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姓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9 14:54:30
有没有人姓洛?
有没有人姓洛?
有没有人姓洛?
有啊,你请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622322.htm
洛姓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姓氏文化
洛[洛、雒,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雒水流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古雒水,即洛河,发源于古广汉郡洛县漳山(今陕西省雒南县华山东麓).
“洛”在古代本写作“雒”,在古籍中所称的雒神,就是洛水女神洛嫔,传说在雒水之滨(雒浦),是雒神经常出没之地.另外还有一条北洛河,发源于今陕西省定边县,东南向流经志丹县、洛川市、蒲城县等地.
古代居于雒水两岸的住民,以地名为姓氏,称雒氏,后省笔简化为洛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妘姓,出自春秋时期赤狄族皋落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在古代夏、商、周族的周围四方,开始出现了很多民族群体.南方和西南方有三苗、庸、蜀、鬃、微、卢、彭、濮、荆蛮、吴、越、巴、夜郎、滇、邛都、隽、昆明、徙、筰都、冉駹、白马;东方有东夷、号称“九夷”,包含吐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东北方有东胡、、貊、肃慎;西北和北方有氏、羌、发羌、唐旄,叿方、土方、鬼方、戎、狄等等.
戎、狄的族种群类很多,有赤狄、东山皋落氏、潞氏、留吁、驿辰、白狄、骊戎、甲氏、肥、鼓、鲜虞、杨拒、泉皋、伊洛之戎、绵诸、绲戎、狄之戎、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林胡、楼烦、匈奴等等.
春秋时期,赤狄族中有东山皋落氏族,属于潞氏部落,为赤狄的强部之一,是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妘姓后裔,在史籍《志氏姓》中记述了这一支为妘姓封于路的后裔.
潞氏部落最后一个执政者名叫“鄷舒”,在史籍《世本·姓氏篇》中记载:“潞,为周文王第十七子鄷侯之后,氏于国,潞有鄷舒,出于姬姓.”
妘姓,为祝融八姓之一;姬姓,为周王族姓,赤狄中显然有祝融集团及姬姓王族支庶的苗裔.
通过频繁的和激烈的竞争,到了战国末期,华族发展壮大了,北狄族的匈奴、百越族系的南越、雒越、闽越,氏羌族系的羌族等一些民族发展和壮大起来,而另一些民族由于军事、政治、经济的失败而衰落了,以至消失.如微、庸、卢、彭、鬼方等,他们可能被别的族体所完全同化而不再见于记载,这也从侧面说明,他们本身的落后,造成了自身特征的完全丧失而被别的民族所同化.这种同化,当时大多是在兼并战争下进行的.楚国在战国期间的竞争中,曾兼并五十多个小国,其中就有群舒、淮夷、东夷、百濮、滇、邓、英、夔、六蓼、庸、陈、蔡、杞、莒、越等;而晋国则兼并了赤狄的东山皋落氏、廧咎如、潞氏、甲氏、留吁、驿辰、白狄的肥、彭、鼓以及陆浑之戎、伊洛之戎等.这众多族体中的一些族体,后来就消失在历史的竞争之中.
赤狄的东山皋落氏在被晋国吞并后,其族人省笔简改为洛氏,逐渐融合到晋国民众之中.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部的分支吐谷浑部破洛那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汉末三国、晋朝时期,五胡十六国中的北方鲜卑族有吐谷浑部,又称吐浑、退浑,是中国西北的古代民族之一.吐谷浑部原为鲜卑族慕容部的一支,先祖游牧于徒河青山(今辽宁义县).公元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即晋太康四年至十年(公元283~289年)左右,鲜卑单于涉归庶长子吐谷浑,因与以母贵继单于位的嫡弟若洛廆(即慕容廆,又作弈洛瓌)不和以及开拓新牧场的需要,率所部一千七百户从辽东慕容鲜卑群落中分离出来,西迁到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地区.
