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礼物故事情节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9:29:50
麦琪的礼物故事情节特点
麦琪的礼物故事情节特点
麦琪的礼物故事情节特点
一、小说的情节
这篇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圣诞节快到了,一对恩爱的小夫妻想互赠礼物.但是拮据的经济条件使他们捉襟见肘,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换取对方心爱的东西.结果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祖传的金表,给妻子买来了她向往已久的发梳.两人珍贵的礼物均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作者运用了巧合和悬念,使不复杂的情节充满变化,引人入胜.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巧合,但要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真实可信,不能只依靠偶然,巧合必须成为故事情节展开过程中合理的一部分,而且要通过预示使读者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作者首先为这个巧合设立了时间环境:圣诞节,按习惯夫妻要互赠礼物表示爱意,德拉希望送给丈夫一件“精致、珍奇而真正有价值”的礼物,这是作者预示的第一步(以后德拉为丈夫买的白金表链正符合这三点要求).但是德拉只有“一块八角七分钱”,如果她很有钱,就没有下文卖长发的无奈之举了.德拉被作者一步一步地安排到卖头发的地步,下面就简单了,德拉用一头美发换回了“精致、珍奇而真正有价值”的白金表链.——在毫不知情的丈夫方面,他也带回了一包东西,同样包含着挚爱的礼物.作者没有直接叙述德拉看见礼物的表情,而是用杰姆“奇怪”的神情和举动来铺垫情节,其实都是为了使巧合来得更让人信服,更让人同情.德拉终于看见了丈夫的礼物,“全套的发梳”,“那是百老汇路一个橱窗里的,德拉渴望了好久的东西”,“配那已经失去的美发,颜色恰恰合适”,作者不厌其烦地渲染这套发梳,为了说明“可是用来装饰那一向向往的装饰品的头发却没有了”这一巧合至极的结局.
作者从开始安排这段巧合的情节,就给读者以阅读上的等待——悬念.读者急于知道事情发展的下一步是什么.从买礼物开始,读者就在猜测德拉会买什么样的礼物,杰姆会买什么样的礼物,读者也会为他们设计所买的礼物.但是事情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不悖情理.读者的阅读兴趣始终紧张着,直到最后的结果出现,才恍然明白.作者高明的悬念设置手段,使故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二、人物
德拉,有着让希巴女皇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的金发,可以想见她的美丽.她对贫苦平淡的生活心静如水,也没有渴望表现自己的骚动.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她无钱为丈夫买礼物的焦灼心情,她上街卖发买表链的急迫,回家后为了不让丈夫难过精心修饰短发,这一切都深刻细腻地表现了她深厚诚挚的爱情.
杰姆,在小说中着墨并不算多,作者对他没有什么深入细致的刻画,只是用“很瘦削,非常严肃”稍加润色.不过从他卖掉祖传金表为妻子买礼物,以及回家后一系列的言行,都表现了他是一位体贴妻子、纯真善良的男人.
德拉和杰姆夫妇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是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尽他们纯真的感情.他们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仍保持着纯朴、善良的美德.在人性物化的时代,他们是真正有智慧、有勇气的“麦琪”.
三、写作特点
1.精巧的构思.这主要表现在作者运用巧合和悬念方面,上面已经分析过了.
2.丰富的细节描写.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反复讲述德拉数“一块八角七分钱”;然后用“房租”“信箱”“电铃”“名片”等细节描写,突出德拉夫妇的穷困.接着写德拉为无钱给丈夫买礼物而悲痛,“突然她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镜子前面.她的两眼晶莹明亮,但是在20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叫它完全披散下来”,她想到了自己的头发,“她又神经质地很快地把头发梳起来.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在那里,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她内心的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细节描写在课文中还有许多,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品味一下.
