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魏王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1:10:41
“挟天子以令诸侯”:魏王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魏王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魏王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谈起三国时期的曹操,可以说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他自公元189年起兵,至公元220年病故,戎马一生,用自己三十多年的征战成就了自己的辉煌,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公元216年曹操称魏王,汉朝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大权实际上由曹操独揽,但曹操至死也没有废黜汉献帝而自己称帝,结合许多网友的观点,我想对这曹操不称帝谈谈自己的看法.曹操实际上是想当皇帝的,曹操晚年高居魏王,独揽朝政,而汉献帝实际上以名存实亡,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没有用的皇帝和一个独揽大权的魏王同时存在,你要说这个魏王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谁信呀!何况是曹操这样一个具有超强政治野心的人,他对年幼的献帝是不放在眼里的,动不动就去耀武扬威一番,而献帝对曹操也是敢怒不敢言.曹操要废掉献帝是易如反掌,但他却至死也未称帝,为什么呢?第一、出于全局战略的考虑.曹操自公元196年开始拥立了汉献帝,从此比其他诸侯多了一张王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使他很快取得了军事、人才、经济等各方面的领先,因此在初期,有远见的曹操是不会废掉献帝的.而到了后期,曹操统一了北方,天下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势,此时曹操自立为皇帝似乎是可以的,其实不然,敏锐的曹操知道,汉朝虽然名存实亡,但献帝的威望还在,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拥立汉献帝会对吴、蜀有牵制作用,而一旦自己废掉了献帝,就会给他们起兵的借口,并且会使自己陷入政治上的被动.因此,当孙权上书称臣,劝曹操称帝时,曹操说:“是兒欲踞吾著炉火上邪!”.第二、鉴于袁术等人的前车之鉴.三国时期想打皇帝主意的人很多,但最后都身败名裂,这对于曹操来说是前车之鉴.例如袁术在寿春自立为帝,却遭到了天下共讨,最终丧命.而在早年间,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计划废掉汉灵帝,而改立合肥侯,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包括袁绍也曾想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同样得到失败的结局.因此,曹操知道,当皇帝虽然是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也将自己至于“众矢之的”的处境,有袁术这样的前车之鉴,他自然会小心行事.第三、维护自己的忠臣形象.在公元210年,汉献帝封给曹操10万人口作为魏国封国人口,曹操拒绝了,并写下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解释自己无代汉之意,还提到“三分天下有其二”还能侍奉陛下的周文王,以标榜自己的忠臣之心.因此,曹操不可能出尔反尔废掉汉献帝,即使出于维护自己的历史形象,他也会一直拥立汉献帝的.第四、为了稳定本国的局势.我们知道,在曹魏集团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向著名的谋士荀彧就死于曹操进位魏公的事情上,虽然汉朝将亡,但还有相当多的人是拥汉的,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魏国内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曹操对此是不可能没有考虑的.因此,曹操虽然控制了汉朝政权,大权独揽,却始终维持着汉献帝,没有称帝,直到他死后,曹丕当了皇帝,才追认他为“武帝”.曹操在陈群等人劝其称帝时,曾经回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实际上也就说明了曹操的想法,虽然皇帝是傀儡,但他仍然要为国家的稳定而充当“文王”,至于改朝换代的时期,他将前期工作都准备妥当,就交给后人去作吧.
(本站声明:以上文章和观点仅供学术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