从业者理想化的个人主义可能伤害社会活力,社群主义则采取了不同的侧面. 文明经常会压制新闻,新闻议程被改变,记者往往不是人民的眼睛,一个抽象的新闻业导致了人们习惯性和专业性的价值判断.古典自由主义世界观建立在以自我原子为核心基础上,信息流通是为了新的世界信息的需要,提高参与民主.新的职业规范作出结构变化,在社群模式功能中,理论模型四要素:自我对话、社会承诺、公民转型、组织文化相互性.为培养社群主义的公民,对普遍团结的主要规范而非消除歧见,当然伴随的还有源于李普曼的学者良知. 第二章,启蒙运动的个人主义.17世纪的法国科学时代后,进入18世纪,宇宙学和数学的进步,笛卡尔提出二元论“我思故我在”,理性和广泛的怀疑主义发展,个人自主性增强,卢梭“自主决定”.现象学和当代解释学都趋向于人支配自然,事实与价值分离.莱布尼茨单子论,霍布斯利己主义,贝拉和托克维尔认识到与道德秩序相结合的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卢克曼的“private sphere”,拉希提出“自我本能”,麦金太尔的《德性之后》加入了现代性道德失色的担忧.出版自由理论作者认为起于洛克的政府观,如《加图来信》般的美好国度成为人们的向往,杰斐逊致力于建设自由新闻界,press被视作social force.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哈耶克的自由理论,担心政府的干预是“通往奴役之路”.这是一种免于政府介入的“消极自由”,与18、19世纪工业和商业阶级的发展契合.但是这样的媒介自由受到了反省,如Frankfurter将其看作是a means to the end of a free society,Peterson认为修正案制定者并未将责任考虑在内.道德和专业的无政府状态使得保护个人的独立性成为新闻的第一套命令. 进入二十世纪,诺齐克和哈耶克的自由理论继续保障个人自主性和不受约束性的自由市场竞争,显现自由社会的多样性.学术媒介伦理开始被慎重考虑了,这也是新闻专业化的要求,源于柏拉图的分工伦理,Henning将道德引入“对同伴的正确行为”基础上,记者要拥有自己的道德义务.进步时代的价值观对之也有影响,杰斐逊、李普曼和希罗多德恢复了“公众负责的传统”,Gibbons引入社会责任理论.忠于客观性而非服务于社区,使得新闻业缺乏社区核心,20世纪30年代新闻公约普遍确立,记者逐渐有独立性.1947年哈钦斯委员会确立了最高的道德标准,新闻独立开始反对消极自由专制主义模式,如美林的“自由必不可少”.但是,大众媒介伦理也未能发展出有说服力的批判反思新闻业的集体文化和体制机构.而个人自主性也是有缺陷的,不能避开历史分歧.良好的社会特点是集体所有权和平等的政治权力,规范化社会伦理首先面临权利和公共利益的比较,自由主义者和社群主义者因此产生了矛盾,“社群主义民主”被提出,但是缺少整合理论. 第三章,有关社群主义伦理的讨论,伦理相对主义是不可信的,也就是“新闻伦理研究的伦理学冷漠或伦理学蛙跳”,泰勒所说的我们道德信仰的“暂时的、寻找性的、不确定的天性”,文化多元主义能够接受强制性和极端的.甘斯提出了美国新闻的八大价值观:利他主义的民主、种族中心主义、个人主义、中庸、国家领导、负责资本主义、小城镇的畜牧业和社会秩序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报道形式.道德相对主义基于道德判断在不同文化中变化,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普适性,道德框架构建了一个社群伦理的相互关系. 相互性是社群主义中的重要因素,人被视作目的本身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马丁.布伯“沟通”将对话关系看做关系的开始,人格是形成于人的关系的方式.约翰.麦克默里认为象征现实的方式导致了人的不同,萨特自由的人要为人类负责,社群性理论凸显.奥古斯丁促进了自我观念,把人从宇宙中分离出来,J.B.Lotz发展了本体论,在此基础上舒德森提出“负责任的新闻界”.温德尔.拜瑞将社区视为“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努力”基础上,Derek Mckiernan建立自我认同和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社会关系.