3.幽默风趣的语言.作者充分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营造一种戏剧性的氛围.如“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其中抽噎占主导地位”,表现了一种苦涩和辛酸的黑色幽默;窄小的壁镜无法使用,德拉“全靠身材纤细,才精通了这种艺术”,让人既好笑又心酸;至于德拉的金发使希巴女皇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杰姆的金表让“所罗门嫉妒得吹胡子瞪眼”,更是想像奇特,比喻生动.
4.讲故事一样的叙事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好像讲故事的人,时常参与到叙事中,直接引导读者.如“趁这家的女主人的悲伤逐渐地由第一级降到第二级的时候,让我们看一看她的家吧!”“啊!随后的两个钟头仿佛长了玫瑰色的翅膀似的飞掠过去了.请不要理会这种杂凑的比喻吧!”又如作者说“麦琪带来了珍贵的礼物,但是其中没有那样东西.”然后声称“这句晦涩的话,下文将有说明”,这里作者运用了类似中国说书人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方式,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作者干脆直接加入自己的评价和议论.作者想在小说中以“爱”来教化世人,因此用一种讲故事的叙事方法,更好地突出警世喻世的作用.
四、主题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用颇具教化色彩的话总结全文:“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俩是最聪明的.”——还有什么比真挚的爱情更贵重更值得珍惜的礼物呢?说他们“笨”,只不过是挖苦那些沉溺于物欲中的人们聪明反被聪明误罢了.
爱是至高无上的,这就是作者做这篇小说的主旨.
关于练习
一、课文结尾说“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俩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就这段话说说自己的感想.
这道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旨.
真挚的爱情是最贵重最值得珍惜的礼物.
二、作者在情节安排上,一开始就给读者以阅读上的等待——悬念.简要说说这篇小说的悬念在哪里.
这道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特点.
这篇小说从男女主人公买礼物开始,就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德拉会买什么样的礼物,杰姆会买什么样的礼物,事情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三、艺术上的巧合,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要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巧合必须成为故事情节展开过程中合理的一部分.试从时间、主人公的经济条件、夫妇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你觉得小说中的巧合真实可信吗?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和结构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小说艺术手法的把握.
时间:圣诞节快到了,按照习俗,一对恩爱的小夫妻要互赠礼物.
主人公的经济条件:他们生活很拮据,能够换来钱的只有妻子美丽的长发,丈夫祖传的金表.他们只能卖掉长发和金表,买来白金表链和发梳.结果两人珍贵的礼物均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夫妇之间的感情: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尽他们纯真的爱情.他们为了对方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所以才会卖掉自己珍爱的东西,给对方买礼物.
教学建议
一、这是一篇歌颂真挚爱情的小说,教学时不要生拉硬扯,变成社会批判性解读.
二、作者在小说中表达了一种教化的思想,要正确理解.
三、作者在小说中时常直接和读者对话交流,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来了解作者写作上的特点.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锡特奈·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医生家庭.他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幼年丧母,15岁即走向社会,先后做过药房学徒、牧羊工、会计和银行出纳员等.后来他被人控告,涉嫌盗用公款.为了避免受审,他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后因妻子病重,冒险回家而被捕入狱.贫困的岁月,流浪的生活,监狱的禁闭,以及和各种各样人物的接触,大大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于是,他在狱中开始以“欧·亨利”为笔名写短篇小说.一生创作了270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没有完的故事》《最后的藤叶》等.他的小说从环境背景上看,主要是写了纽约、美国西部和中美洲等三个地方.而在写纽约市的作品中,又特别是写了曼哈顿区的.作品当中逼真地描写了纽约曼哈顿区一带的街道、小饭馆、旧公寓的气氛、图景,所以有人称欧·亨利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应当指出,在欧·亨利的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中,的确存在相当数量的供小市民消遣用的平庸的作品.但是,由于作家是真心诚意地同情他笔下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他们不幸的、暗淡的生活遭遇,揭露和批判了美国上流社会的贪婪、欺诈和腐朽.因此,在他的作品里,至今仍有几十个优秀的短篇在世界上广泛流传,享有很高的艺术声誉.
