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马嵬》和《锦瑟》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5:07:18
李商隐的《马嵬》和《锦瑟》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商隐的《马嵬》和《锦瑟》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商隐的《马嵬》和《锦瑟》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李商隐的《马嵬》和《锦瑟》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商隐的《马嵬》和《锦瑟》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商隐的《马嵬》和《锦瑟》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锦瑟[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sì)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取篇首二字为题,实际上等于是一首无题诗.关于这首诗的意蕴,我们不妨认为是诗人由听奏瑟而引发的对年华的思忆和对身世的感伤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 “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