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6:10:18
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
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
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
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示意图 亦称“断层地震”.
地震的一种,由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
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当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其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大,因此,是地震研究的主要对象.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有关构造地震的成因理论,最主要的有断层说、岩浆说和相变说等.
构造地震的类型
(1)孤立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能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2)主震----余震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3)双震型地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4)震群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
我国地处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交界处,所以很多地区地震频繁,比如这次的汶川地震就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
全部展开
我国地处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交界处,所以很多地区地震频繁,比如这次的汶川地震就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