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9 06:53:08
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时政背景  在2011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在谈到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温总理说:“

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时政背景
  在2011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在谈到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温总理说:“中国这些年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我们确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前不久,为了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我到离北京只有150公里的滦平县.我看到那里的群众虽然这些年来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变,但依然与北京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村子我已经去了三次,分别是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我经常劝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你到那里看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我们要实现小康目标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要建成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至少要到本世纪中期;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以至更长时间.”
  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随着一个个重大战略的付诸实施,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正在形成.中央连续8年下发涉农“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让人担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光溢彩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东部沿海的率先发展与西部一些地区的相对滞后并存.从城乡差距看,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仍高达3.23∶1;从区域差距看,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省区市中人均GDP最低与东部省区市中最高相差10倍多.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艰巨,正如同温总理所言,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以至更长时间.
  二、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1.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
  2.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3.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
  4.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
  三、关于发展不平衡的认识问题
  1.有人认为,发展不平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既不能因不平衡的客观存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怀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不能过分强调发展不平衡的合理性.
  一是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存在是有客观性、合理性、积极性的一面.只要我们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就必然出现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和“外部性”问题,这些是市场机制失效的具体表现,也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可或缺.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后期不平衡的产生和存在与改革开放前的不平衡是不可等同的,这是在经济持续30年的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3千美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的基础上出现的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在各地区、城乡、全体居民实力大增,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基础上的相对不平衡,同改革开放前一穷二白、物资匮乏、资源短缺的不平衡不可同日而语.
  从积极的角度看,发展不平衡能够形成竞相发展的局面,导致活力倍增,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正是当初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建立了“四个”特区,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僵化局面,整个经济开始有了活力.珠江三角洲的搞活和率先改革开放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比学赶超,虽然地区差距出现了,但是起到了满盘皆活的效果.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就难以做到人尽其才,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二是要看到当前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孕育着严重的后果.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得不到改善,差距过大,会进一步造成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中,发达地区资本过剩、人才过剩、人口过密,出现城市病.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易产生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分化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结构功能下降,发展速度下滑.城乡差距过大会加剧城乡矛盾,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萎缩,对于构建内生型经济增长方式、扩大消费需求不利,也不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会使一部分低收入者生存成为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四、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1.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政策倾斜.近年来,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下发“一号文件”,建设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免除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这些强农惠农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推动重要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2010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比去年增加930.3亿元,增长12.8%;地方各级财政也相应增加了投入.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三农”服务.
  3.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有序变为市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4.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在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五、如何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1.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科学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不久前出台,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3.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投入,重点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注重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其自主发展能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做好定点帮扶、东西协作工作,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完善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力求公平地分配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资金,提高受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集中利用有限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推动中西部地区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城乡“一体化”,全国“一盘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贯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艰巨任务.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重要论述
  1.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这些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