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1:17:40
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改革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由来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由来
(一)“社会主义”的来源
1、“社会主义”一词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社会主义”则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三)早期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国际)
1、1848年欧洲革命的历史经验
2,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
(一)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
(二)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
(三)30年代后期到1949年
(四)从50年代开始到当代
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简述
(一)议会选举上台执政,百年梦想变成现实
(二)越、老、古:搞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成共识
(三)拉美:左翼纷纷上台执政,社会主义思潮激荡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苏联建国后的特殊国情下形成的.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一)自卫战争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战争期间,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经济政策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一,粮食摊派制.十月革命胜利后马上颁布了土地法令,废除土地私有制,禁止土地买卖、出租和抵押.全部土地、地下资源和水域收归国家所有,免除了农民的一切债务,农民无偿获得土地.1918年,为了战时需要,打击富农和投机倒把分子对粮食收购工作的破坏,决定实行粮食垄断制.粮食的收购与供应统一由粮食人民委员会经营,农民的余粮必须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为了保证前线和后方的起码供应,1919年苏维埃政府实行粮食摊派制.国家确定粮食最低需要量,然后逐级分摊直至农户.
第二,加快所有制改造.在对银行和大工业企业实行强行国有制以后,又决定将小企业和私人零售商店收归国有.同时扩大了国家专卖商品的范围.这样,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就基本完成了农业以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实行主要食品和日用品配售制,准备取消货币.1920年1月撤销了人民银行,实施职工免费从国营和合作社分配点凭证领取食品、日用品和燃料,以及免费使用通讯设施,免收职工的房租、水电费、煤气费、洗理费.经济生活几乎完全实物化.
第四,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1918年11月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工农国防委员会,领导全国战时经济工作.它拥有广泛的权力,对于它的决定,各级主管部门和机关以及全体公民必须严格执行.国营企业实行总局制,企业的生产由总局确定,原材料、燃料由总局供应,产品由总局分配,现金支出由国家拨款,货币收入上缴国库,企业成为完成任务的生产车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措施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反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1920年底,苏维埃国家取得了国内战争的彻底胜利,但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1/7,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2/3,国内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的海军基地发生兵变,农民骚动到处可见,政治危机严重.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1928年,苏联进行经济恢复.1921年俄共代表大会通过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是经济政策转变的标志,此后推行的经济政策,被称为“新经济政策”.
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时,一方面肯定了它在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方面的功劳;另一方面也承认,由于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为了恢复经济,克服危机,列宁决定使用“退一步是为了向前进”的与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的“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用粮食税代替农业税,放松国家对粮食、酒及其他农产品的垄断贸易,允许农民纳税后的所剩余粮进入自由市场;
(2)恢复消费品市场,建立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允许私人小零售商业的存在;
(3)允许小私有经济存在;
(4)指定并实施吸引内外资的政策,允许合资企业存在.
由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苏联的经济逐渐恢复.到1926年,农业生产基本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工业生产则在1927—1928年度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平.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三、苏联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公有制经济结构的全面建立
(二)向计划经济体制的过渡
(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具体说,苏联的计划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组织.实行三级管理(部——总管理局——企业)或两级管理(部——企业).在这种体制下,部门管理机构起着决定作用,国家通过各经济部“垂直”管理全国企业.
第二,计划管理.计划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计划机构手中,所下达的计划任务的范围包括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计划指标多达上千种.’
第三,物资管理.实行国家计划分配,分配方法包括:(1)统配制,即计划调拨;(2)集中计划供应制,即根据各部的中央销售机构制定的产品分配计划供应物资;(3)非集中的计划供应制,即由地方政府或中央管理局的地方销售机构和计划机构直接计划和分配物资;(4)企业自筹制,即企业在自己的附属单位生产供自己使用的材料和燃料.
第四,价格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即大量生产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价格都由苏联政府制定,其他产品价格则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企业经济核算.实行国家计划范围内的经济核算制,即经济核算与国家经济计划结合进行.
第六,工资管理体制.实行按工人的熟练程度、工作性质、劳动条件和生产特点等制定的工资等级制.
