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4:52:00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意大利歌剧(OPERA)的起源,并不是一种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正如人们所说: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
意大利歌剧(OPERA)的起源,并不是一种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正如人们所说:意大利歌剧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文艺复兴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波及整个欧洲,自十四世纪末至整个十六世纪.这一运动是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封建神权统治在文化和思想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它表现在科学、文化艺术的普遍振兴与繁荣,在自然科学方面,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上的新发现,伽利略对数学物理的新发明,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在文学创作方面,使中世纪曾遭到摧残和遗忘的古代文化复活了,文学家们纷纷学习古希腊文、拉丁文,努力发掘、整理古典作品,学习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就是为了反对封建意识形态和宗教神学,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为自身的发展制造舆论.这时期的几大文豪如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文学家的作品,都对神权政治、教会至上作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并大力宣扬了人的聪明、智慧和力量,使人们重新评价自然和人类.在同一时期,意大利语从拉丁语、托斯卡那方言逐步发展为意大利官方语言和文学语言.正由于意大利语十分易于歌唱,这为意大利后来成为歌剧的摇篮、美声的故乡创造了条件.在绘画、雕塑、建筑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艺术家、建筑师,他们的艺术之精湛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峰,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贝尔尼尼等人及他们的门徒,给罗马、佛罗伦萨增添了数百个宫殿和教堂,给城市胜景缀满了新颖壮观的屋顶、钟楼,建筑了圣彼得大教堂及前面的廊柱,给罗马、佛罗伦萨勾画出了今天所具有的面貌,还有很多艺术家云游四海,尤其是在欧洲一带建筑皇宫、教堂;规划城市、街道、园林、游廊和喷泉.他们所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喜爱戏剧性的迷人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而越来越引人入胜,成为人间见所未见的最古艺术效果.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音乐艺术领域也同样十分活跃,充满了生气.十五、十六世纪,尤其是十六世纪,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无伴奏的多声部声乐作品,特别是三、四个声部或五个声部的作品.这时期在宗教的经文歌和世俗的歌曲中,复调音乐家们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挥,创造了他们自己的主题,并竭力使这些主题与他们配以音乐的诗文相交融.虽然它们并无戏剧的特点,仅适合于叙事或抒情的需要,但就这方面而言,以此推进了声乐艺术的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有伴奏的单声部音乐和戏剧音乐的创造者们开拓了道路.而且,音乐家们不仅在音乐美学、节奏、调式、对位组合以及乐器等各个领域的建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还创作了许多配入音乐的田园剧、牧歌剧、狂欢节的演唱、幕间表演剧,还有悲剧、喜剧等戏剧表演形式.如:
  一、狂欢节的演唱(Canti Carnascialeschi):
  这种演唱形式主要流行于1400至1500年,佛罗伦萨的狂欢节期间.音乐家们伴随着彩车演唱着神话中的各种人物,主要是英雄人物和历史人物,主要作者有波里吉阿诺(Poliziano)、拉斯卡(Lasca)、玛吉阿维利(Machiave
  i),尤其是“巴哥和阿丽安娜的凯旋”的作者劳伦佐,他第一个用新的演唱歌曲取代了陈旧的歌曲.
  二、幕间小表演剧(Intermedi)
  这是一种插入悲剧或喜剧幕间的小表演剧主要流行于十六世纪的宫廷中,在特殊的周年庆典、节日时进行表演.小表演剧的内容来源于神话故事(主要反映牧人的生活),表演时,舞台、服装、舞蹈设计和演唱、舞蹈、朗诵、器乐相互配合,达到了非常完美的艺术效果.当时幕间小表演剧中的服装、舞蹈设计都被人们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最优秀的.
  幕间表演剧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作者有:阿尔丰索·带拉·维奥拉(Alfonso della Viola)为吉拉第·庆吉奥(Girardi Cinzio)写的悲剧《奥拜盖》所作的小幕间表演剧;克劳地奥·梅鲁罗为多切的《玛丽安娜》所作的小幕间表演剧;安德列·嗄布里爱利为索佛哥莱的《埃地波王》所作的小幕间表演剧.当时,有很多优秀的小幕间表演是为吉罗拉墓·巴尔嘎利(Girolamo Bargagli)的喜剧《朝圣者》而作,脚本由奥塔维奥·里努契尼(Ottavio Rinuccini)撰写,音乐由不同的作曲家所作,如:露卡·玛勒吉奥(Luca Marenzio)、埃米里奥德·卡瓦利爱里(Emilio de Cavalieri)、雅高伯·佩里(Jacopo Peri),朱里奥·卡契尼(Giulio Caccini)等.