二、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读后(李涣)
我们要介绍的《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最优秀、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圣诞节就要来到了,按照基督教的风俗习惯,人们之间总要互相赠送礼物.这篇小说描述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妻互相赠送礼物的故事.这对年轻的夫妻是互敬互爱的,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为了对方的快乐,他们全都乐意自己作出重大的牺牲.欧·亨利通过这个感人的生活故事,肯定了存在于普普通通的美国人民身上的优美的高尚的品德,塑造了成功的艺术典型.
按照基督教的传说,所谓麦琪,是指基督初生时来送礼物的三位贤人,他们“都是有智慧的贤人”,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小说运用了“麦琪的礼物”这个标题,涵义是深刻的,它包含着赞扬男女主人公的意思.
小说一开始,就着意渲染了女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从而突出了构成全篇情节基础的矛盾:想买礼物而经济拮据.作者有意强调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钱数之少和来之不易,这使德拉购买圣诞礼物的希望很难实现.而圣诞节迫在眉睫了,德拉怎能不号哭,不感慨人生的艰难呢?小说这种开门见山、不枝不蔓的笔法,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为了解答读者的疑问,作品接下去介绍了德拉作为主妇的这个家庭的窘境.这对年轻的夫妇,住的是“与贫民窟也相差无几”的公寓.由于贫穷,工资由每礼拜30块钱缩减成20块钱,亲戚朋友很少来往,信箱里根本没有信件投进去,那张名片也黯然失色了.但是,成为他们生活中惟一安慰的,是夫妻之间还存在着真挚的、热烈的爱情.
号哭之后的德拉,心情是很灰黯的.“她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有一只灰色的猫在一个灰色篱笆上走着.”她为圣诞节的赠礼,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已经好几个月了.面对这一块八毛七分钱,她真是一筹莫展了.在美国,在纽约,像杰姆这样的小职员家庭,经济上是毫无保障的,收入减少,开支增加,哪还能有钱来购买圣诞节的赠礼呢?然而,德拉从壁镜中望见她自己的头发时,“她的眼睛晶莹明亮”了,她显然是在打头发的主意了.“但是在20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表明她对出卖自己的头发仍然是有些舍不得的.作者有意把古代以美貌出名的阿拉伯希巴皇后和以豪富著称的以色列国王所罗门拿来作比,更突出了德拉头发的美丽和杰姆金表的名贵.这当然是一种艺术的渲染和夸张.德拉把“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头发一直垂到膝盖下,仿佛给她披上一件衣服.”德拉终于作出了卖头发的决断,“飘然走出房门,走下楼梯,来到街上.”在经售各种头发用品的莎弗朗尼娅夫人那里,德拉把自己的头发卖了20块钱.
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德拉,又花了两个钟头的时间,“把所有的商店都搅翻了一遍”,终于为杰姆买到了一条白金表链,“式样简单朴素,以货色来宣示它的价值,不凭什么俗不可耐的装潢”.更令人感动的,是德拉由物及人,认为这表链“简直像他(杰姆)的为人,文静而有价值”.为了这条心爱的表链,德拉花掉了21块钱.使我们的女主人公感到陶醉的是,“杰姆的表有了这条表链,在任何场合中都可以毫无顾虑地看看钟点了.”
回到家之后,德拉又产生了新的焦虑,她不得不用40分钟的时间,“拿出卷发铁钳”,“着手补救由于慷慨加上爱情而造成的灾害”,她把自己剪了的头发烫好,心情“活像一个逃学的小学生”,但她担心杰姆看了不顺眼.接着,她准备好了晚饭,等着杰姆回来.
