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曹刿论战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21:14:05
求曹刿论战试题求曹刿论战试题求曹刿论战试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求曹刿论战试题
求曹刿论战试题

求曹刿论战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忠之属也
  (8)可以一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
  5.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7.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8.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9.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0.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句中的划线词语.
  (1)公将鼓之
  (2)公将驰之
  2.翻译下面的语句.
  (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
  (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
  5.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第一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7.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参考答案
  (一)
  1-2题答案略
  3.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4.(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交代了战争的性质:是齐国对鲁国的一场侵略战争
  5.(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请见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10.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二)
  1-2答案略
  3.第一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
  第二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4.(1)彼竭我盈(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7.急躁冒进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1.语言 议论 2.A 3.B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B 6.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曹刿论战
  一、本文选自《 》,相传是 时 编写的.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二、词义:小大之狱( ) 小信未孚( ) 公将鼓之( ) 望其旗靡(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再而衰( )既克( )可以一战( ) 彼竭我盈( )弗敢专也( )
  忠之属也( )( )遂逐齐师( ) 神弗福也( )牺牲玉帛( )弗敢专也( )
  三、句义: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彼竭我盈,故克之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8、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四、默写:1、曹刿论战的背景是
  2、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
  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忠之属也的标准)
  5、文中和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是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7、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8、曹刿两次抓住战机,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
  9、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五、理1、,出自本文的成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今义
  2、“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其中“我”指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5、作战时,曹刿和庄公的表现形成了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智慧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说说.
  7、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8、本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9、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0、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 )
  A乃入见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B战于长勺 所欲有甚于生者
  C其乡人曰 其中往来种作 D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一战
  五、拓展:1、你是否赞成“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谈理由.
  2、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谈看法.
  3、曹刿的政治思想用孟子的名言来概括 ,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不鄙,表现在哪里?)
  5、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无矛盾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6、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
  7、本文标题改为《长勺之战》好吗?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8.补出下面句中省略的成分.
  (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9、断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案:一、春秋左传注 春秋 左丘明 齐鲁长勺之战 二、案件为人所信服 击鼓进军 倒下 参与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第二次 已经,……之后 可凭借这个 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独占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类 追赶 赐福、保佑 丝织品 独自占有 1、十年春,齐师伐我.2、曹刿请见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沉着、冷静、谨慎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8、彼竭我盈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9、语言,远谋,鄙五、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2、战争的双方和战争的性质 鲁国 3、(1)是本文的线索(2)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衬托了曹刿的远见卓识4、政治上取信于民5、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7、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为,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士气和实力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8、爱国热情 深谋远虑9、表现在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10、对比 11、A五、1、赞成: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有勇气的一方自然会取胜;不赞成:过于片面,战胜不知靠勇气2、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善于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我认为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因为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5、、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这没有矛盾,二者共同强调了人心所向的重要性.6、曹刿有爱国热情,敢于负责任,有深谋远虑,有远见卓识,冷静沉着,有卓越的军事才能.7、①全文重点是写人物曹刿,而非事件长勺战役②叙事时详写了“论战”,略写了作战.③从记史文章的功能看,落笔的重心在于揭示战争取胜的原因,目的是提供治国方略,以鉴后人.8、曹刿 它(之)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1、有爱国心和责任感.祖国被侵犯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题意,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词语解释:
  未能远谋( ) 忠之属也( )
  公问其故( ) 一鼓作气( )
  2.句子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是什么?
  4.在齐军败走之时,曹刿为什么反对马上乘胜追击?
  5. 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