  三、田园戏剧(Dramma Patorale)
  这是当时盛行于意大利宫廷社会的一种戏剧,剧作采取优美动人的诗句写成,表演时穿插伴有优美高雅的音乐.田园戏剧的特点是:人物角色很少,一般都是牧人、仙女、林神等角色,布景都是以树林为景,制作精致考究,内容主要以爱为题材,伴随着痛苦和悲伤.题材遵循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三一律,全剧分为五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悲伤的牧歌,第二阶段为剧情的发展,第三阶段以欢喜结尾.第一部正式的田园剧作者作品是阿高斯蒂诺·贝嘎利的《祭品》.大约在1554至1555年间初演于费拉拉市,继后又上演了多尔利多·达索作的《阿明达》、V·G·B·瓜利尼作的《忠实的牧人》(Il Pastorfido)等.
  四、牧(情)歌剧(Madrigale Drammatico)
  人们也把这种戏剧称为“Madrigale dialogato O Commedia madrigalistica”(用对话表达的牧情歌或牧歌喜剧).牧歌剧是用牧歌和复调音乐的形式进行写作的.这种剧不进行表演,因为舞台上没有布景道具和服装,仅仅是歌唱者用合唱的形式加上乐器的伴奏来叙述故事的内容,合唱交替地表达每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没有任何独唱,要表现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时,合唱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代表两个人物,有时也用方言演唱.当时经常演唱的是艺术性喜剧,演员用戴上假面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牧歌剧的作品主要有奥拉吉奥·威基(Orazio Vecchi1550——1650)于1597年作的《阿姆弗巴尔那索》(Amfiparnaso)和《锡埃那的守卫》(Le voglie di Siena);阿德里阿诺·班盖里(Adriano Banchieri1568——1634)于1598年作的《老疯狂》、《威尼斯去帕多瓦的船》等.
  歌剧并非是伴有歌曲的戏剧,而是一种具有戏剧性和音乐风格的艺术形式.前面所谈到的幕间小表演剧、田园剧、牧歌剧中的歌唱都毫无戏剧性,它们仅是些田园歌、牧歌等歌曲.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虽然象威基和班盖里等这样的纯复调音乐作曲家并不十分知晓,他们所采用的纯复调音乐技术不仅用来描绘了戏剧情节、不同的人物角色,而且他们的这种创作形式,已有了综合音乐、戏剧为一体的创作意图,使音乐剧的形成趋于成熟,为歌剧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六世纪末叶,文艺复兴运动末期,意大利音乐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真正的革命.这是音乐艺术中心的一场变革,而这场音乐领域的伟大思想运动是经历了长期蕴酿的演变结果.当时在佛罗伦萨城有一位爱好音乐的贵族、文学家乔万尼·巴尔弟(Giovanni Bardi1534——1612)伯爵,组织了一个由一些艺术家组成的佛罗伦萨文艺社团(Camerata fiorentina),使佛罗伦萨和整个托斯卡那区(位于意大利中部,标准意大利语区)成为音乐艺术革新的中心.文艺社团的主要成员有音乐家温钱佐·伽里莱依(Vincenzo Galilei1520——1591);埃米里奥·德·卡瓦利爱利(Emilio de Cavalieri1550——1602);朱里奥·卡契尼(Giulio Caccini1550——1618);雅高伯·高尔西(Jacopo Corsi1561——1604);雅高伯·佩里(Jacopo Peri1561——1633),诗人奥塔维奥·里努契尼(Ottavio Rinuccini1562——1621)等,自1576——1582年,这个文艺社团常在巴尔弟家中进行商议探讨,他们的目的是进行语史、美学方面的探讨,极力为音乐的发展探求新路,恢复古希腊简朴的风格.他们认为古代希腊的悲剧、柏拉图的美学观点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最好的典范和理论根据,从而创立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使音乐与戏剧、歌词与歌唱紧密相连,各种艺术融合贯通,使其产生一种象希腊悲剧那样具有巨大艺术效果的作品.
