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动和使动使动是动词吗?意动是动词还是状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4:40:20
意动和使动使动是动词吗?意动是动词还是状语?
意动和使动
使动是动词吗?意动是动词还是状语?
意动和使动使动是动词吗?意动是动词还是状语?
使动与意动用法
首先,使动用法,即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或数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3)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4)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舞”“泣”“闻”“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宾语,成为使动用法.“舞”“泣”即“使……舞动”“使……哭泣”;“闻”即“使……听到”;“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1)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4)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完”“弱”“绿”“固”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后面带了宾语.“完”,即“使……完整”;“弱”,即“使……削弱”;“绿”,即“使……变绿”;“固”,即“使……稳固”.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东”“封”“王”“鄙”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东”,即“使……往东去”;“封”,即“使……成为疆界”;“王”,即“使……做王”;第四句同第三句.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春秋左传》)〔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纪》)(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明白了使动用法的几种类型,什么是意动用法呢?所谓意动用法,即“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常译为"以……为……",或者:认为(觉得)十宾语十意动词,也可以翻译成把(对)十其语十当作(感到)十意动词.因为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常会出现意动用法.常见类型: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1)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4)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小”“异”“耻”“羞”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小”,即“认为……变小”;“异”,即“对……感到奇怪”“耻”,即“以……为耻辱”;“羞”,即“对……感到羞耻”.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2)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4)邑人异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侣”“ 友”“ 鄙”“ 粪土”“ 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侣、友”,即“以……为伴侣,以……为朋友”;“鄙”,即“把……作为边邑”;“粪土”,即“把……当作粪土”;“宾客”,即“以……为宾客”.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掌握使动、意动的区别
1、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
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2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
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简单的说,使动就是别人叫你似的,而意动则是你有意识的行为举动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
全部展开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例6: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
乐:使……快乐。
编辑本段名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例2“王”为意动用法不是使动,译为,认为……为王或把……当王)
例2中两种不同用法的理解是由对该句句子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如果理解为成功后的君主为王,则为使动用法,若理解为成功后大家认为他为王,则为意动。
所以有判别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还需要自己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
编辑本段形容词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编辑本段区别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
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语法区别
1.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省略宾语。
2.谓语灵活性不同。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属于词类的活用范畴。构成使动用法的词,一般是动词以及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构成意动用法的词,一般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及名词。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谓语的动作不由其前的主语所发出,而是由谓语后的宾语所发出,宾语有兼语的性质。其意就是表动作的谓语在其前主语的客观作用下具有“使(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使(让)宾语怎么样”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
意动用法,也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主语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其意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什么”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什么”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