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释一下蒲丰投针试验在1777年出小版的《或然性算术实验》一书中,蒲丰提出了用实验方法计算 π .这个实验方法的操作很简单:找一根粗细均匀,长度为 d 的细针,并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1 17:47:07
谁来解释一下蒲丰投针试验在1777年出小版的《或然性算术实验》一书中,蒲丰提出了用实验方法计算π.这个实验方法的操作很简单:找一根粗细均匀,长度为d的细针,并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谁来解释一下蒲丰投针试验

谁来解释一下蒲丰投针试验在1777年出小版的《或然性算术实验》一书中,蒲丰提出了用实验方法计算 π .这个实验方法的操作很简单:找一根粗细均匀,长度为 d 的细针,并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
谁来解释一下蒲丰投针试验
在1777年出小版的《或然性算术实验》一书中,蒲丰提出了用实验方法计算 π .这个实验方法的操作很简单:找一根粗细均匀,长度为 d 的细针,并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组间距为 l 的平行线(方便起见,常取 l = d/2),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将针任意投掷在白纸上.这样反复地投多次,数数针与任意平行线相交的次数.于是就可以得到 π 的近似值.因为蒲丰本人证明了针与任意平行线相交的概率为 p = 2l/πd .但本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概率跟圆周率有关,

谁来解释一下蒲丰投针试验在1777年出小版的《或然性算术实验》一书中,蒲丰提出了用实验方法计算 π .这个实验方法的操作很简单:找一根粗细均匀,长度为 d 的细针,并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
学过微积分的话可以用它来证明.
布丰投针实验:利用概率求圆周率
布丰(Comte de Buffon)设计出他的著名的投针问题(needle problem).依靠它,可以用概率方法得到π的近似值.假定在水平面上画上许多距离为a的平行线,并且,假定把一根长为l<a的同质均匀的针随意地掷在此平面上.布丰证明:该针与此平面上的平行线之一相交的概率为:p=2l/(api) 把这一试验重复进行多次,并记下成功的次数,从而得到P的一个经验值,然后用上述公式计算出π的近似值,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最好结果是意大利人拉泽里尼(Lazzerini)于1901年给出的.他只掷了3408次针,就得到了准确到6位小数的π的值.他的试验结果比其他试验者得到的结果准确多了,甚至准确到使人们对它有点怀疑.还有别的计算π的概率方法.例如,1904年,查尔特勒斯(R·Chartres)就写出了应用下列实例的报告:如果写下任意两个整数测它们互素的概率为6/π2.
下面就是一个简单而巧妙的证明.找一根铁丝弯成一个圆圈,使其直径恰恰等于平行线间的距离d.可以想象得到,对于这样的圆圈来说,不管怎么扔下,都将和平行线有两个交点.因此,如果圆圈扔下的次数为n次,那么相交的交点总数必为2n. 现在设想把圆圈拉直,变成一条长为πd的铁丝.显然,这样的铁丝扔下时与平行线相交的情形要比圆圈复杂些,可能有4个交点,3个交点,2个交点,1个交点,甚至于都不相交. 由于圆圈和直线的长度同为πd,根据机会均等的原理,当它们投掷次数较多,且相等时,两者与平行线组交点的总数可望也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当长为πd的铁丝扔下n次时,与平行线相交的交点总数应大致为2n.现在转而讨论铁丝长为l的情形.当投掷次数n增大的时候,这种铁丝跟平行线相交的交点总数m应当与长度l成正比,因而有:m=kl,式中k是比例系数.为了求出k来,只需注意到,对于l=πk的特殊情形,有m=2n.于是求得k=(2n)/(πd).代入前式就有:m≈(2ln)/(πd)从而π≈(2ln)/(dm)
http://www.zbsyzx.com/bbs/user1/294/archives/2006/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