要以爱与人性为纽带.Frank Kirkpatrick 总结原子论、有机论、相互性的影响,社区应该被充分考虑到新闻过程中,实现公开性和对话. 伦理思考的类型考察道德的目的,有边沁的功利主义,拜瑞提到的个人美德,区别于康德义务论的责任,特别论证了战争中新闻界的民族主义.构建在社区和道德感知基础上要建立一个社区伦理框架. 第四章,公民转变中,公众领域转向大众领域,要重思新闻业的任务.媒体能否促进对大众生活的深入理解?语言与心灵的关系怎样,能否反映人类的个性?当然还需要proper action,如乔姆斯基的“概念从未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麦克默里“行动自我”,新闻界由公民只会导入开始传递信息.是正义的故事吗?新闻是否是“做”出来的引发争议,社区的福祉还是人类经验的异化?利己主义让位于正义的神话.霍金的主体间性,现实要求自我知识、意义和社会组织;斯宾塞“人类兽性”,人是独特的且相互依存.新闻应该有解决道德问题的勇气,促进道德与理性关系的调节. 新闻被置于“大社区”理念当中,引入了契约的形成问题.经过大萧条和二战,中产阶级与官僚主义、保守主义兴起,政治冷漠问题出现.为了不让任何声音被压制,社群主义新闻业作为民主多元主义开放和活跃的论坛发展,新闻要关注社会变革.(《Easy Essays》)多元民族主义的思潮兴起,麦金太尔的启蒙主义二元论将道德嵌入在本体论的分类和社区信仰中.新闻开始寻找权威的公共话语. 新闻被赋予责任和批判意识,如贝拉“开明的利己主义”.詹姆斯凯瑞认为缺乏可行的公共哲学,爱德华默罗的戏剧寻求赋权给观众.新闻为更好的服务公众,要组织人类经验的象征性框架.阿伦特将日常行为看做是参与性的,社区是底部的道德建设,要建立社会规范,鼓励公民意识.客观性原则被提出,但是客观性本身是可能的甚至是可取的吗?社会关系和人类知识之间的阿基米德支点何在?truthtelling怎样才能做出,吉登斯“话语的渗透”、德里达解构主义和沃德“培育公民”等社会学做出了构想. 第五章,组织化的文化.关于新闻业,有“灯塔”和“电厂”两种模式的比喻,新闻业作为道德机构要承担责任,关键是如何让批判和有自我意识,创建并再现社会结构,体现人的意识.扩大到普遍承认的影响意识形态和现实生产的组织力量,还要发展出一套组织话语,确保机构与社群主义兼容.包括公司话语,道德守则以自我调节建立道德框架,媒介批评主义确保组织化的完整性. 工作场所的人性化也被提及,企业一体化,施行规范化理论,加强共享以保证效率.编辑第一同时记者要积极参与,保持机构内部的互动性,创造良好职业环境,避免“失范”.垄断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人员更趋向于商业或法律而非纯新闻,利润开始了对人们的大规模侵犯,社会变革和媒体变革势在必行.改变组织文化来培育本地社区伦理. 第六章,规范性多元化,在用后现代主义解构之后的重建异常重要,实践本身是辨证复杂的.社群主义民主不仅是一个社会假说,还是一个规范性条件.技术在20世纪作为“决定性的文化”逐步控制了symbolic formation,鲍德利亚的工业社会成为虚拟图像和感觉加强的世界,这是一种“控制论”的逆转,公民自由被机械化限制.人类责任被赋予到文化框架中,信仰的必要性被放大.如泰勒言,“一种文化的继续存在依赖于查明和捍卫其规范化基础”,伦理的基本准则何在?信息时代并未给传播革命带来更多民主和自由,哲学应该是“继续对话”而非“发现真理”.多元化作为社群主义民主的轴心,连“中立话语”都成为了让人不说忠实于自己话语的胁迫.空浅的多元化忽略了政治议题和道德实体,道德多样性不能达到.哈贝马斯用程序主义和实际话语希望重建社会结构,逃脱理性谬论和分配谬论. 将伦理实践与人类宪法结合归于社群伦理,以尼采的意志为先导,福柯的对抗为中心,穿越奥古斯丁古典辩证法,直到今天的文化批判,而最终要依靠的正是人类的爱. 本书的大体内容基本就这么多,下面大致写下自己的感受. 本书的作者《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中,总结过西方国家在平衡媒介与伦理时运用的五个伦理学准则: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 2、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 3、密尔的功利主义.