苏联的计划管理体制,形成于国家工业化时期.一方面,这种计划体制对于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国家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管理体制是在单一的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的,忽视商品货币关系,忽视市场作用.在苏联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任务以后,这种体制的弊端就开始逐渐暴露.事实上,改革任务已经提了出来.
但是,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正陷入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危机过后的长期萧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资本主义相形见绌,所以当时计划管理体制的有效性没有被怀疑.
四、东欧国家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建立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一、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体制改革
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是第一个试图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国家.
(一)“社会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的尝试
(二)“联合劳动”原则——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
二、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措施
(二)赫鲁晓夫之后的渐进式改革
三、苏东巨变及其思考
苏东剧变:当代国际阵营的重大变化.1989—1991年是人类世界史上的重要时段:
1,冷战结束.也就是说持续几十年的雅而塔体系结束了.使人们摆脱了核战争的阴影.
2,市场原则向全世界推广.1992年中共14大正式确定市场原则,这是一个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庞大系统,不仅是商品的平等流通,更是观念上的.
3,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和解体.集权制在社会生活里是失败的,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社会团体的作用.
特点:1,范围广.从波兰开始,到东欧,到苏联,再到中国.连法国大革命也比不上.2,时间短.1989年1月到90年底,91年苏联解体.3,和平方式.只是在罗马尼亚有一点冲突.
原因:
1,十月革命的发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状况,超越了历史阶段,卡夫丁峡谷 跳不过去,再加上斯大林模式的集权.——以叶利钦为代表.
2,十月革命是必然的,原因是保守派反对改革.——戈尔巴乔夫.
3,社会主义的集权制度不适合人类的发展.自由主义取代集权主义是必然的.共产主义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西方学者.
4,斯大林的集权主义造成了苏联社会的无效率.社会主义应该是人类的前途,但模式不对.——西方左翼新马克思主义者.
5,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有其意义,因为斯大林模式的错误才导致了苏联的崩塌,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和斯大林模式的破产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破产.
6,苏联改革后期出现失误,改革的次序颠倒,先从政治体制上下手是不对的,应该先从经济体制上下手,过于激进的改革失败了,而中国这种渐进改革是成功.
现在的主流观点是:是多种原因的综合,是历史发展的插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这种反复是正常的(中宣部).
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苏东剧变提供了人们思考的机会和资料,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苏东剧变为世界带来了和平的希望,对于缓解世界的紧张局势有好处.
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曾经有很高的效率,实行了发展重工业的发展策略.但到了50年代以后没有了效率,70年代大量的资源消耗在了军事工业,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加速发展策略,结果反而减速,甚至负增长,直到95年才缓过来,集权体制积重难返.东欧国家基本相似.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政治上:党政不分,党权过大,削弱了政府的职能,但同时又没能加强党的建设.首先,阶级斗争扩大化所造成错误的影响,它伤了苏联一代人的心,所以在剧变时没有站出来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其次,苏联在理论界的一些错误:全民国家、全民党、全民军队,这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矛盾的.再次,民族矛盾尖锐,但苏联恰恰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最后成为导火索.1922年建立苏联本来是历史的进步,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列宁倡导的民族平等和联邦制没有得到贯彻,人为的民族融合是行不通的.第四,共产党深受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特别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达到了高潮.本质上应该是教条主义和封建主义.终身制、个人崇拜、任命制等等这些都是封建主义的东西,而不是社会主义所应该具备的.
教训:1,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应该发展好民族经济,共同繁荣.并且这往往是和宗教问题联系到一起的.2,要不断进行改革.3,应该把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放到第一位,这是第一位的.4,应该加强党的领导.
四、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深刻影响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解决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的矛盾,极大缩小了贫富差距.
(3)通过土地改革,使政府的权威和组织动员能力空前提高.
(4)消极影响.一部分地主和富农所经营的规模经营、商品生产,有适应生产力的一面,结果受到破坏.此外,无偿没收地主和富农的土地和财产进行平均分配,从观念上极大地冲击了私有制,助长了人们靠政治运动和服从政府来保护或提高社会地位的倾向,使许多农民不敢进一步发家致富.
(二)中国农村的集体化道路
1、集体化进程的加快
2、人民公社全面建立
(三)中国计划体制的形成
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改造分散的小农经济.
第二,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四)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早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