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9:55:57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所谓苏联模式,如果仅就其内涵本身而言,那可以从经济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所谓苏联模式,如果仅就其内涵本身而言,那可以从经济和政治这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再次,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即封建农奴主式的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无所不用其极.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总之,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以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而闻名的赫鲁晓夫为例,他自己就又在制造新的甚至超过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据一般统计,报纸刊登斯大林的照片,每年无非几十张,而赫鲁晓夫却年逾百张.1963年达到124张,1964年头10个月里竟刊登140次①,可见,制造和利用个人崇拜,正是苏联领导人用以指挥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法宝.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不可否认,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弊端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上缺乏创新,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
苏共建党伊始,列宁便强调必须重视理论创新.他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但苏共后来未能继承列宁这一思想,反而将列宁主义教条化.其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到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寻找理论依据,对列宁著作教务式的解读和引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的思维模式,缺乏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和应变能力,无法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而丧失了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识别和批判能力.
二、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动摇执政基础
列宁时期曾不断调整经济决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斯大林上台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人民生活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荒,人民怨声载道.勃列日涅夫时期继续延续斯大林的经济模式,到其执政末期苏联经济已呈衰退之势.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也曾试图改革经济增长模式,但也未能摆脱僵化的体制.
三、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官僚腐败,执政体制问题突出
苏联社会的特权阶层产生于斯大林时期,最终形成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战争年代为了稳定干部队伍采取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在战后继续得到巩固.赫鲁晓夫曾通过加速干部队伍流动性的方式以消灭特权,结果却适得其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采取了稳定干部队伍的政策,赋予各级干部程度不等的特权,直接诱发了特权阶层的产生,最终导致腐败成为苏联社会的毒瘤.
四、执政党建设乏力,组织松散,执政资源流失殆尽
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们都曾做过一些执政党建设工作,然而收效甚微.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民主集中制成为造成党内集权专制和官僚主义盛行的罪魁祸首.他主张党员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各种俱乐部开展活动.结果导致改组后的苏联共产党很快就失去了组织的原有优势,变成了拥有多个派别的松散的政治俱乐部,最终在反对派的进攻中败下阵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并不是苏共和苏联的独家产物,而是一种国际性现象,至今仍不同程度地遗留在执政的共产党内和尚在运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因此,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是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对于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是共产党人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丢掉了这些观点和原则,就丢掉了根本,丢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要坚持就必须发展,这就要求执政党在实践的时候,要以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要勇于纠正自己的失误,突破其中某些时过境迁的个别结论,在创造性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这个理论.原苏共党始终停滞在早先的理论基础之上,就难以辨别各种新思潮中的错误观点,更不用提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至于最终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实质上就是各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本国实际,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创造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毕竟,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如果都套用同一种实践形式,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历史证明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不应该有必须共同遵循的模式,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时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经济建设才能得以良好进行,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原苏共党领导人虽都重视经济的发展,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没有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与发展,使其成为桎梏苏联经济发展的沉重枷锁.
再次,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在现代社会里,执政是每一个政党都必定会选择的基本政治目标,对许多资产阶级政党而言,这差不多就是全部目标.而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他们除了有执政的政治目标以外,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社会革命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无产阶级执政党就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围绕着执政问题,认真采取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领导和执政的能力得到真正有效地加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原苏共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始终存在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一系列改组以后,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执政资源、贺驭全局的能力明显变弱,最终步上败途.
最后,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这项战略在苏联演变过程中起了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苏联演变的过程看,由于在苏联国内、苏共内部存在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应力量,他们从内部配合了敌对势力的需要,从而促成了演变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说如果没有内应力量,西方的和平演变势力即便强大,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领导者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应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不留给他们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