  文艺社团成员伽里莱依致力于通过理论来表明他们的音乐论点,撰写并发表了《古代音乐与理论音乐》,他的理论与对位法是相对立的,主张抛弃对位的繁复手法.为了对新的风格进行初次尝试,1582年他将但丁的《地狱篇》中的“雨高里诺伯爵”一段谱成了一段独唱曲,随后又将《圣经》中的“耶利米哀歌”也谱成了独唱曲,虽然这种音乐形式还不属于音乐戏剧,但是它在佛罗伦萨文艺社团中获得了巨大成功.
  卡瓦利爱利在1590年写两部田园剧《讽刺家》和《费利诺的失望》时,试图运用一种“革新的”音乐,一种与通常不相同的歌唱方式——“朗诵式”,这种“朗诵式”的歌唱方式写入了他的音乐作品中,可惜,他的这些作品以及伽里莱依写的独唱曲都未能流传至今.
  众所周知,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蕴酿过程,有前因才有后果,瓜熟总要蒂落,现时与过去、今天与明天始终紧密相连,歌剧这一新的音乐体裁正象一个成熟的果子,在1600年前后从养育它的各种旧体裁中脱胎而出,从此,一种新的体裁——歌剧,有了它的生命并很快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雅高伯·佩里第一个实现了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愿望,在博学而又富有的雅高伯·高尔西的协助下,从1594至1597年写出了一部歌剧《达芙妮》(Dafne),并于1597年在佛罗伦萨贵族高尔西的宫中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这就是人们所认为的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当时被称为Melo dramma(音乐剧),保存下来的乐谱只有其中的四段,其余大部分均已失传.《达芙妮》的脚本由里努契尼撰写,它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仅由四百多行诗句组成,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达芙妮”是一位居于山林水泽中的仙女,是专门供奉月亮和狩猎之神狄安娜的.美男子阿波罗神爱上了她,然而,达芙妮拒绝了阿波罗的爱.为此,阿波罗极为不满,常跟随她并用种种招术控制她,最后,终于设法将她变成了月桂树.该部脚本紧随着还有几位音乐家为之作曲,如意大利作曲家马可·达·伽里阿诺(Marco da Gagliano1582——1643)于1608年为该剧本谱曲(乐谱已流传至今).德国作曲家舒茨·海利西(Schutz Heinrich1585——1672)于1627年为剧本谱曲并上演该剧,虽然乐谱已失传,但它被音乐家们认为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德国歌剧.
  1600年,雅高伯·佩里为法国的码丽亚·德·梅迪契和亨利四世的婚礼创作并上演了由里努契尼撰写的歌剧《犹丽狄西》(Euridice),这部歌剧的文学脚本是由八百诗句组成,未分为幕和场,剧情的结尾将原来的以悲结尾改成了以喜结尾.在歌剧《犹丽狄西》的创作中,佩里采用了朗诵调的风格,正如他在一篇序言中所说:“这是用了一种比通常说话更高雅,但又不象歌唱中单纯旋律那样方整的,介乎两者之间的音乐形式”.同一时期,卡契尼随后创作了《犹丽狄西》;卡瓦利爱利离开佛罗伦萨后也在1600年于罗马上演了“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 e di corpo”《精神与躯体的表现》.随着歌剧在佛罗伦萨诞生,相同类型的作品也相继陆续诞生,由佛罗伦萨向意大利全国各地普及.
  继佛罗伦萨之后,罗马、威尼斯很快成了十七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的中心地.格劳迪奥·蒙特威尔弟(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就是十七世纪意大利音乐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作曲家.他不仅是威尼斯歌剧的杰出作曲家,而且他的歌剧作品在整个意大利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创作,1637年威尼斯创建了欧洲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歌剧——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定型化.