小说的情节发展是曲折的,真正做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德拉手里握着表链,等着杰姆进屋时,她还悄声地祈祷说:“求求上帝,让他认为我还是美丽的.”读者也禁不住要和德拉一起担心了.小说是这样描写杰姆见到德拉时的神情的: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显而易见,杰姆这时是被德拉剪掉头发后的样子搞蒙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德拉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的神情.德拉这时走近杰姆身旁,连忙作了解释:“我把头发剪掉卖了,因为我不送你一件礼物,我过不了圣诞节.头发会再长起来的——你不会在意吧,是不是?我实在没有办法才这么做的.”而杰姆“仿佛他绞尽脑汁之后,还没有把那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弄明白似的”,他受的刺激太大了,他以至于“带着近乎白痴的神情问道:‘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德拉进一步解释说:“我剪掉头发是为你呀.我的头发可能数得清,”“但是我对你的爱情谁也数不清.”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突出了德拉对杰姆的纯洁的爱情.
小说若是只写到这里,那当然还未能把杰姆的内心世界的美好揭示出来.而欧·亨利正是一位善于安排出人意料之外的动人情节的优秀的艺术家.他笔锋一转,写到了杰姆给德拉的赠礼.小说先写了“杰姆好像忽然从恍惚中醒过来.”他激动地把德拉搂在怀里.然后,“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把它扔在桌上”.那是杰姆为德拉买的全套发梳,是德拉渴望已久的东西.有了发梳,有了这女主人公心向神往的美丽的发梳,却没有了承受这装饰品的长发,没有了那颜色正好与这发梳般配的长发.新的矛盾代替了旧的矛盾.小说就是这样深刻地揭露了金钱主宰一切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冷酷现实.穷人的愿望,那些善良的、毫不过分的愿望,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小说的女主人公德拉在不能享受丈夫珍贵礼物的情况下,依然“还是把这套发梳搂在怀里不放,隔了好久她才能抬起迷蒙的泪眼”,又是笑,又是跳,又是叫,对丈夫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但是,直至这时,杰姆还没有看见德拉为他准备的礼物.小说是这样描写这个戏剧性的高潮场面的:
杰姆还没有看到送给他的美丽礼物呢!她热切地把它托在自己掌心上递给他.这无知无觉的宝贵金属似乎闪闪地反映着她的快活和热诚的神情.
“漂亮吗,杰姆?我跑遍了全城才找到它.现在你每天要把表看上一百次了.把你的表拿给我.我要看看它配上是什么样子!”
杰姆并没有照她的话去做,却倒在小榻上,双手枕着头,微笑着.
“德儿,”他说,“让我们把圣诞节的礼物搁在一边,暂时保存起来.它们实在太好了,现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卖了金表换了钱给你买的发梳.现在请你炸肉排吧!”
有了漂亮的表链,有了反映了女主人公快活和热诚的神情的表链,却没有了祖传的金表,没有承受表链的金表.小说再一次突出了这带有悲剧性质的喜剧性矛盾,如同音乐演奏中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使我们赞赏德拉、杰姆这对贫穷的夫妻之间那种纯真的高尚的感情,使我们深深地同情他们那种受剥削的每况愈下的不幸的处境,使我们憎恨那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
欧·亨利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说家,他在叙述完了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之后,在小说的第三部分,他热情洋溢地称赞了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他把他们和基督教传说中的三位麦琪作了比较.他以幽默的笔调写道:“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把两个普通的贫穷的年轻人誉为贤明的麦琪,这就是小说作者从生活故事中得出的结论.
短篇小说是以截取社会生活的横断面来展开情节的,欧·亨利对于短篇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非常熟悉,运用得恰到好处.在《麦琪的礼物》这篇不到四千字的作品里,作家截取了美国大城市纽约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塑造了一对互敬互爱的穷困青年夫妻的艺术形象,赞美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勇于为对方的快乐作出巨大的自我牺牲,与此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下层人物的愁吃愁穿的不幸遭遇.作家是深深地同情这对每礼拜要付八块钱房租但居住条件却和贫民窟相差无几的青年夫妻的.
