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外交官了解多少呢?你有想过要当外交官吗?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外交官呢?想当外交官需要有哪些实力和准备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5:14:24
你对外交官了解多少呢?你有想过要当外交官吗?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外交官呢?想当外交官需要有哪些实力和准备呢?
你对外交官了解多少呢?你有想过要当外交官吗?
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外交官呢?想当外交官需要有哪些实力和准备呢?
你对外交官了解多少呢?你有想过要当外交官吗?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外交官呢?想当外交官需要有哪些实力和准备呢?
做外交官是很辛苦的.一般新手上路,会直接被派到非洲去实习,貌似是三年.能不能在那里生存下去就看你的造化了.
[走近外交官]外交官生活的酸甜苦辣
到非洲一些地区去工作,生活条件差一些、气温高一些、商品缺一些,这都算不了什么,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肆虐的疟疾和伤寒等病菌病毒.
外交官中的牛郎织女
过去,大家抱怨配偶、孩子随任探亲政策太死板,现在政策放宽了,但并不等于外交官的所有家庭问题都解决了.据统计,在目前驻外人员中,配偶、子女一起随任的仍然属于少数,外交官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多数外交官仍然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在计划经济时代,外交官的配偶如果要出国随任,只要凭着外交部或者其他部委的一张信函,不费什么周折就能获得所在单位的批准,不仅保留人事编制,而且还能 继续领工资.但是,在当今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时代,这种好事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是最讲情面、最通情达理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是一个萝卜 一个坑,你一走就是几年,单位很难为你保留工作岗位,要领工资就更不可能了.至于公司、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基本是借调没门,要走就彻底辞职.这些新情 况的出现,对外交官配偶的随任造成很大障碍.
也许是大男子主义的影响,也许是另有原因,反正,女外交官的丈夫一般很少有人出国随任的,顶多在妻子任期内领着孩子来呆上一两个月.即便是那些克服种种困 难出国陪同丈夫的外交官夫人,她们的心理也是非常矛盾.在使馆里,编外、编内分得很清楚,作为随任家属,虽然与丈夫拿的是一种护照,但在自己名字下面还有 一行注释:某某之妻(夫).这一行字,决定了自己的家属地位.丈夫出门上班,夫人呆在家里,看着丈夫忙忙碌碌,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如果外交官的夫人们在 国内没有什么职业,倒也没有什么反差,但新一代外交官的妻子不仅在国内有工作,而且学历、职称往往不比丈夫差,有些人的职务还比丈夫高.到了国外以后,就 要按照新的身份调整自己的角色,这对很多夫人是很不适应的.
此外,现在国内单位人事方面的变化太快,经常进行精简、重组,夫人们呆在这里,心里也不安生,经常要和单位联系联系,生怕丢掉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
教育孩子成问题
尽管现在政策允许外交官的未成年孩子随任,但要真的把孩子带到国外读书,还会遇到很多回避不了的问题.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条件比较好,不少中国外交官 最近两年真的把孩子接到当地上学,看着孩子在当地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既高兴又忧愁.一个初中学生的家长说:“如果我能在这儿长期干下去,哪怕是七年八 年,孩子考上大学,我就可以放心地回去了.可是按照惯例,外交官的任期一般不超过4年,到我该回去的时候,孩子还在读高中,是把孩子留下还是带走?这就是 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把孩子留在国外吧,既没有监护人,也不符合政策;在国外读书读到一半回国,也很难重新适应中国的教育体系体制,弄不好最后出锅的就是 一碗夹生饭.”
如果说在发达国家工作遇到的是进退两难的问题,那么,在更多的“艰苦地区”工作的外交官,倒是想都不用想这个问题.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生活条件十分恶 劣,教育水平能有多高可想而知,中国外交官说什么也不会把孩子带到这儿来上学,就算政策允许的探亲待遇,他们的孩子也很少有人享用.按照目前的惯例,从北 京前往非洲大部分地区,要从法国的巴黎或者德国的法兰克福中转,一些外交官舍不得放弃探亲机会,又不愿让孩子到非洲,于是想出一个折衷的办法:给孩子办好 去非洲探亲的全套手续,利用中转的机会让孩子在欧洲转一转,然后就让孩子打道回府.
在黑非洲:久病成医
同样是外交官,一个到欧洲的法国,另一个到非洲的几内亚,说的都是法语,但他们过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了解外交官的生活,不要眼睛只盯着欧美,也应该多看看那些常年战斗在艰苦地区的外交官,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到的感慨.
那么,到底哪儿最艰苦呢?老刘今年50多岁,曾经在非洲干过两任,最后一次是在一个西非国家.提起那段经历,老刘至今感慨万千.老刘告诉记者,到非洲尤其 是到黑非洲地区去工作,生活条件差一些、气温高一些、商品缺一些,这都算不了什么,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肆虐的疟疾和伤寒等病菌病毒.由于常年高温、潮湿等 原因,在那些地方,要挡住蚊子的袭击实在难以做到,即使没有被蚊子叮上,也保证不了绝对安全,因为弥漫在空气中的疟原虫细菌,不知不觉就会侵入人体,进入 血液之中,这种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旦病菌侵入,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或冷或热的异常反应,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摆子”.
