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诗句谈谈回延安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0:57:02
结合诗句谈谈回延安是如何表达感情的?结合诗句谈谈回延安是如何表达感情的?结合诗句谈谈回延安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是一首感情充沛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无限的热爱,对延安人民无比深厚的感情.诗人采用的形

结合诗句谈谈回延安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结合诗句谈谈回延安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结合诗句谈谈回延安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这是一首感情充沛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无限的热爱,对延安人民无比深厚的感情.诗人采用的形式,是陕北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信天游”,可读可唱;所用的语言,是陕北带有泥土气息的语言,生动活泼.
  诗分五段,第一段写初回延安见到亲人们的激动的心情.开头两句:“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眼睛挡住了…….”诗人这种急于要看到延安的激动心情,一下子就把读者抓住了.只有一个革命者对延安有了血肉相联的感情,才能表现得如此真挚,如此动人.看到了延安,就“手抓黄土”,表现了对延安土地的热爱,而又抓住“不放”,感情又深了一层.又把它“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感情就更深了.这并不是在表现手法上故意如此,而是诗人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回到延安,自然想起过去“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表现了诗人在十年阔别中,对延安无限的怀念.“搂定”二字用得很好,不仅气魂大,还因为是在梦中,怕它跑了,所以要紧紧地搂定,以显出感情的深厚.今天是真的回到了延安,诗人情不自禁地“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意思就是说:我到底回来了!不再是在梦里了.你看:“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延安的山川、村落和红旗,对诗人也有深厚的感情.它们唱,它们笑,它们招手,表现了对诗人的热烈欢迎.同时,从这两句诗中,也反衬出诗人回来的一种喜悦心情.延安的亲人们对他又是怎样呢?“亲人们迎过延河来”,说明对诗人的感情是深厚的,也说明了诗人过去和延安群众的密切关系.诗人在久别重逢之际,千言万语难以表达,“一头扑在亲人怀”这一具体行动,最能表现感情,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给读者的印象是深刻动人的,比千言万语还有力量.
  第二段写回到“家中”后的感想——回忆自己与延安的深厚关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延安培养了自己,怎么能忘记呢:“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通过陕北的生活特点,反映自己与延安血肉相联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概括力很强,概括地反映诗人过去在延安的生产劳动、革命斗争和学习生活.使人读后,可以想象到很多东西.诗人是热爱延安的生活的,为了解放全中国,“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这就把延安和整个革命事业联系起来了.离开以后,用“天南海北想着你”一句来表现对延安的无限怀念.究竟怎样“想着你”?这里没有写,也没有必要写,因为在前段中写了“梦里回延安”,已足够表明对延安深深的怀念了.结构衔接紧凑.感情表达有回旋的余地,并和前面互相呼应渗透.
  第三段写和群众相见谈心的场面.“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诗人与群众亲密无间的关系,实在令人感动.群众来的很多,炕上坐满,窑里围满,可是“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这说明群众还在陆续不断地来.见面的群众挺多,作者并没有一--一去写,只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件:一个是“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为什么气喘得紧?可见他是跑来的,心中急于想看到亲人.作者善于抓住人物表情上的特性,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作者与群众的深厚关系.一个是“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放羊娃当了社主任,这变化多么大.通过农村干部的成长,也可看出农村的变化.一个是“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十年前,这些娃娃刚出世或者还未出世,但也都和大人一样,争抢着来握手,这表现了新的一代与作者难以分割的关系.
  第四段写延安的新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我们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革命圣地的变化,延安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两句诗味很浓,浸透了诗人对这种新的变化.所产生兴奋的情感.
  第五段写延安的历史功绩.你看:“杨家岭的红旗呵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这就把它对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巨大作用概括地表现出来.诗人在结尾突出延安历史功绩的描写,用意在让读者回想过去的延安,看到现在推想将来的延安:“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诗人满腔热情地离开了延安母亲.还期待着重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诗句终了,诗意却未完,其余味无穷.
  艺术特点
  第一,诗作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选取黄土高原和延安的典型事物入诗,洋溢着浓浓的陕北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为适应信天游的形式,诗人在表现手法上恰当使用比兴、拟人、夸张、对偶、迭字等,在用韵、建行、分段时,努力体现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求整齐的特点,增加了民歌味道和表现力.诗人还把“宝塔山”、“延河”、“羊肚子手巾”、“窑洞”等引入诗作,令人想起当年的斗争生活,读起来自然,亲切.
  第二,用比自然贴切,将革命圣地延安喻为哺育诗人成长的母亲,而诗人自己则成为久别归来的儿女.这样诗人对延安的真挚庄重的感情,就具体化作了神圣亲密的母子之情,如此既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力量,又点明了革命者与革命圣地的血肉联系. 、
  第三,叙事抒情完全按照回延安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条理明晰,易于解读,同时也适当采用现实叙述与穿插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含量、情感含量,又使热烈奔放、深沉细腻的情感自然和谐地渗透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