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1 20:40:04
《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
《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
.
《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于晋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暮春三月初三,邀集宦游或寓居越中的谢安、支遁、孙绰、许询等达官显贵文士骚客42人,在会稽兰渚山下兰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漂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咏诗饮酒.不然,罚酒三觞.这些名士们共作诗37首.王羲之汇集各家诗作,乘酒醉兴起,写下了共324个字的《兰亭序》,又称《兰亭诗序》、《兰亭集序》.历史上称这次聚会为兰亭会、流觞高会等,意为群贤高会,儒雅风流.
据史料记载,王羲之酒酣意足之际,挥毫作《兰亭序》时,用的是蚕茧纸、鼠须笔,写出的字个个飘逸遒劲,婀娜多姿,龙飞凤舞,书法精绝.历代书法家对它交口赞誉,风靡书坛,王羲之也因此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书圣”,兰亭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笔墨留声遗万代,风流艺海看今朝”.自1985年绍兴市人大常委作出决定,将王羲之当年在兰亭序修禊雅集之日定为绍兴市书法节以来,每逢暮春三月,当代书法家云集兰亭,举行临流觞咏,交流书艺的“兰亭书会”.
《兰亭序》是罕书珍墨,绝代佳作,它问世的时间不长,便成为收藏史上的千古之谜.王羲之对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所作《兰亭序》亦自爱重,把它作为珍宝传给子孙.传到七代孙智永和尚时,因和尚无后代,永卒,传书于弟子辨才.辨才深知《兰亭序》的价值,特在永欣寺云门寺季阁梁上凿暗槛密藏,从不透露半点风声,以为万无一失.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酷爱书法,曾花费千金,广收天下名帖,犹好“二王” 书法,修《晋书》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他收藏不少王羲之书帖,对他的字称之“尽善尽美,心摹手追”.闻其名而未睹其迹,真到了梦寐以求的程度.当他得知《兰亭序》在辨才之所,乃下敕令,命辨才入宫任僧官,恩赐甚丰,欲诱辨才献出墨宝.辨才早有思想准备,他在《赴太宗召》一诗中写道:云霄咫尺别松关,禅室留空碧嶂间.纵使朝廷卿相贵,争如心在白云间.到京后辨才一口咬定,《兰亭序》已在丧乱中亡失,不知所在.唐太宗无奈,只好将辨才放归永欣寺.太宗不甘罢休,如是竟三次命辨才进京,重问《兰亭序》下落,即为《志书》所载,唐太宗三召辨才,诘其《兰亭序》下落之事.唐太宗求宝心切,后又派监察御史萧翼微服来到永欣寺.辨才见萧翼温文尔雅,举止不凡,知识渊博,便留住寺中,以后两人一同吟诗作画,下棋弹琴,相处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一日,萧翼拿出带来的王羲之真迹让辨才欣赏.辨才边看边笑,说:“此是王羲之真迹,但并非精品.”萧翼问:“何为精品﹖” 辨才说《兰亭序》.萧翼假意哈哈大笑,说:“数经离乱,《兰亭序》早已失传,如有,不过是复制品而已.”有失警惕的辨才却把亡师临终时如何把《兰亭序》传给他的经过详述了一遍,并领萧翼到禅房一隐蔽处拿出《兰亭序》真迹.萧翼接过《兰亭序》后,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说:“我是当朝御史,奉皇上之命来此取《兰亭序》.”辨才闻语,晕倒于地,良久始苏.时年八十高龄的老僧辨才从此积郁成疾,不治身亡.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序》真迹后,爱不释手,视为御宝,除自己临摹观赏外,还命令当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写成各种摹本传世,而把真品藏在身边.贞观二十二年672年唐太宗病危,仍念念不忘《兰亭序》,临终时召见太子李治,曰:“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高宗李治曰:何物﹖太宗曰:“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及弓箭不遗.”李治遵父皇命,用玉匣装《兰亭序》,把这绝代墨宝作为陪葬品埋入唐太宗坟墓昭陵里,“天下第一行书”终长眠地下.五代时,一个叫温韬的人盗挖了昭陵,从此,《兰亭序》便下落不明.后人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说,昭陵以山为陵,异常坚固,凭当时条件,温韬根本没法进墓,《兰亭序》仍在昭陵墓中,当年郭沫若坚信此说.一说,《兰亭序》原本没葬在昭陵,因高宗李治也非常喜爱书画佳作,与父皇陪葬的是他人临摹本,而真品留在自己身边.此前,让人将《兰亭序》和其他书画珍品葬在乾陵自己墓中.如今,人们看到的《兰亭序》,应该说是后人的摹本和临本,只能展现《兰亭序》的基本风采.《兰亭序》的真正下落,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兰亭序》遒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车现: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后世珍视其布白之美,临摹者虽难免渗入各自的笔性,但无人稍变其章法布白.正如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所说的那样:“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兰亭序》的章法,仿佛如天生丽质,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无与伦比的.
兰亭修禊,使王羲之触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一气呵成,挥写下千古杰作《兰亭集序》.正因为他情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为他笔法精严,故能使笔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为他诸美皆备,故能使这篇文稿的挥写最终达到高华圆融的境界.在这件尽善尽美的作品而前,后世名家虽竭力临仿,却都未能得其个.南唐张泊云:“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寸: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而王羲之本人也只写下这一杰构,其后他再度书写《兰亭序》,都不能及原作的神妙绝伦.沈尹默说“当时逸少本天全”,赞美了《兰亭序》的杰出有其不可重现的机缘,自然就非他人所能企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