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围棋时,如果黑棋第一手下天元,然后模仿白棋,这种下法结果如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3:09:41
下围棋时,如果黑棋第一手下天元,然后模仿白棋,这种下法结果如何?
下围棋时,如果黑棋第一手下天元,然后模仿白棋,这种下法结果如何?
下围棋时,如果黑棋第一手下天元,然后模仿白棋,这种下法结果如何?
天元是棋盘的中心,且为棋盘上唯一的非对称点,除天元外,棋盘上的任一位点,我们总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称点.棋盘的对称性是模仿棋存在的基础,而天元是破坏和反制模仿的唯一着点.从开局后模仿棋每一回合(各下一手)的实践结果看,双方的影响值完全相等,即先行的黑方不可能取得先行的效率和利益.如果黑棋先行不选择天元,那么是否选择模仿棋的选择权在白方;如果黑棋选择天元,则选择模仿棋的选择权在黑方.模仿棋中的模仿和反模仿研究,是围棋棋艺还有待挖掘和实践的领域.
模仿棋成功的要领在于:有限模仿.即当对手下的某步棋是“臭棋”或不是当前盘面上最有价值的着点时,立即停止模仿,抢占更有价值的着点.因此,被模仿者较之模仿者更紧张.模仿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战法,早期曾因很难破解而被视为无赖招法.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是下模仿棋的鼻祖.但是,模仿棋真正树立名声应该是由吴清源而起.1929年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吴清源和木谷实交手时,开创了执黑以天元开局后下模仿棋的战法.当时因还没有实行贴目制,执黑先行的吴清源首先占据了天元,以后木谷实下在哪里,吴清源就在棋盘上对称的同样位置落子.采用“模仿棋”进行比赛,这在日本还是第一遭,因此木谷实顿时惊惶失措,如坐针毡.长考频频,简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对付.第一天中午封盘时,木谷实就向裁判嘀咕,说如果再这么一直模仿下去,这棋就没法下了.但裁判为难地说,模仿棋没有违反规则,裁判无权干涉对手的下法.结果这盘棋吴清源模仿了63手后开始变着,模仿结束时黑棋形势不坏,模仿战略获得成功.最后因黑棋出了恶手,白棋才得以三目胜.此战一经见报,舆论为之轰动,赞成的认为不失为一种创举,反对的则认为是失去了围棋的艺术性,争得不可开交.但是,后来人们都认同了模仿棋也是一种战术而非耍赖. 吴清源在其自传中说:“难忘的对局有很多.1929年和木谷实四段下的一局就是其中之一,因为那盘棋我下了模仿棋.木谷当时有个外号叫‘怪童丸’,是年轻棋手中最厉害的一位.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比赛中,我遇上了木谷.按照普通的下法,我觉得很难赢,就和师兄桥本宇太郎商量下模仿棋.师兄同意了我的想法.所谓模仿棋就是以天元为中心,与对手下的棋形成对称.实际上,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下过模仿棋.我是先手,所以我第一手下在天元.之后就简单了,模仿木谷下的每手棋.现在的围棋规则,因为认为黑棋有先行之利,所以制定了贴目规则.但当时黑棋是没有贴目的,所以根据我的计算,如果模仿棋能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黑棋最终会赢2至3目.木谷感到十分困惑,好几次走出房间,嘴里表示着不满.他显然是不理解模仿棋的战略,早些时候就应该向中央出头.如我设想的那样,开局我的形势一片大好,至63手我停止了模仿,局势是我明显的优势.但后来我一不留神,被木谷下了个妙手输掉了这盘棋.濑越老师说:‘如果模仿棋流行了,可不好办.’我输棋,他高兴,这好像是惟一的一次.输掉模仿棋的那天晚上,我和木谷一起住在日本棋院的二楼.我记得木谷说:‘围棋不会出现两局完全相同的形状,所以每盘棋都应该认真下.’对他的话,我心里十分佩服.”木谷实后来回忆说:“吴君和我下的棋超过了80局,相互都多于一生棋战的一成以上.第一次对局,吴君的天元模仿棋是空前绝后的一局,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的日本高手藤泽朋斋将模仿棋加以研究,开创了模仿棋战法的专门流派,经常在比赛中执白棋学黑棋二三十步棋,弄得对手很头痛.一位记者采访藤泽朋斋时,曾直言不讳地说很多棋手都认为模仿棋缺乏艺术和创造,但藤泽朋斋马上反驳说,他下模仿棋完全是对对手所下棋的判断,一旦觉得对手下的不是好棋,他就马上会终止模仿.因此藤泽认为模仿棋决不是为了模仿而模仿.日本棋手在与藤泽的长期斗争中,发展了一套专门对付模仿棋的下法.一是在适当的时候走“天元”来防止对手模仿,另外还创造了一个“杀手锏”,便是用征子的方法可以破解模仿棋. 当代职业赛事已很难一见模仿棋了,与现代围棋讲究追求高效率不无关系.模仿棋最近之所以又出名,概因在今年的中国名人战中,王雷与俞斌进行八强战时,执白棋的王雷与俞斌走起了模仿棋.俞斌显然对模仿棋缺少思想准备,因此比赛中长考连连.王雷认为,这局棋模仿结束时是白棋稍占优势,只是后来棋局反复,白棋输了.之前,在2005年的CSK杯亚洲四强赛第一轮,“二枚腰”林海峰执白对付李昌镐大下模仿棋,使冷静的“石佛”心烦意乱,虽然林海峰最终输掉了那盘模仿棋,但让李昌镐吃尽苦头,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对付模仿棋上,也是逆转胜. 下模仿棋是要禁受很大心理压力的,跟在别人的构思后面亦步亦趋,不能不说是一种取巧行为,多数高手从心理上对此会有所排斥,所以"模仿棋"未能真正成为一个流派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