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31 02:18:16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一、备课要转变教学观念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略”.备课的改革,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负责.教师如果真正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新课程理念记在心上,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更好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二、备课要了解学生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就能防止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者是知识过浅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因此,备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班级的基本情況、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个性品质、动态变化.
三、备课要确定好教学目标
在制定课时目标的把握上,除了“双基”以外,还要注重:(1)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着眼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眺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四、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般的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
在确定重点以后,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我认为:其一,就课堂教学的总体而言,讲解上抓重点,作业上练重点,时间上保重点.其二,就数学知识而言,一般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关键.讲解时要善于抓住重点中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关键,讲时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点内容就可相对突出.其三,就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言,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的语调要放慢些,教学节奏宜缓.在这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余地的教学节奏下,学生才可能听清重点,想明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五、备课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
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我们知道小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它不很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9加几”进、位加法的问题,从教材的表层不仅是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提倡学习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深层次挖掘,我认为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引导学生掌握以“十”为单位的计算思想.这也更是后续学习的需要.
六、备课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 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2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首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量一量,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采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备课要积极进行课后反思
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具有反思习惯的教师,才会迅速成长.因此,教师上课以后必须要进行反思.课堂中教师是否教得轻松,学生是否学得愉快?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否都讨论透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率如何?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哪些表现在教师的预料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练习中,有哪些是属于基础题,有哪些是属于提高题?学生解答得怎样’如果这课再上一次,怎么修改教案能使课上得更精彩?等等.课后反思,最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所以,每节课后,无论顺利与否,都需要及时反思并一一记录在案.
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