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21:22:56
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佛教中的“法”、“色”、“空”是什么意思?基本上可以回答了这个问题.网址如下色是事物,法是天地规律

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
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

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
佛教中的 “法”、“色”、“空”是什么意思?基本上可以回答了这个问题.网址如下

色是事物,法是天地规律,一种真理。个人理解

一切佛理皆为色。。。涅槃为法。。。法为苦海。。。所以佛才能度尽一切众生。。。众生孝天地苦后甘来。。。

狭义之色为眼所见
事物形状大小
广义之色耳闻鼻嗅舌尝身触者
事物质地均属之
若眼见为色
则心意为法
事物与他物之间空间逻辑时间因缘
皆为法之内涵

【色】
 (术语)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之义。变坏者辅变破坏也,变碍者变坏质碍也,质碍者有形质而互为障碍也。是从五根境等之极微而成。又色者示现之义,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而名为色者,以彼有质碍与示现两义,色之义胜故也。俱舍论一曰:‘由变坏故,(中略)变碍故,名为色。’同八曰:‘或示现义。’大乘义章二曰:‘质碍名色。’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色】...

全部展开

【色】
 (术语)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之义。变坏者辅变破坏也,变碍者变坏质碍也,质碍者有形质而互为障碍也。是从五根境等之极微而成。又色者示现之义,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而名为色者,以彼有质碍与示现两义,色之义胜故也。俱舍论一曰:‘由变坏故,(中略)变碍故,名为色。’同八曰:‘或示现义。’大乘义章二曰:‘质碍名色。’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属于内身,故名内色;外色是指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属于外境,故名外色;显色是指我们常见的各种颜色,如青黄赤白等等;表色是指有情众生色身的各种动作,如取舍伸屈等等之表相;形色是指物体的形状,如长短方圆等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色即是空】
 (术语)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梵Ru%panis/u%nyata%。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法】
 (术语)法者梵云达磨Dharma,为通于一切之语。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事物其物者,道理其物者,皆悉为法也。唯识论以自体任持与轨生物解二义解法。自体任持者,谓竹有竹之自体,梅有梅之自体,有形者,有形之自体,无形者,有无形之自体,各保任维持其自体也。轨生物解者,谓如是既各有自体,皆为自体任持之状,然只限于有体,不能容无体,法者,兼摄无体,该尽一切也。唯识论一曰:‘法谓轨持。’同述记一本曰:‘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俱舍论光记一曰:‘释法名有二:一能持自性,谓一切法各守自性,如色等性常不改变。二轨生胜解,如无常等生人无常等解。’大乘义章十曰:‘法者,外国正音名为达磨,亦名昙无。本是一音,传之别耳。此翻名法,法义不同。泛释有二:一自体为法,二者轨则名法。’唯识述记二末曰:‘法者,道理义也。有般涅槃之义,名般涅槃法。’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法性】
 (术语)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为三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为万法之所依也,为法所依之本体,故名法性,此万法与法性,有为无为,毕竟隔别,以不许法性随缘之义也。第二三论嘉祥家,不许彼圆成实性之实有,以真空为法性,法性即真空之异名也。诸法之性为真空,真空即妙有,妙有之性即真空,是即法性也。第三华严贤首家,谓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以随缘之义,变造一切诸法,虽变造,而犹保真如不变,例如水变为波,犹不变水之性也。如是真如随缘变造万法,故称真如曰法性。然此法性之真如,淳善无垢,更无染分之性,但所变之法有染净之别者,由缘有染净也。第四天台智者家,谓法性固具染净,谓之性善性恶,因性具善恶,而生染净之诸法也。六波罗蜜经曰:‘众生无定性,犹如水上波。愿得智慧风,吹入法性海。’华严经升须弥山品曰:‘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智度论三十二曰:‘法性者如前说:各法空,同为一空,是为法性。’又曰:‘法性者,法名涅槃。不可坏不可戏论,名本分种。如黄石中有金性,白石中有银性,如是一切世间法中皆有涅槃性。’唯识述记二本曰:‘性者体也,诸法真理故名法性。’同九末曰:‘性者体义,一切法体故名法性。’嘉祥法华疏五曰:‘法性即是实相,三乘得道莫不由之。’大乘义章一曰:‘言法性者,自体名法。法之体性,故云法性。’注维摩经二曰:‘肇曰:如法性实际,此三空同一实耳。’起信论义记上曰:‘法性者,明是真体普遍义。(中略)通与一切法为性,即显真如遍于染净,通情非情深广之义。’止观一曰:‘法性自天而然,集不能染,苦不能恼,道不能通,灭不能净。如云笼月,不能妨害。却烦恼已,乃见法性。’又曰:‘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况复凡夫!’同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法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圆觉经曰:‘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菩萨处胎经曰:‘法性如大海,不说有是非。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色,也是指“相”,有相的,也叫做色相,色和法本身没有太大关联,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也没“法”什么事,若说相同,色与法都是唯识所现,若不同,唯明法而破色相,法者,又有有为法和无为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何况是色尘?区别就在于,认识色相色尘是初级阶段,明白断法执和我执,你就离成就不远矣!这中间还有勘破无明,明心见性,总之,修行的路很长,愿你我共同努力学习吧!

收起

“色”-----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物质。
“法”-----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