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必修一二历史知识点质检用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5:00:10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二历史知识点质检用的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二历史知识点
质检用的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二历史知识点质检用的
第一单元
1.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商周:耜,石锄,石犁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具,推广牛耕
西汉:耦犁,犁壁的出现
隋唐:曲辕犁,犁评
2. 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集体劳作
春秋战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一家一户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精耕细作)
3.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容易破产(脆弱性)
4.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夏商周:青铜为主,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铁器开始
汉:高炉炼铁,炒钢(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南北朝:灌钢法
南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宋,明清:盛起
瓷都:江西景德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缎成为清朝丝织品代表
5.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秦汉:多推行重农抑商
隋唐:大运河开通,柜坊和飞钱问世
两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人群体叫“商帮”.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
6. “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
1.迪亚士的航海活动的发现好望角
葡萄牙支持,最先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2.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从欧洲前往美洲
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刑场的意义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
4. 荷兰殖民扩张
东印度公司(以侵略为目的),占领马六甲,锡兰,现印度尼西亚一带,台湾
5. 英国的殖民扩张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占领西班牙,荷兰,法国,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6.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与掠夺
7.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飞梭出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研制蒸汽机.工场变成工厂
8.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创制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三轮汽车.莱特兄弟的飞机.电气时代.
9.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联系更加便捷.)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19s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的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亚非拉送粮食和原料到工业化国家,工化国产的工业品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亚非拉美洲基本沦为殖民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输出产品,掠夺原材料,直接向殖民地输出资本,他们工业发展艰难.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三单元
1.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领地位
2.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 近代中国足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经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4.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后,欧洲列强忙于站正,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5.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列强对华的控制.军阀割据,关卡林立,税收沉重,外国资本主义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竞争优势,并享受在华特权.
6.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的产生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第四单元
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6.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7.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 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第一批经济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
9.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多层次全方位性,宽领域性
10.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改革进入关键期.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我国与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使我国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为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第五单元 书64 探41
第六单元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生产资料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纽约股票市场的倒闭
2.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巨大
影响:经济危机激化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激化了各国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站战..
3.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在经济危机爆发时(一些国家例如德国,面对经济危机,是实行法西斯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国是实行新政,根本原因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直接目的是缓解经济危机.
4.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5.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最根本的是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而且还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和美国共产党的革命.
稳定了社会秩序,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大大增强.
7.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在生产力方面,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且出现“新经济”.在生产关系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国家职能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职能(福利政策)
第七单元
1.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式
国内战争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心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重工轻农
4. “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必须重视农业基础,保证农业轻重的协调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5. 赫鲁晓夫改革
重农业
6. 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工业
7. 戈尔巴乔夫改革
重经济
8. 社会主义改革的
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八单元
1.“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 欧洲联盟
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在罗马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欧共体,加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
4. 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简历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后美国积极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5.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澳大利亚等12国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同年中国加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货币壁垒.成员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和历史差异,对发展有一定影响
6.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和客观上存在的分工使得发展趋势为集团化
7. 世贸的由来和发展
95年世贸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8. 中国加入世贸及其影响和作用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晚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史,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但加入世贸也带来压力和亚军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9. 世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关贸总协定:缓解了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世贸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繁荣.世贸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效果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1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