  他创作的歌剧作品有《奥菲欧》(Orfeo),虽然题材与佩里的《犹丽狄西》相同,但音乐的处理手法却完全不同,他不追求田园诗式的抒情,而是注重通过歌曲来表达内心的喜怒悲哀和发挥故事中的戏剧力量.1608年创作了《阿丽亚娜》(Arianna),但乐谱失传,只有“阿丽亚娜的哭诉”部分流传至今,其中最优秀的一段悲叹调“Lasciatemi morire”(让我死吧)一直是声乐教学中的常用曲目.另外,他还于1640年创作了《雨利斯重返祖国》(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和1643年创作了《波贝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蒙特威尔弟为使歌剧音乐具有戏剧性,他在创作中采用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手法,比“佛罗伦萨文艺社团”时期的喧叙调更加丰富而且有歌唱性;并采用了大段咏叹调式的曲调,使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刻画更加深入具体.
  十七世纪末,由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在威尼斯歌剧的基础上创立了那波里派歌剧,从而,在意大利歌剧的发展中,威尼斯派歌剧的地位被那波里派歌剧取而代之,而且后来在欧洲音乐艺术中发生深远影响的,也正是意大利的那波里派歌剧.
  意大利歌剧诞生后;对欧洲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歌剧——这个新生音乐艺术品种很快在欧洲各国普及发展,一直非常兴盛,歌剧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也日趋丰富.几百年来,在意大利传统歌剧的直接影响下,激发了诸多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神妙的灵感、动人的想象,他们用精湛的技巧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这些作品以它们动人的剧情、美妙的诗句、丰富的曲调,及其迷人的歌声、精湛的表演、宏大的场面和布景体现了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特有的艺术形式,所以,意大利歌剧自诞生至今,始终兴盛不衰、引人入胜.并以她特殊的风格和始创者的姿态傲然屹立在世界歌剧之林.
  意大利歌剧三杰
  卓阿基诺·罗西尼 〔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跟马太学对位. 罗西尼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的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十年后他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在罗西尼所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除《塞维尔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外,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 《奥赛罗》、《摩西》等.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曾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 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因歌剧《纳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 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 《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 “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 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一、激动的一跳 1849年1月27日,威尔第(1813-1901)的歌剧《列尼亚诺战役》初次上演于罗马的阿根梯那剧院.当时罗马正处于革命高潮,工人、手工业者和部分小资产者都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建立临时政府,召开全意大利议会.教皇已经逃到那不勒斯. 歌剧演出十三天以后,罗马制宪会议根据意大利 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加里波第(1807—1882)的提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歌剧演出时,剧院里挂满了国旗.舞台上所演的,是1176年伦巴第各城市的同盟军抵御德国皇帝“红胡子”腓特列第一(约1123—1190)侵略的事件.伦巴第的首府就是米兰,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列尼亚诺在歌剧演出的当时,是奥地利所控制的四个要塞之一.在此时此地演出这样一部歌剧,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示威. 第一幕中的爱国合唱曲《意大利万岁》很快便在群众中间流传开来,成为 当时的革命歌曲.歌剧演出时观众情绪的热烈,是不言而喻的.作曲家和演员一次次被暴雨般的掌声唤出来谢幕,整个第四幕不得不重演了一遍.在这一幕中,米兰人民焦急地等待着列尼亚诺的战报.胜利的消息传来,德国军队一败涂地,“红胡子”被人民英雄阿里哥拖下马来,阿里哥也受了重伤.被奸人挑拨的罗兰多和他的战友阿里哥重归于好,阿里哥吻着国旗死去.演出第二幕的最后一场时,剧场里发生的意外事件可以说明这部歌剧对意大利人有多么大的煽动力.在这一场中,被诬勾引罗兰多之妻的阿里哥,被罗兰多关在碉堡的一间面临波河的房子里,并剥夺了他参加战斗的权利,作为惩罚. 战士们唱着慷慨激昂的出征歌,和描绘波河咆哮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愤怒绝望的阿里哥再也忍受不了逃避为祖国的荣誉而作战的耻辱,他冒着生命危险,高呼 “意大利万岁”,从窗口跳进了波河.