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有哪些危险?(要最完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20:10:10
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有哪些危险?(要最完整的)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有哪些危险?(要最完整的)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有哪些危险?(要最完整的)南极考察的三种杀人气候  危险一:冰裂隙  冰裂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冰缝,是

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有哪些危险?(要最完整的)
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有哪些危险?(要最完整的)

考察队到南极考察有哪些危险?(要最完整的)
南极考察的三种杀人气候
  危险一:冰裂隙
  冰裂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冰缝,是冰川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冰层受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隙.
  南极冰盖上的冰裂隙常深达上千米.沿着冰裂隙向下望的感觉,比站在几十层的高楼上向下看还要恐怖——底下是万丈深渊,根本看不到尽头.冰裂隙两边露出的蓝色冰体,像魔兽巨口中的蓝色牙齿,欲把人吞噬.因此,冰裂隙被南极考察队员称为“地狱之门”.
  距中国南极中山站直线距离约400公里的格罗夫山地区由于冰下地形复杂,冰川流动速度快而不均,因此冰裂隙密布.考察队在进入格罗夫山地区的当天,即遭遇多条宽度不等的冰裂隙,其中一条宽度达1.5米.由于冰裂隙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同周围的雪面几乎毫无差别,考察队驾驶的雪地车通过冰裂隙前毫无察觉,直到第一辆雪地车通过冰裂隙后,跟在后面的雪地车机械师才眼睁睁地看到原本平坦的雪面轰然垮塌,露出一个不规则的大窟窿.
  进入格罗夫山地区后,冰裂隙更是无处不在.在格罗夫山的陨石富集区——阵风悬崖北段,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冰裂隙,宽则1米,窄则十余厘米.考察队员在冰面上行走,必须万分小心.
  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致命危险,在中国南极格罗夫山考察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可怕的名言:你在格罗夫山迈出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但也可能是你自己的最后一步.
  危险二:杀人风
  “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但南极的风能杀人.”这句话初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亲身领教过南极暴风威力的考察队员对此却有着切身感受.
  南极被称为“暴风雪的故乡”,风暴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频繁,也更猛烈,且瞬息万变.这里平均每年有300天会刮8级以上的大风,年平均风速达19.4米每秒.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每秒82米,法国的南极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每秒100米的强风,相当于12级台风风力的3倍.
  此次中国南极考察队进入格罗夫山地区后,便屡遭暴风侵袭,特别是考察队2010年1月1日将营地移至格罗夫山地区核心区——哈丁山附近后,狂风更是昼夜相随.在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里,考察队宿营地附近风力均超过6级,其中多日风力达8级以上,最大一次风力达11级.暴风裹挟的巨量积雪常堆积起近半人高的雪垅,将考察队使用的雪地车及住舱等围困其中.
  研究表明,南极风暴之所以这样强大,是因为南极大陆冰盖中心高原与四周沿岸地区之间是一个陡坡地形,内陆高原的空气遇冷收缩而“变重”,从冰盖高原沿冰面陡坡向四周急剧下滑,到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在海拔1800米至3000米的南极内陆高原,这种下降风尤为剧烈而频繁,而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格罗夫山地区恰恰就位于下降风盛行的这一区间之内.
  狂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温度骤降.医学研究表明,在大风中站立10分钟,人的四肢便会失去知觉,15分钟后皮肤开始冻伤,不足20分钟便会因全身冻僵而死亡.因此,暴风来临时,考察队会调整野外作业时间,确保考察队员的生命安全.
  危险三:白化天
  南极洲的低温和冷空气的特殊作用还能产生一种十分危险的天气现象,这就是令南极探险家们谈之色变的“白化天”.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阳光射到镜面似的冰层上时,会立即被反射到低空的云层,而低空云层中无数的细小雪粒又像千万个小镜子将光线散射开来,再反射回地面冰层上.如此来回反射,便产生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乳白色光线,形成白化天.
  此次格罗夫山考察队进入南极内陆冰盖后,便多次与这样的白化天“不期而遇”.白化天来临时,天地间浑然一片,人仿佛融入浓稠的牛奶里,看不清景物,辨不明方向,视线也会产生错觉,分不清景物的距离和大小.
  白化天是各国极地探险家、考察人员和极地飞行器的大敌之一.遇到这种天气,行驶的车辆容易发生翻车事故,飞机则会失控而坠落,这样的惨痛事件,在南极探险史和考察史上屡见不鲜.1971年,一名驾驶大力神飞机的美国人就在白化天气中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而失踪.
  具有南极考察经验的队员都知道,遭遇白化天时,正在进行野外活动的人应保持原地不动,注意保暖,耐心等待白化天的消失,或等待救援人员前来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