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7:28:34
阿育王的历史?阿育王的历史?阿育王的历史?生平简介  阿育王简介  阿育王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  一生的

阿育王的历史?
阿育王的历史?

阿育王的历史?
生平简介
  阿育王简介
  阿育王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
  一生的业绩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阿育王像
  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后世的传说
  这要从佛在世时说起   佛在世时,入城托钵,一个小孩正在用泥土做游戏,他见到佛陀来了,相好庄严生起了欢喜心,于是他就手捧泥沙做食物想,供养佛陀.佛陀欢喜的接受了他的供养,并且告诉阿难:由于这个小孩今天无所求的真诚的供养佛陀,虽然只是一钵沙土,但以此功德,佛离世后百年,此小儿当作转轮圣王,因果不虚的轮回,从暴君的传奇转变,建立八万四千佛塔佛教史上最有名的护法国王.
  编辑本段从暴君到弘扬佛教的护法名王
  暴君阿育王
  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旃陀罗笈多创立了孔雀王朝,并击败了入侵的希腊人,他的父亲宾头沙罗巩固了这个国家,并向南扩展了国土,累计攻灭了十六个国家.站在祖父两代的肩膀上,阿育王有着有利的创造更大历史业绩的条件.   佛家经典说阿育王从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为并未能体现出这一点.他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来在镇压旦叉始罗城叛乱中立下大功,积累了政治资本.公元前273年父王宾头沙罗病重,阿育王回国争夺王位,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王位争夺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阿育王终于排除了一切反对势力,举行了灌顶仪式(即印度当时的登基仪式).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在即位后仍改变不了他凶狠嗜杀的作风.据说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人间地狱”残害百姓.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   他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曾征服过湿婆国等,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这次战争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事业(最南端的部分除外,历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权能征讨到这里),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事实上,阿育王此时已经镇压了别人的暴乱,并获得了极大的军事胜利.他担心别人会模仿他的军事征伐,对自己的后代不利,所以就吸纳了佛教里面的一些所谓四大皆空,生死轮回等理念推广到别人心里.   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很快就四散瓦解了,说明阿育王的推广佛教并不是很成功,但因是高层统治者亲自推广,故而被佛教组织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作为继续发展扩张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阿育王是被佛教充分利用的对象,但阿育王自己也利用佛教瓦解别人的反抗,算是互相合作,各取所图.
  佛教的护法名王
  我们不妨看一看这时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此时已经有300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 阿育王塔
  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取得了质的飞跃.   阿育王宣布他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他宣布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他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和其他人,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如修桥造路、种树建亭等;要对其他宗教宽容,给予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应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统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阿育王亲到各地去朝礼佛的圣迹,修建佛塔,访问有名的大德高僧,又在全国的名胜地方的大山崖上,刻上佛的教导,使大众都能看到佛的教诲.这些文物至今还在那里屹立不倒,成为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无比瑰宝.
  阿育王倡导的正法
  阿育王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   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顺父母和对待亲戚朋友.   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   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   要对其他宗教宽容,和平共处.
