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治思想差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09:59:25
中西方政治思想差异中西方政治思想差异中西方政治思想差异试论中西政治思想的差异一、中西政治思想形成的基础不同.政治文化形成的最主要基础是自然与社会基础.首先自然地理环境对中西政治文化有影响.我国的汉文化

中西方政治思想差异
中西方政治思想差异

中西方政治思想差异
试论中西政治思想的差异
一、中西政治思想形成的基础不同.
政治文化形成的最主要基础是自然与社会基础.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对中西政治文化有影响.我国的汉文化发源于西北和中原地带,自然环境适宜于农业,我国又是地处西北多山,北部为大沙漠,东南面临大海,影响了对外交流,这就决定了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而西方国家的文化大多发源于海洋附近,人们面对大海,以海为生,较早从事海上贸易,因此在文化形态上比较开放.
其次是中西方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是以自给自足为经济特征的.而西方较早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是不同于中国臣民文化的公民文化.
再次是中西方的社会政治生活结构.社会政治生活是一个民族政治文化的直接基础.在我国古代以小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血缘关系长期影响着我国社会,长期保留了专制思想和家族观念,人们对君权的认同,清官思想的保留,家长作风的存在,都是其表现.而在西方君主立宪制或三权分立的国家中,人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束缚,呼唤理性和人的自由.
二、中西方政治思想的治国之道不同
所谓治国之道也就是治理国家的政治思维.
首先,中国寻道,西方穷理.中国最终形成了儒家主流政治文化的治国之道和做人之道.而源于希腊的西方文化是追求科学理性.
其次,中国对治国之道的探寻和西方对国家本质的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国历来关注治国之道,追求德、礼、政、法的统一结合,强调以民为本.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民本主义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力的现象不能不有所遏制,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崇尚理性主义,注重政体研究,对公民的“自我”表现关切,另外政府保障公民对人权的追求,强调法律统治的重要性.
三、中西方政治思想中政治体制的建立思路不同.
中国政治体制设计的导向则适应中国国情采取一元化,中国早期国家如夏商周无一例外都是巫——王合体的一元权力结构.这种君主被奉为神一样的地位并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权力结构形式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形式的基础,并延续到封建社会结束.在这样的社会中皇帝拥有国家的一切权力,立法权制法权司法权都由一个权力中心―――君主所有.
西方政治体制设计的导向一直实行多无化,西方政治体制中几乎没有单一权力所属的独裁体制.古希腊城邦的例子是多元化的典型体制.孟德斯鸠巨著《论法的精神》中关于"权力分立"的观点可谓家喻户晓,成为西方社会共识.政治体制建立思想的不同形成了中西在政治局面上表现为一统天下和分立主义的不同.
四、在政治权力认知方面,中西政治思想存在差异.
中国有“家天下”的传统认识.中国更重视统治集团与官僚队伍的自身制约.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家天下”认识.
而西方政治更注重“公共权力”.在政治权力监督意识上,西方强调权力分立与制衡.
五、治国基本方略问题上中西方政治思想存在差异.
主流和重点各有侧重.
中国主德重德,中国儒家政治文化讲求礼,也讲求法,把礼法关系定位为“德主刑辅”,儒家礼法合一的人治政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注重贤良.其二,注重礼法德刑的关系.强调礼为本、为体、为主,法为末、为用、为辅.
西方主法重法,致力于正义国格的追求.而西方的以法治国思想认为,法律拥有超越时空的权限,法律永远高于人,而不是人大于法.
六、中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众政治角色定位不同.
中国由于农业社会和农民是人口主体的制约,是以个体义务为本位,个体对国家具有强烈依附性.西方则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工业化经济进步,是以个体权利为本位,个体对国家具有独立性.因此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人们对于自己在国家政治体系和政治管理中的角色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子民文化源远流长,因而公众自觉不自觉地认同子民身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诗句,开创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沿袭而成的臣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