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王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9 02:00:41
儒林外史王冕儒林外史王冕儒林外史王冕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

儒林外史 王冕
儒林外史 王冕

儒林外史 王冕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逝,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扛衡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鲁迅所说的“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的精神.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加以典型的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同时,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总之,《儒林外史》运用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的讽刺手法,其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人身攻击.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儒林外史》的语言艺术.《儒林外史》语言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如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样,一个自高自大的小土豪形象就活现在面前.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
《儒林外史》的结构艺术.《儒林外史》的结构,正如鲁迅言“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事与其来俱起,事与其去俱迄”.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主干,通过这一点,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尽管这种结构形式难免有些松懈,但对它所反映的特定内容来说是和谐的.
《儒林外史》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使它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等显然是受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并在结构上也有所模仿.我国新文学的伟大作家鲁迅,极其推崇《儒林外史》,他的战斗的文学传统特别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和《儒林外史》也有一定的关系.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用.幼放牛,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指作没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