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皋萝卜特产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5:33:57
关于如皋萝卜特产的作文关于如皋萝卜特产的作文关于如皋萝卜特产的作文王安石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

关于如皋萝卜特产的作文
关于如皋萝卜特产的作文

关于如皋萝卜特产的作文
王安石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相,次年复罢.十年(1077)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尚书左仆射,改封荆国公.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崇宁三年(1104),追封舒王.《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自少博极群书,工诗擅文,有《临川先生集》一百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全宋词》用《彊村丛书》本《临川先生歌曲》增补,凡二十九首.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王安石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浪淘沙令
  王安石
  ×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亡只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词作鉴赏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末,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所以“兴王”一句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王安石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灯火,指元宵节彩灯.宋时元夜灯节,热闹异常.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撩乱”,写出山花争奇斗艳,撩惹行人.“灯火已收”而山花满眼,用笔正所谓扫处还生.这二句,即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美景良辰,引逗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于是笔锋一转,由“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jiàn)亭之游.洊亭钟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绣,是作者喜爱游赏的风景胜地.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扫搭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洊亭之上.”“新水漫”,说明是雨后,经春雨洗礼,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马行迟缓貌.语出于《后汉书.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后借指驽马.这里作者实用以指他所骑的毛驴,亦取其“形段迟缓”之意.作者退居江宁时,神宗赐他一匹马,后来马死了,他外出旅游就骑毛驴.“蹇”谓蹇驴.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定林寺左右,峰峦复沓,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山间谷壑毗连,四周峦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丛生的天然坞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坞,洊亭附近有桃花坞等.
  词人行经此种地带,不免停辔徜徉,访胜探幽,故曰“入坞”.才行高冈,又入低谷,故曰“穿云入坞”.
  不畏云雾迷茫,不避谷堐低湿窈深,不计山路崎岖回环,而去寻访游伴,探奇览胜,一句中连用“穿”、“入”、“寻”三个动作词,充分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描绘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下写僧斋昼寝,词人游兴已尽,依然回归山寺,就床而卧.过片另起一意,意脉不断.却,还也,仍也.上写游山,此写憩寝,事有转折,故用“却”字.
  因为孤身栖居山寺,故要拂拭僧床,撩起白色的帷帐.“僧床”、“素幔”,写明作者生活清寂雅素,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点.“千岩万壑”承上“山南山北”,“春风暖”回应“正月半”.值此东风骀荡,春光融融,词人怡然自适的心境也仿佛与大地春色融契而为一,加之游山的困乏,于是他渐渐沉入静谧而深稳的梦中.不知何时,山间的一派松涛之声,把他从酣梦中惊醒,抬眼望去,红日照临西窗,而词人的睡意犹未足.煞拍三句写梦醒.“悲急管”,谓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深山中呜咽地悲鸣,仍切山林环境下笔,松声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这首写政治家兼文学家的王安石,野游寻春与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静,沉入了暂时的酣眠,然而,一时的心理平衡,却被四周突然闯入的急切悲凉的松涛声所打破,无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梦境之短了,这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全篇即事写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这首词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安石词作鉴赏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就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菁花,调合得巧妙自然.“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如今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这首词,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廖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咋.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王安石词作鉴赏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因为它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
  “孤城画角”四字便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
  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
  “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瘐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唱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象千年今来归.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秦楼”本指妇女的居处,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故《寥园词选》中说此词“意致清迥,翛然有出尘之想.”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岂不是更深地噬人心胸吗?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无怪明代的杨慎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除正人哉?”(《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词作鉴赏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福建科技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