构思巧妙,是本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作家紧紧抓住了圣诞节前夕一对年轻恩爱的穷苦夫妻互赠厚礼这个中心事件,从细腻的心理描写入手,安排了使人难以一目了然的曲折情节,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此,作家采用了我国古典小说中类似留扣子的手法,就是有意把一些重要的事实按下去,伏一笔,先不向读者明作交代.到了适当的时候,一下子亮了底,使读者恍然大悟,凝神三思.在《麦琪的礼物》里,作者有意让德拉手中的表链迟至最后让杰姆看见,这时读者清醒地意识到,有了表链,没了金表,女主人公的厚礼实际上落了空.这种喜剧性的结局,是包含着令人心酸的悲剧内容的.
插叙和议论少而且精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本篇小说第二个艺术特色.欧·亨利的小说是以情节取胜的,他非常注意形象感染的力量,但是,作家也没有忽视恰到好处的少而且精当的插叙、议论的重要作用.如前所述,小说中第一部分关于杰姆斯·狄林汉姆·杨夫妇有两样东西是他们特别引以自豪的那段插叙,突出了杰姆夫妻互相作出的牺牲之巨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第三部分的那大段关于谁是现实生活中的麦琪的议论,实际上是作家对人物的赞许、对生活的评价.这种议论不令读者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倒觉得是必不可少的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物的心理和神情,描写得细腻、逼真,是这篇小说的第三个艺术特色.例如德拉把钱数了三遍,但数来数去还是一块八毛七分钱,她的脸上现出的是失望、沮丧、无可奈何的神情,随后就只得倒在那张破旧的小榻上号哭.作品中还特别渲染了德拉的一筹莫展的灰暗心情,当她向窗外望去时,院子是灰蒙蒙的,猫是灰色的,篱笆也是灰色的.当她决定卖头发时,眼睛先是“晶莹明亮”了,但是随后“脸一刹那间失色”了,这表现了她欲卖又略有迟疑的复杂心理活动.再如小说写到杰姆回家看到德拉时的神情: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更不是不满,又不是嫌恶,显然这是一种极为奇特、复杂的表情,他刚刚卖了金表、买了发梳,而德拉的美丽的长发突然不见了,他当然会想得很多很多……联系作品结尾处,夫妻俩面对着两件发挥不了装饰作用的“废物”礼物而发出的辛酸的笑声,读者的感受会很多很多……这就是文学作品的艺术描写的威力.
应当肯定,《麦琪的礼物》不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而言,都可以认为是20世纪世界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欣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三、《麦琪的礼物》赏析(林子)
麦琪,是圣子耶稣诞生时前来送礼的三位智慧的贤人.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在西方人看来,圣诞礼物是最可珍贵的,因而也希望自己获得的礼物是最有价值的“麦琪的礼物”.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中,用他笔调幽默又带有淡淡哀伤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以圣诞前夜馈赠礼物如此平常的题材创构的小说,在西方文坛并非罕见,其中也不乏精心之作,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独自绝响,成为这类题材的杰作,确实是令人深思的.
首先,从内容上看.全篇以馈赠圣诞礼物为中心线,写了美国一对贫穷而恩爱的夫妇.这个家庭的主妇为了节省每个铜子儿,不得不“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尽管如此,到圣诞前夕全家只剩下一块八毛七分钱.作家不用多费笔墨去写这个家庭的拮据困窘,只是简单地用“一块八毛七分钱”引出全篇.唯其如是,深爱丈夫的主妇德拉把这钱数了三遍,并因为无法为丈夫购得一件称心的“麦琪的礼物”而伤心地哭泣.欧·亨利最擅长用貌似平淡的话语作素描,去营构一种气氛,让读者沉湎其中,领味和思考人物的命运.“一块八毛七分钱”为这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营构的忧郁凄凉的气氛始终贯穿全文,即使写到夫妇看到礼物时的瞬时惊喜和欢乐时也明显地带有这种气氛袒露的伤痛.“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这句话似乎折射出欧·亨利对当时美国现实的深沉思考.作家写出了一对贫穷夫妇的痛苦,也在对人物思想性格和故事情节的描写中,把读者的趣味引向高尚的境界,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获得美的陶冶.这是《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真正价值之所在.