当时剧院的顶层楼座里坐着一位骑兵军官,他被如火如荼的音乐 所激动,不由自主地扯开军装,做着和舞台上的阿里哥同样的动作,从楼座的栏杆上跳进了乐池.奇怪的是,这情不自禁的纵身一跳,既没有使他骨断筋折,也没有碰伤任何人.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1851年3月11日,威尔第的歌剧《利哥莱托》(又名《弄臣》)在威尼斯的菲尼且剧院初次演出. 扮演孟图阿公爵一角的,是意大利男高音歌手米拉泰.在第四幕里,公爵要唱一首优美动人、雅俗共赏的歌曲《女人哪!真会变》.威尔第惟恐这首歌曲一传出,会在歌剧上演以前就到处传唱开来;因此,他到3月11日的下午,才把这首歌曲的谱子交给米拉泰.这天晚上,《女人哪!真会变》的 公爵之歌经米拉泰一唱,果然不胫而走,风靡一时.下一场演出时,乐队一奏这首歌曲的引子, 观众就跟随着哼了起来.威尔第对此非常恼火,他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总谱稍作改变,在歌声 进入以前,乐队突然停止了一小节.好事的观众照样哼唱,乐队却鸦雀无声,没有继续下去,结果大出洋相,自讨没趣.以后 歌剧演出时,观众就不再跟着乐队哼哼不绝了.两年以后(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同一剧院初次演出时,威尔第用了同样的手法,来处理第一幕里《饮酒歌》的引子. 三、巴瑞济对威尔第的热情援助 威尔第的父亲曾开过一个杂品小铺,为了经营,威尔第的父亲常到布塞托找一位有钱的富商——巴瑞济进货.巴瑞济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能吹奏长笛、单簧管和圆号,而且发现了小威尔第 的音乐天才.威尔第年少时,曾在布塞托住了两年,并且有一段时期同一个鞋匠住在一起,到星期天还要跋涉三英里回家弹风琴.当巴瑞济得知之后,他给这个男孩安排了一个经营杂货铺的工作,并把他带回家去住.每天晚上,男孩跟教师学习拉丁文,又跟大教堂的风琴师学音乐.威尔第如饥似渴地 读一切他能找到的东西,在巴瑞济优美的维也纳钢琴上练习,并且同巴瑞济漂亮小女儿玛格丽塔弹 二重奏.他还为自己和玛格丽塔创作一些钢琴曲,为教堂创作一些赞歌,为军乐队创作一些进行曲. 最后,巴瑞济设法在镇上筹集了一笔钱,作为一项奖学金,以便送威尔第到伟大的城市米兰的 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威尔第到米兰去参加入学考试,但没有成功,这一次失望对他是残酷的.但是他留在 米兰继续跟私人教师学习.两年以后,在一次测验中,威尔第作了一首使音乐学院的二十八个学生演奏都不及格的赋格曲.然后威尔第回到布塞托,管理巴瑞济的爱乐社.在那里,他娶了小玛格丽塔为妻,并且开始研究他的第一部歌剧.对于威尔第来说,巴瑞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正是巴瑞济使威尔第成为音乐界的幸运儿, 因此威尔第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前辈的知遇之恩. 普契尼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著名的有《、玛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戏剧效果. 吉亚卡摩·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 作品还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余部.在歌剧《图兰多特》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作品链接:歌剧《蝴蝶夫人》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歌剧《托斯卡》 歌剧《图兰多特》 歌剧《贾尼·斯基基》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出现? 论述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的特征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创作与发展 意大利歌剧产生的特点是什么? 意大利歌剧代表作人物意大利歌剧最著名的几个代表人物还有代表作 17世纪的意大利属于哪个国家 请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意大利歌剧 歌剧魅影和冰河世纪1的英语剧本 18到19世纪的歌剧有哪些 为什么17世纪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比14~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强大? 《》其曲调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云用到讲述中国古代宫廷故事的歌剧《图兰朵》中 在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手工工场,明清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手工工场,但为什么没有西欧发展的快?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14~16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展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潮.材料二 17~18世纪,在法国出现了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 歌剧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歌剧 为什么手工工场跟手工作坊的出现时间不同?一个是14世纪一个是15世纪?手工作坊的特点:15世纪前后的英国:家庭式,规模小手工工场的出现: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 意大利为什么会在14世纪出现手工工场课本里木有明确说明有木有第一间手工工场的简介啊 同时一个时代,法国称之为“文艺复兴”,意大利称之为“五百年代(即十六世纪)”.出现不同名称的原因下列原因有一个不可能 :a德意志地区被称为教皇的牛奶 b意大利计划恢复古希腊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