俗话说:久病成医.中国使馆内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经验,教会了外交官一些自我诊治的基本技能,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大家一清二楚.一旦发现病情严重,使馆就 会赶紧把病人送到中国医疗队去,注射对付疟疾的专用药物喹宁.老刘说,他在出国前,能打的预防针都打了,但一个任期下来,还是没有躲过“打摆子”,而且还 不止一次.在那个地区工作的中国外交官,没有染上传染病的实在是太少见了.一位年轻外交官结婚不久被派到非洲工作,他的新婚夫人随后来探亲,结果没过多久 她就染上了疟疾,不得不提前回国.
不过,在艰苦地区工作并非一无是处.在非洲工作两任时间,给老刘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当地人对中国的真诚感情.老刘说,别看中国离非洲距离遥远,但中国在这 里的影响非常之大,在很多地方甚至超过因历史原因对非洲拥有传统影响的个别欧洲国家.中国政府援助的体育场、医院、政府大厦等标志性建筑,是中国人民对非 洲人民无私帮助的真实写照;中国医疗队深入基层,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当地人非常清楚,中国对非洲提供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条件, 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所以,多数非洲人总把中国人当“自己人”相处.在黑非洲,不管你遇到什么麻烦,只要周围的人知道你来自中国,就会热情地伸出援助之 手.
在拉巴斯:随时准备吸氧
老刘对记者说,所谓的“艰苦地区”,并非只有非洲,实际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非洲”,只是各有各的苦法儿罢了.比如南美的玻利维亚,也是外交官们公认 的艰苦地区,原因是那里的海拔实在太高,首都拉巴斯的海拔将近4000米.对于来自中国的外交官来说,高原缺氧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最大障碍.据说,从平原 上来的人,在这里连呼吸都费劲,要是患了感冒鼻子不通气,只用嘴呼吸会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长,肺部会发生变形,就是身体健壮的年轻小伙子,时间长了也受 不了.
为了解决大家的“呼吸”问题,使馆专门配备了吸氧设备,如果谁感觉不对劲儿,马上吸上几口,多少也能缓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在战乱中建使馆
其实,要找外交官生活、工作艰苦的例子,不用到非洲,也不用去美洲,在中国的周边地区随处都可以找到.中国驻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8个使馆,都是在苏联解体以后新建的,用一句话来形容建馆初期的条件,那就是“一个比一个差”.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亚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国,局势动荡,时不时真刀真枪地干仗,坦克、装甲车在首都的大街上对射的场面也不鲜见,暗杀更是犹如家常便饭.
1992年春天,中国陆续与这些从苏联刚刚独立出来的国家签署了建交协定,第一批中国外交官就在战火的伴随下踏上了这片土地.肩负建立大使馆神圣使命的外 交官抵达目的地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个安全的落脚之地.据一位当时在这里工作的同志回忆:“这里哪有什么星级饭店,能找到一个有水有电的地方就算不错 了.白天还好过些,到了晚上,街上一片漆黑,偶尔还能听到枪声,真挺吓人的.”由于当地条件的限制,选定使馆房舍很难达到我们的要求.比如,中国驻阿塞拜 疆使馆在1999年以前,一直是在巴库的一个旅馆里办公,由于没有独门独户的院子,国旗只能插在一个房间的窗户上.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中亚、外高加索 地区的使馆馆舍不管是临时的还是长久的,总算有了着落,但大部分外交官还是不得不在当地居民区里临时租房,用的是房东的家具,睡的是房东的床,说不定房东 手里还有一把钥匙,随时都有破门而入的可能,乞丐、醉鬼半夜敲门就更是家常便饭.这位外交官对记者说,那时候就盼着有机会到莫斯科出差,一是可以顺便采购 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二是可以在那里痛痛快地洗个热水澡.
外交官没有隐形收入
说起外交官的工资待遇,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1994年出台的驻外人员工资体制改革,是改善外交官生活待遇的一个里程碑.一个外交官对记者说:“过去, 我们中国外交官的工资少得可怜,人家提起这个问题,我们怕人家笑话,都不敢说实话,上街喝杯咖啡都得先看价格再作决定.”那时,一个中等级别外交官的外汇 补贴,每月只有几十美元,4年任期结束的时候,用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那点钱到免税商店买个电视机,就算是不错了,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积蓄.
刚刚实行外汇工资制的时候,外交官的工资比国内机关干部的工资要高出不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交官工资与国内同类人员收入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驻外工作的工资优势也随之一天天降低.
据记者了解,使馆工作人员除了工资,就再没有其他任何收入了,甚至连医药费、房租、水电都要从工资中支出.驻外人员没有奖金,没有什么补助,也没有任何创收的途径,更不像国内一些单位动不动就发点东西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