  佛教正法的基本精神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在全国修了84000座佛舍利塔,多次帮助僧团,布施供养三宝.阿育王又派许多大德高僧,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弘扬佛教,这些传教高僧及大臣,东从缅甸,西到埃及、希腊,都有他们的足迹,由于阿育王后来翻然悔悟,并且积极的爱护人民,保护生命,护持佛教,所以他被当时及现在的人们尊为——护法名王.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枕着“护法名王”的尊号离开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国祚不长,在他死后只延续了半个世纪便告终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是,由于阿育王对佛教的支持,使他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编辑本段阿育王事迹
  佛灭百年之后,印度孔雀王朝开拓者旃陀罗笈多君王之孙出生,当时其母觉得的自己在生活上不顺心的遭遇尽除,就给他的儿子取名为阿恕伽(无忧).所以阿育王又被称为“无忧王”.公元前273年父王宾头沙罗病重,阿育王为争夺王位杀死了众多同父异母的兄弟,经过四年血腥激烈的拼杀,最终夺取了王位.   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在即位后仍改变不了他凶狠嗜杀的作风.据说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人间地狱”.他又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虽说战功赫赫,可他也残忍无比.为了不断扩充所辖版图,他亲率大军攻城掠地,屠杀无辜百姓.公元前261年他率军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夷了南印度的一个城市.   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因为他深深感觉到:武力的征服,幷不是真正的胜利;使每一个人都能沐浴佛化,思想行为都能符合佛的教导,战胜了每个人身心的罪恶,这才是真正的胜利——正法的胜利.   阿育王宣布他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他宣布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石柱法敕.   阿育王曾亲到各地去朝礼佛的圣迹,修建佛塔;访问有名的大德高僧,修建许多大寺院给他们讲经说法.又在国内的名胜地方,把佛经刻在大石崖上,使人民都能知道佛的教导.有些石刻至今仍然保存,成为印度佛教史上宝贵的文献.他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和其他人.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如修桥造路、种树建亭等;要对其他宗教宽容,给予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应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   阿育王在全国修建了84000座佛舍利塔,多次对佛教僧团施舍大量的土地与财物.据南传佛教经典所记,由于阿育王大力供养佛教僧团,6万外道混入佛教,以致首都鶏园寺的比丘7年没有举行布萨(每月举行两次的忏悔仪式).为了消除僧团的混乱,阿育王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第三次结集,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法会,重新整理佛教经,赶走外道,幷编纂了《论事》.结集后,阿育王又派许多大德高僧,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去宣传佛教.这些传教大德与正法大臣,东从缅甸,西到埃及、希腊,都有他们的足迹.当时佛教徒认为他是个理想的国王,尊为“护法名王”.
  编辑本段阿育王的治国
  治国方针
  阿育王的治国方针是基于佛教的精神,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他的这种政策并不是空想主义的,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对于羯陵伽国的征战虽然对其惨状深有感触,但是仍然将其土地编入了帝国的版图.他虽然禁止杀生,但是没有废除死刑.   他虽然是佛教徒,但是对其它宗教也很宽容,容许它们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传统.
  孔雀帝国
  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帝国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编辑本段阿育王的家庭
  家庭已知的妻子:   善无续(Asamdhimitra) 帝失罗叉(Tisyaraksa,传统上被认为是反面人物)   子女:   鸠那罗(Kunala) 摩哂陀(Mahendra)
  编辑本段阿育王塔佛顶骨舍利