“为最大多数人寻求最大的幸福” 4、罗尔斯无知之幕.“只有当忽视一切社会差别时,正义才出现” 5、犹太教——基督教将人作为目的.“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 有了这五个准则再来理解这本尚无人翻译的《好新闻》就容易一些了,道德伦理与媒体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单以其最根本的媒体伦理与市场间的矛盾似乎就无法调和,最终统一于所谓的“好新闻”,作者一直在试图通过重拾传统伦理的规范性以促进社群主义伦理的变革,统一这对矛盾.除了以上提到的五点,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还应该加上尼采的自由意志、洛克的经验主义、托克维尔的社会契约、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哈贝马斯的话语空间原则这五点作为西方媒介伦理学的基础,这样似乎更加全面. 1、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业本身是一个极强调实践的工作,客观性标准使其具有了专业主义的特质,这种策略性仪式作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强调新闻的公共责任和公共服务特征,这也成为了新闻业变成“专业”的保证,“道德构成规范的范畴”.但是随之另一个问题出现. 2、道德相对主义:在新闻伦理中,我们对其最直观的想象是“规则”、“条例”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约束,同时“新闻伦理研究的伦理学冷漠或伦理学蛙跳”,新闻伦理陷入“诡辩”.单波在《新闻伦理观念史纲》一文中将其归于涂尔干的社会事实性.“新闻道德作为社会事实,或者说它的客观实在性证据必须是,首先它是真实存在并表达出来的愿望或信仰,其次,这种信仰获得了历史性的因而也是不可能逆转的普遍认同,以及第三,这种愿望与信仰是原发性的、独立自足的,无法通过其它愿望或信仰获得论证.”由此延伸出西方媒介的核心价值观. 3、新闻与民主:潘忠党说“新闻的必要条件是有事实上的民主体制,或对民主体制的追求”,因此前苏联有新闻业而无新闻.我倾向于将此作为考量西方媒介伦理的首要面向,媒体在报道事实与公共辩论等领域的责任承担是新闻存在的最大价值.舍此则无新闻,更别说媒介伦理.新闻伦理在对民主的促进上面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因此,传播是民主的核心.这也是很多传播学者从杜威那里发现的源头.(后注:现在我正对这一点越来越持怀疑态度) 4、表达自由:“思想市场”理论中,对思想市场理论的质疑和思想市场失灵理论模型引起了政府干预和社会责任论,由消极自由面向逐渐转向积极自由面向.平衡的实际操作则要政府、市场、从业者、受众和媒体各方共同完成.媒介伦理所包含的社群主义伦理可以作为对表达自由延伸的阐释,表达自由并非只是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不得……限制”,还有“责任”.如平衡原则的应用,Clifford G. Christians把为无权无势的群体寻求公正作为新闻媒体的核心任务,这既是对表达自由的保证,也是媒介伦理的表现. 5、理性标准、规范性多元化和社群主义民主.在西方,理性标准经过弥尔顿、密尔到洛克和笛卡尔、康德分道扬镳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到哈贝马斯“程序主义”似乎为双方找到了一个结点.但是在中国社群主义民主似乎就没那么简单,普遍性与特殊性有点像相互生产.每个国家的社会模式、民主模式以及社会伦理必然各个不同,特别是中国在用平等打败了近代化后再来引入市场原理,能否还能保育住以前的乡村文化以利于社群主义民主?换句话说,乡村民主会有一个好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