德拉为了给丈夫心爱的金表配上一副精巧的表链,忍痛卖掉自己一头美丽的头发.那“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泻闪亮”,丈夫吉姆非常喜爱妻子这头美丽的褐发.他深知爱妻为了装扮头发对百老汇路上一家商店橱窗里陈列的玳瑁发梳渴望已久.为了在圣诞前夕给爱妻赠送玳瑁发梳作为有价值的“麦琪的礼物”,吉姆也忍痛卖掉了三代祖传的金表.德拉的美发和吉姆的金表,是这个贫穷家庭中唯一引为自豪的珍贵财产.为了对爱人表示深挚的爱,他们在圣诞之夜失去了这两件最珍贵的财产,换来了已无金表与之匹配的表链和已无美发借之装扮的发梳.瞬间的欢乐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随之而来的无疑是深深的痛苦.欧·亨利经过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思考之后,精心筛选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使这类易入俗套的题材焕发出奇异动人的光彩.金表和美发,对这个每星期只收入20块钱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可复得的巨大财富.这个遗憾带来的苦涩感,使每个善良的读者心扉颤栗.这个凝聚着社会现实生活无法解决的真实矛盾(爱情和财富)因作家深沉的文笔而倍增真实,更能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并将他们引入更深刻的思考中去.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一向不以奇诡情节取胜,揭示复杂的社会生活往往不过摄取其中一个镜头,但那种刻意追求的以情动人的独特艺术效果,却能透过“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冲击读者的心扉.德拉和吉姆为了一时的感情冲动,“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作家把他们称作“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在那个唯金钱万能的社会中,他们的礼物不能算作是智慧的“麦琪的礼物”.但是,他们失去了财富,却加深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真挚的爱情.在爱情与财富的矛盾中他们为了前者牺牲了后者.所以,作家在小说末尾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小说揭示社会现实不靠说教,而是用人物感情起伏的发展变化引为脉络,启发读者去触摸、感受人物带有悲剧色彩的思想性格.在那个金钱可以买卖爱情,心理和感情出现畸变的社会中,德拉夫妇之间真挚深厚的爱充满了作家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欧·亨利不写这个社会中金钱作贱爱情的罪恶,偏去写这个晦暗镜头中的诗情画意,去赞扬德拉夫妇的聪慧,这绝非常人手笔.所以,作品给人的不是消沉和晦暗,而是对美的追求和眷恋,从而把读者引向高尚的境界.
一般说来,短篇小说因其篇幅短小,要求作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就必须笔墨凝练,刻画人物风姿只能抓住一两个侧面去作速写勾勒.其难度在某种程度上未必比中、长篇小.欧·亨利的短篇常以他独具风格的感伤笔调和诙谐轻快的笔锋,去刻画人物和铺展情节,使笔下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并给人以不尽的余韵.《麦琪的礼物》正是这个艺术特色的代表作.裁剪精到的构思,对话般亲切的语言,微带忧郁的情调,使这个短篇在缕缕情感的光束中显露出丰厚的内涵,激发读者对爱情、金钱的价值的思考.作家细致地写德拉无钱为丈夫买礼物的焦灼心情,写德拉的美发,甚至写德拉上街卖发和买表链的全过程,却惜墨如金地避开了吉姆卖金表买发梳的经过.作家可以细致地描写吉姆回家后德拉担心失去美发会伤害吉姆的爱所作的一连串解释,却在吉姆讲完卖金表事之后戛然止住全文.时而细致入微,时而寥寥数笔,读者仍能从那些不着文字之处领悟作家的弦外之音.这种寄实于虚,并兼用暗示和略写的手法,是《麦琪的礼物》所独具的.
(选自《世界短篇小说名篇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