  2010年6月12日是世界文化遗产日,上午9时15分,在海内外108位高僧大德的见证下,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被打开,佛顶骨舍利在南京栖霞寺重现人间.央视等进行了现场直播.   上午8时40分左右,七宝阿育王塔和金棺银椁运到栖霞寺,途中由全副武装的武警押运.   上午9时15分,108位高僧大德齐集栖霞寺,为迎请佛顶骨舍利举行盛大的开启、开光法会.法会后,由高僧出面,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将被请出,随即移至特制的恒温恒湿密封盒里保存,并将在栖霞寺法堂供奉一个月.   2008年7月,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发掘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乃当前中国至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阿育王塔.据验证,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等稀世佛教圣物,距今已有千余年,是世界现存唯一的佛顶真骨舍利.   释迦牟尼,是被称为佛祖的传奇人物,相传,佛祖去世后,遗体在古印度拘尸那城南火化.弟子在灰烬中,发现了一些奇异的结晶体,就是这些神奇的颗粒,被弟子们称为“舍利”.   然而,他在世界上的影响,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之一,就是阿育王.《佛教字典》对于阿育王的介绍,太冷冰冰,在里面,你所看到的阿育王,他跟每一位有着庞大王室家族中的血性青年一样,他年轻时征战杀戮,残忍灭兄,统一了印度,当上了孔雀王朝第二代国王,并皈依了佛教.2001年,印度投资最大的史诗电影《阿育王》当中,年轻英俊的王子有着美丽却伤感的爱情.了解他大概的生平,再看这部电影,这个生活在远方又跟我们相距很多很多年的人,显得充满生机.   根据记载,在阿育王当国王期间,他后悔自己率领军队参加战争的残酷,因此,不仅自己受了五戒,还把佛教立为国教,在释迦牟尼身后,他又号召世界上都不要发生战争,把自己分到的佛祖舍利分给各个国家,一夜之间,在世界上建立84000座寺塔.这,就是佛祖舍利分散的起源.而且,唐代佛家经典著作《法苑珠林》里认为,某种意义上,因塔下都是阿育王为奉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造,所有这样的塔,都被称之阿育王塔.不过,因为电影的通俗易懂,如果想了解这个在印度“知名度”不亚于“泰姬陵”传奇的人物,最好通过电影《阿育王》的情节来感受,特别是它的音乐.19座真身舍利宝塔的历史分布尽管时间上,很难衔接,甚至不知道一夜之间万座阿育王塔是怎样竖起,不过,不用去管这些.现在,能看到的,在西安法门寺博物馆的一个展厅里就有“中国古代十九座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宝塔分布图”.这个图,据说是根据《法苑珠林》得来的信息.   在唐代以前,人们只是相互流传阿育王的事迹,而唐代佛教领袖释道世,和朋友们一起,经过在全国大范围的考证,利用10年的时间,写出了长达一百卷的《法苑珠林》,其中,他们就具体列出了阿育王在中国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相继建造的十九座宝塔塔名、建塔时代与立塔的地点.虽然当时全国的佛寺已有“百千”,但释道世认为,只有这19座,是阿育王所造,地宫里有佛祖的舍利.   当时的考证人士都觉得,这19座宝塔虽然先后再建于晋、隋之际,但不是“造新”,皆为“修故”,所以,地宫都没有“动”过,这一点,已经明显和历史记载不符合.但现在,了解它们的分布,可以为你自己增长一点知识,特别是此次考古的金陵长干寺,是排在第2位的,因为有佛顶骨的舍利,非常尊贵.   很有趣的是,排名前2位的塔中佛舍利,都是刘萨阿发现的,也就是最早在南京“动”了长干寺佛舍利的慧达.前者是在公元282年,比南京的还要早.而排名第一的宁波阿育王寺,是19座中,唯一幸存至今的,所以舍利函一直也没有去动它.   中国有多少已知的佛舍利?   在这以后,从现有资料来看,就没有人再去记录或考察佛祖舍利的历史分布,这只是当时状态的一个“片段式”记录.但进入20世纪后,相关的信息,随着发现或者考古工作的进行,接二连三传来.那么,现在根据多年来的书籍记载和考古发现,可考证有佛骨的塔,又在哪些地方呢?   记者整理了一下,第一,是陕西扶风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1987年发现);第二,是北京灵光寺招仙塔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00年发现);第三,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的释迦牟尼佛舍利(1981年发现);第四,是镇江甘露寺铁塔的释迦牟尼佛舍利(1960年发现);第五,是杭州雷峰塔的释迦牟尼佛髻发舍利(2001年发现);第六,是辽宁朝阳北塔的释迦牟尼佛血舍利(1988年发现);第七,是山东汶上宝相寺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94年发现).这里面,以陕西扶风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最为珍贵,其次,就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它是肉身形成的舍利.   在专家的指导和讲解下收集资料时,记者真是吃惊不小,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佛舍利?据说,是因为当时传媒力量的薄弱,还有考古行动的不公开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基本上,没有非常关注,所以,不少只有当你身为游客去参观的时候,才会“豁然”得知.   因此,这样看下来,南京长干寺的佛顶骨舍利如果真的“面世”,就会成为第8个地方,并且,从“顶骨舍利”的寓意来说,也是级别最高的,那是最智慧头脑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