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讲无德无礼然后义至,但论语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的说法,区别?要有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09:25:21
《道德经》中讲无德无礼然后义至,但论语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的说法,区别?要有依《道德经》中讲无德无礼然后义至,但论语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的说法,区别?要有依《道

《道德经》中讲无德无礼然后义至,但论语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的说法,区别?要有依
《道德经》中讲无德无礼然后义至,但论语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的说法,区别?要有依

《道德经》中讲无德无礼然后义至,但论语中“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的说法,区别?要有依
■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中关于政治的理论(政道):
主张“以‘道’致天下大同”
大道失则退求“以‘德’治国”
德无以施则退求“以‘仁’安民”
仁不足则退求“以‘义’理政”
义不正则退求“以‘礼’相待”
所以“礼”是最“坏”的政治模式.“礼”就是法律.
但是“礼”具备三大优势:
一可操作性最强;
二是可量化、标准化;
三是执行的强制性.
《道德经》包含如下最为完美而至简的法制指导思想:1、参与制定法律的一定是最广泛的群体;2、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老子说的“礼”即是“建”,“建”——立朝律,故:老子的“礼”是真正“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孔子的“礼”与“法律”的概念相差甚远,而是类似于“礼仪”,属“伦理治国”的理论基础,已为一切现代积极思想否定、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