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3年)左右,吐谷浑部又从阴山南下,经河套南,度陇山,至陇西之地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北一带.以此为抿点,子孙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统治了今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北和青海省等地的氏、羌等族,并分衍有数个分支,其中就有破洛那氏部落,居于破洛那(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破洛那氏部落族人后来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的全民汉化政策推动下,汉化改为洛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拓拔部的分支柔然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柔然统治者的世袭贵族而言,无疑是从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的.柔然一个归附北魏的首领阿那瓌曾对北魏孝明帝元诩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元诩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认可.故而,有的史书直称柔然可汗郁久闾社仑为鲜卑社仑或河西鲜卑社仑,说明柔然、拓跋、秃发均有一个共同祖源,皆由鲜卑与匈奴融合而成.
柔然中的乌洛侯氏、乌洛兰氏,在北魏政权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之后,亦改汉字单姓有乌氏、洛氏、侯氏、兰氏者.
二.迁徙分布:
洛氏族人现在主要分布于广东地区.
三、历史名人
洛 宣:明代人,官至贵州都指挥使.正统年间参与征讨麓川,攻鬼哭山,力战而亡.
洛 忠:明代人,幼时丧父,对母亲极孝顺,才智出众,勇力过人,官至清浪参将,保全安南一带平安.以孝友知名,朝中曾下诏书旌其家门.
洛下闳:字长公,西汉阆中(四川省)人.民间天文学家,他制做了一个圆球形状的浑天仪(又称圆仪),用来演示天象.洛下闳的浑天仪尽管还很简单,但它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浑天仪.据说,浑天仪刚做好那会儿,许多人都不相信它能有什么用处,然而,当洛下闳把浑天仪放在地下室里演示的时候,人们都惊奇地发现,这浑天仪上标示的星宿,跟实际天象相吻合.于是,洛下闳名声大振,浑天仪也广为人知.洛下闳的浑天仪,还比西方天文学家太谷氏的同样发明要早三百年.太初元年(公元前l04年),洛下闳与唐都、司马迁、鲜于妄人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洛下闳的成绩是阐明“浑天说”,将“四分法”的《颛顼历》改造为《太初历》的“八十一分法”.一年分四季,二十四节气,正月初一为始,腊月三十为终.这种纪年方法最早始于西汉《太初历》,从此,中国人才得享“只看日历不看天”不误农时五谷丰登的便宜.修订这部历法的就是洛下闳.洛下闳出生在阆中,他弃绝荣华,耗尽一生研究天象.在洛下闳之后,阆中又相继诞生了一系列著名的天文学家,为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四、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
凉 州:为汉武帝刘彻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期改置为州,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其时辖地在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古各一部.
瓜 州:原安西县,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西部浩瀚的戈壁滩上,东邻玉门,西连敦煌,南望祁连,北枕大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安西,是取“国家统一,西方安定”之意,古称瓜州.夏、商、周时为羌戎地,秦时大月氏居之.
【洛姓典故、趣事】
〖洛神的传说〗
在洛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为黄河一大支流)两岸,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洛河女神宓妃(又称洛妃、洛嫔)的故事.
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
这天,大伙儿劳动之余,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来.不巧,这悠扬的琴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到,这个浪荡公子便潜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宫,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这时,后羿来到了宓妃的身边.后羿原是位善射的天神,因射死了九个天帝的儿子,便与妻子一同贬到人间,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仙药,一人返回天宫,便只剩后羿独自留在人间.
后羿听说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气愤,将宓妃解救出深宫,回到有洛氏中间,并与宓妃产生了爱情.那河伯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听说了后羿宓妃之间的恋情,更是恼羞成怒.他化作一条白龙潜入洛河,吞噬了许多田地、村庄和牲畜,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仓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对手,只好跑到天帝那儿去告状.天帝早就知道了所发生的一切,并不向着河伯说话,河伯这下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后羿与宓妃的事了.
从此,后羿与宓妃这对情侣便在洛阳居住下来,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后来,为表彰他们,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宓妃为洛神.洛河两岸的人于是在老城东关兴建了座宏伟的“洛神庙”.洛神宓妃的故事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洛宾王
洛桑
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