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党以来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明了,重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21:49:55
中国建党以来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明了,重点.中国建党以来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明了,重点.中国建党以来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明了,重点.2007-12-2420:16TDCBGL土地承包管理农村土地

中国建党以来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明了,重点.
中国建党以来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明了,重点.

中国建党以来的土地政策的变化(要求明了,重点.
2007-12-24 20:16TDCBGL 土地承包管理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由 于土地制度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土地利用而发生的各 种关系, 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全部经济关系, 土地关系 的协调和优化过程, 就是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和优化过 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离不开土地, 土地是农民的 生存所系.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土地作为农民生存 保障资料的功能将在很长时期内不可能改变, 农村部分 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也不会改变.因此, 中央一直特别强调, 稳定家庭承包 经营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这也是国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主要立法精神.本 文拟就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 依法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制度, 谈几点浅见.
稳 定 完 善 依 土 法 地
维 护 农 民 土 地 承 包 权 N 益
承 包J 经 营 制 度
一、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革
从历史上看, 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都起源于土地, 从西周的“井田制” 到唐朝的“均田制”, 再到明清的“一条鞭法”、“地丁银”, 一代王朝的政 权得失都与土地政策息息相关.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一直十分重视土地问 题.1928 年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 从地主富农手中收回土地分给农民, 受 到了农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 才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 实际上进行了三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这三次土地制度变革, 基本上概括 和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动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反映了党在农村的 政策取向, 对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次是 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土地制度 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 体的新的土地制度.这次土地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土地制度最重大、最彻底 的改革, 通过没收一切大地主、大官僚占有的多余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实 现了耕者有其田, 改变了占乡村人口不到 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 70%~ 80%的农村土地, 而占乡村人口 90%以上的贫农、佃农和中农仅占约 20%~ 30%的农村土地的半封建的土地关系.从而结束了几千年封建地主所有制 和剥削制度, 使农民在经济上做了主人, 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使农村 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第二次是 50 年代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合作化引导农民走社 会主义道路, 实际上也是土地制度的一次改革, 最终把农民个体所有的土 地, 改变为集体所有, 并实行了集体劳动, 统一经营.这次土地制度改革是 经过几个阶段完成的.首先, 通过农民加入初级农业合作社, 土地入股, 按 股分红, 统一经营( 当时按股分红比例约占分配总额的 30%, 按劳动数量和 质量分配占分配总额的 70%) .后来又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时期, 取消土地 分红, 全部按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到了人民公社时期, 土地所有制进 一步升级到公社一级, 尽管后来作了多次调整, 把公社一级所有改为公社、 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但总体上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高
土地承包管理 TDCBGL
集中, 责权利严重脱节, 平均分配, 生产发展缓慢, 农产品供 求关系更为紧张. 第三次是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家庭 联产承包制.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也是土 地制度的一次新的重大改革.这次土地制度变革同前两次有 着明显的不同.一是自下而上推动的.首先由少数地方农民、 基层干部自发搞起, 上级直至中央政府承认、肯定然后总结 推广.二是在土地集体所有条件下, 通过改变土地经营方式 解决土地的使用效率问题, 而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 从改革之初到现在 20 多年, 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978 年到 1983 年, 由人民公社体制内部的责任制到全国基本实行土地承包到 户; 第二阶段, 从 1984 年到 1997 年, 土地承包期延长到 15 年以上, 也称为第一轮延包; 第三阶段, 从 1997 年至今, 土地 承包期再延长 30 年不变, 也称为第二轮延包.为进一步稳定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全国人大于 2002 年 8 月 29 日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首次将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以专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 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庭成员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最终成果直接挂钩, 减少了管理 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能比较准确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 则,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从而, 极大地 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是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家庭承包制是广大农民在生 产实践中的创新, 是农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它响应了 中国农民发自内心的呼唤, 符合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 赋 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牢固的群众基 础.中央多次强调要搞好土地延包,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 这是应农民的强烈要求而及时作出的, 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 的心声. 三是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 料.从我国国情看,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 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虽然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多, 但他们 在外面的生活并不稳定, 如果找不到工作, 还要回来种地.虽 然现在农业比较效益低, 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获得收益, 生 活就有基本的保障.没有土地依靠, 就不会有广大农民生活 的稳定.事实证明, 凡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的地方, 往往出 现的问题就多, 社会就不稳定.所以,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影 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由 于土地制度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土地利用而发生的各 种关系, 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全部经济关系, 土地关系 的协调和优化过程, 就是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和优化过 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离不开土地, 土地是农民的 生存所系。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土地作为农民生存 保障资料的功能将在很长时期内不可能改变, 农村部分 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特点在相当长...

