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随笔:雍正为什么会杀年羹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20:27:26
读史随笔:雍正为什么会杀年羹尧?
读史随笔:雍正为什么会杀年羹尧?
读史随笔:雍正为什么会杀年羹尧?
年羹尧出身地位显贵的皇亲国戚、官宦之家.他自幼读书,很有才华,兼有一身武功,可谓文武全才.他为人聪敏豁达,能说会道,办事能力极强.不到30岁就被康熙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年羹尧对此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
康熙的传位之争,可谓同室操戈,兄弟相残,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在各皇储争夺皇位时,年羹尧慧眼如炬,为主子四阿哥胤禛出谋划策,四处游说,深受青睐;更使胤禛高兴的是,年羹尧还将自己的亲妹妹献给了他,以示忠诚.为此,主仆二人曾发誓,无论死生定不相负.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果然倍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独掌军政大权,成为雍正新政权的核心人物.他的妹妹也被雍正封为贵妃.
此外,年羹尧虽远在边陲,雍正却让他参与朝政.重大政事和人事任免,常常征求和采纳年羹尧的意见.在生活上,年羹尧及妻子得病,雍正都关照再三,赐送药品,对他的一家也是关怀备至.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取得“青海大捷”入京觐见,雍正喜出望外,加封太保、一等公,赐给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使“年大将军”的威名享誉朝野.年羹尧在京期间,与马齐、隆科多一同处理军国大政,俨然成了总理事务大臣.不仅如此,雍正还深情地对年羹尧说:“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足矣.”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雍正和年羹尧的关系如此亲密,却很快将他赐死,不能不引起众说纷纭.在年羹尧死因的诸多分析中,有人说他是因参与了雍正矫诏夺位,知其机密而被杀;有人说他是因骄横跋扈,功高震主,拥兵自重,密谋造反和所谓文字之祸等原因被杀.我以为这些都是捕风捉影或不足为据的.那么,雍正为什么会杀年羹尧呢?愚以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需要”.雍正登基伊始,面临的是“内忧外患”,皇位不稳.因其平时个性急躁易变、刻薄挑剔,做皇帝时几乎是一个“孤家寡人”.为了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八王爷等一批“心腹大患”,他只有不断地扩大年羹尧的军权,让其显赫一时,才能有效地稳定帝位,制约可能发生的“动乱”.一旦龙椅稍稍坐稳,以乾纲独断自居的他便开始思考:作为一国之君,为了江山稳固,中兴大业,就必须要把军权和财权牢牢掌握在自已的手里.也就是说“最高军事统帅”必须由自已或没有野心的亲信担任,方是万全之策.再说,继续让年羹尧拥有这么大的势力,万一哪天为八王爷所用,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只是,此时的年羹尧已是军权独揽,权倾朝野,明着让他交出军权,显然对内对外都不好交待,说不定还会惹出什么乱子来.因此,雍正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只有借机杀了年羹尧,军权才能不动声色顺其自然地收回到自已手里,而且还能杀一儆百,极大地震摄朝野,进一步巩固他的帝位,这不能说不是一个一石数鸟的上策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无毒不丈夫”,为了大清江山和他自已帝位的巩固,年羹尧的人头成了雍正巩固政权的“需要”,剩下的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了.行文至此,不由慨叹,“蚌以珠剖,年以权亡”,两代功臣名将年羹尧实在是“成在军权,败在军权,死在军权”啊!
二是“自讨”.当然,雍正心里十分清楚,要杀年羹尧也并非易事.既然杀机已起,雍正便进一步对年羹尧设圈布套欲擒故纵.一方面继续以“感恩”的姿态对其褒奖吹捧,让他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另一方面也对他的一些不守臣节,目无君上的行为进行规劝,以让天下人知道他的良苦用心.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示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告诫他作为一个功臣,一定要严于自律,谨慎行事,才不至于由功臣变为罪人.雍正也知道,此时已是趾高气扬志得意满的年羹尧一定会把他这些话当成耳边风.果然,年羹尧回到西北,变本加厉、专横跋扈,以至发展到越权干政,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乱劾贤吏,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的“年氏小集团”.除此之外,他作威作福花钱如流水,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巨.更为严重的是,他在西安总督府时,装饰衣着四爪龙、蟒袍,与宫廷相似.在与督抚、将军的往来中,擅用令谕,模仿皇帝语气.对待内外官员狂傲无礼,他给人东西叫“赏赐”;属员道谢要说“谢恩”,新官报到要称“引见”.他还把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留在身边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就是皇帝的女婿阿宝入见,也要行跪拜礼.须知,古往今来盛极而衰,年羹尧做人做事做到这个份上,自然引起朝野上下一致公愤.此时,他不仅把脖子完全伸进雍正设下的绞索里,而且还落下了一个天下“第一负恩人”的骂名.
人无自知之明,岂避飞来横祸.上帝让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雍正和年羹尧一个是“需要”,一个是“自讨”,时机终于成熟,雍正也就立马下手了.当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时,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年羹尧青海战功,格外开恩,赐他狱中自裁吧.只可叹名将年羹尧果然应了“自古功臣无好死”这句老话,顷刻之间便家破人亡身败名裂.
对此,雍正还故作姿态,作出一付不得已而为之的样子.《雍正朝起居注》三年七月十八日云:“朕辗转思维,自古帝王之不能保全功臣者多有鸟尽弓藏之讥,然使委曲宽宥,则废典常而亏国法,将来何以示惩?”
年羹尧的被杀,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在封建专制下,帝王的“需要”高于一切,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无论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所有一切都得服从专制的“需要”.此外,我们也许还可以看到,人生在世,当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戒骄戒奢,不做超越本分的事情,方能保持晚节.
追古思今,长叹不已.只可惜“以史为镜”也并非易事,多少历史的悲剧惊人地重复,怎不让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