全部展开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由 于土地制度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土地利用而发生的各 种关系, 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全部经济关系, 土地关系 的协调和优化过程, 就是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和优化过 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离不开土地, 土地是农民的 生存所系。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土地作为农民生存 保障资料的功能将在很长时期内不可能改变, 农村部分 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也不会改变。因此, 中央一直特别强调, 稳定家庭承包 经营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这也是国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主要立法精神。本 文拟就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 依法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制度, 谈几点浅见。
稳 定 完 善 依 土 法 地
维 护 农 民 土 地 承 包 权 N 益
承 包J 经 营 制 度
一、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革
从历史上看, 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都起源于土地, 从西周的“井田制” 到唐朝的“均田制”, 再到明清的“一条鞭法”、“地丁银”, 一代王朝的政 权得失都与土地政策息息相关。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一直十分重视土地问 题。1928 年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 从地主富农手中收回土地分给农民, 受 到了农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 才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 实际上进行了三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这三次土地制度变革, 基本上概括 和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动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反映了党在农村的 政策取向, 对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次是 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土地制度 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 体的新的土地制度。这次土地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土地制度最重大、最彻底 的改革, 通过没收一切大地主、大官僚占有的多余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实 现了耕者有其田, 改变了占乡村人口不到 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 70%~ 80%的农村土地, 而占乡村人口 90%以上的贫农、佃农和中农仅占约 20%~ 30%的农村土地的半封建的土地关系。从而结束了几千年封建地主所有制 和剥削制度, 使农民在经济上做了主人, 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使农村 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第二次是 50 年代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合作化引导农民走社 会主义道路, 实际上也是土地制度的一次改革, 最终把农民个体所有的土 地, 改变为集体所有, 并实行了集体劳动, 统一经营。这次土地制度改革是 经过几个阶段完成的。首先, 通过农民加入初级农业合作社, 土地入股, 按 股分红, 统一经营( 当时按股分红比例约占分配总额的 30%, 按劳动数量和 质量分配占分配总额的 70%) 。后来又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时期, 取消土地 分红, 全部按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到了人民公社时期, 土地所有制进 一步升级到公社一级, 尽管后来作了多次调整, 把公社一级所有改为公社、 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但总体上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高
土地承包管理 TDCBGL
集中, 责权利严重脱节, 平均分配, 生产发展缓慢, 农产品供 求关系更为紧张。 第三次是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家庭 联产承包制。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也是土 地制度的一次新的重大改革。这次土地制度变革同前两次有 着明显的不同。一是自下而上推动的。首先由少数地方农民、 基层干部自发搞起, 上级直至中央政府承认、肯定然后总结 推广。二是在土地集体所有条件下, 通过改变土地经营方式 解决土地的使用效率问题, 而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 从改革之初到现在 20 多年, 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978 年到 1983 年, 由人民公社体制内部的责任制到全国基本实行土地承包到 户; 第二阶段, 从 1984 年到 1997 年, 土地承包期延长到 15 年以上, 也称为第一轮延包; 第三阶段, 从 1997 年至今, 土地 承包期再延长 30 年不变, 也称为第二轮延包。为进一步稳定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全国人大于 2002 年 8 月 29 日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首次将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以专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 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庭成员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最终成果直接挂钩, 减少了管理 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能比较准确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 则,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从而, 极大地 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是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家庭承包制是广大农民在生 产实践中的创新, 是农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它响应了 中国农民发自内心的呼唤, 符合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 赋 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牢固的群众基 础。中央多次强调要搞好土地延包,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 这是应农民的强烈要求而及时作出的, 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 的心声。 三是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 料。从我国国情看,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 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虽然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多, 但他们 在外面的生活并不稳定, 如果找不到工作, 还要回来种地。虽 然现在农业比较效益低, 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获得收益, 生 活就有基本的保障。没有土地依靠, 就不会有广大农民生活 的稳定。事实证明, 凡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的地方, 往往出 现的问题就多, 社会就不稳定。所以,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给人启示,很不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