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是如何被控制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20:25:57
人的思想是如何被控制的?人的思想是如何被控制的?人的思想是如何被控制的?曾经的年代,只要权威振臂高呼,下面人群绝对一呼百应.而今天,权威们除了利用权力以外,还能使用什么方法让人们俯首帖耳、循规蹈矩的呢

人的思想是如何被控制的?
人的思想是如何被控制的?

人的思想是如何被控制的?
曾经的年代,只要权威振臂高呼,下面人群绝对一呼百应.而今天,权威们除了利用权力以外,还能使用什么方法让人们俯首帖耳、循规蹈矩的呢?对于权威们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于是,做着统治梦的少数人想出许多办法,他们奇思妙想,也发明了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控制人思想的怪异药方.他们除了保留传统和原始的方法以外,还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加大了剂量和使用的频率. 比如,他们增强加了控制,在各种信息通道严密监视人们的一言一行,想方设法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格式化(人们俗称洗脑)处理,还采用恐吓、威胁、跟踪、隐喻、暗示等手段,迫使人们顺从统治.归纳起来,控制手段主要有如下几种: 1、隔离:隔离与隔绝相近,但程度略轻,是将人与外界分离,有一定活动空间.以往所称的“流放”也是一种隔离,是把人放逐到遥远的荒漠草原森林之中,孤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人的思想满慢慢就会麻木与迟钝.“流放”这种方式好象已经绝迹. 南非的种族隔离是在1948年至1990年间,当时主要针对白人与黑人的歧别待遇.1994年,南非因长期被国际舆论批判与贸易制裁而废止.联合国也认为“种族隔离是一种对人类的犯罪”. 隔离行为具体又分A、身体隔离;B、信息隔离: A、身体隔离:拘押,囚禁人身就属于这一种,这比较常见.另外一种隔离是把“有问题的人”送入精神病院,实行人身限制,使得这些有问题的人的思想不要扩散.目的是为了隔离思想,而不是人体本身. B、信息隔离,我称之为“软隔离”.如果肉体隔离属于“硬隔离”的话,那么,信息的阻挡、过滤、筛选等都可称为“思想软隔离”.通过这些方法,使人们接收到的信息是片面的、单一的、统一的、纯粹化的信息成分. 当然,对信息的阻隔必须通过堵塞、破坏传播渠道才能实现.比如掌管信息传播的管理权,然后对社会信息按照控制者的意愿进行阻挡、过滤、筛选.在互联网中,最好的信息隔离办法是设置敏感词(多为政治性词汇),使发言者在信息传播的必经通道上接受严密审查,对“严重问题的信息”彻底过滤阻挡.而达到“言论净化”的作用.从目前在网上实施的情况来看,阻挡与隔离的效果是良好的.这要归功与管理者优良的管理思路以及信息工程师忠诚的配合. 2、清除:与隔离不一样,是把“反动的、危害的、不健康的、东西”彻底毁掉,让人见到不尸首.这当然是针对人而言.这包括对肉体的清除和对意识形态、语言的消灭.说起来有点恐怖,但世界上不是没有.那些战争贩子常常都有这样的行为. 肉体清除的方式在今天比较难以实施,但采取思想清除的方式还是能办到.比如毁掉证据、清除历史文档、删除传播渠道中“反动的、有害的”思想言论,等于把思想格式化了.格式化清除便不可再生,不留后患.统治者认为,人的思想很容易传染,只有铲草除根,才不至于相互传染. 3、压制:这其中包含语言警告、行为威胁、手段恐吓等.由于人有思想,有思想就有缺点,许多思想并不都是坚硬无比的,有时会屈服于某种权势的压力而变得害怕与漠然.好比公汽车上有人手持明晃晃的大刀,谁敢硬碰硬呢?压制惯用的武器的权力.小小权力便可以使一个无权的人老老实实就范,哪怕此人是名人.面对这种情况,人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沉默.“沉默”就是权力压制的结果,从而达到“禁言”的目的. 采取压制的方法不但能禁言,也能禁止人们行为.既不伤皮肉,也不动筋骨,但它严重损伤人的思维神经,造成大脑内伤,这是一种精神残害.精神伤害往往大于肉体伤害,但外界看不出来.所以,这种方法在当今非常流行. 4、麻醉:当然不是指药物麻醉,但人的意识思想被长期清洗以后,完全可以达到麻醉药物的效果.通常采取反复宣传和不断灌输的方式.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长期接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疗效.沿着一种思想模式,一般都能打造出优良的服务工具. 只要灌输内容和方式不变,这种“麻醉”效果能够维持终身,其特征是:只识别规定的标准,离开标准,就无法正常判断与分辨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这样的教育方式不担心有什么其它“副作用”. 5、制裁;一般是指利益制裁.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是采取这种方法来控制对方.英国哲学家密尔早就指出:“控制了一个人的经济,等于控制了一个人的思想.”经济制裁是国际通用法则,对人也如此. 控制思想莫过于控制利益.因为人是追求利益的产物,利益便是人的命根,离开了利益,人就无法生存.因此,不管有理还是无理,只要牢牢控制人的利益,也就控制了人的思想和行为. 利益制裁都是公开的、强制性的.无论被控者愿意与否,都必须按照控制者的旨意执行.因此,当今采取利益(经济)制裁,更是万能药方.它表面上不血腥、不残酷,但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哲学家密尔还说:“这种社会暴虐比许多种类的政治压迫还可怕,因为它虽不常以极端性的刑罚为后盾,却使人们有更少的逃避办法,这是由于它透入生活细节更深得多,由于它奴役到灵魂本身.”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们并不是束手无策,一直以来也在作各种各样的抵抗.人是复杂思想的混合体,不管是那种方法,都不能绝对控制人的所有思想和所有行为.因此,少数人想完全控制人的思想,各种手段并不能真正达到目的,相反,只会加速断送自身的前程. 歪曲概念的内涵,然后以这个概念为基础,建立起话语体系,来把学生的头脑教残,是当前政治教科书十分普遍的问题. 比如,中国的政治教科书,“国家”被讲成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国家”被讲成阶级统治的工具,那么统治者不为民众服务,而为自己服务,民众批评他,他们就会辩国家本来就是为我们这些统治者服务的嘛!书本不是这样说吗?民众听了之后,觉得他们这种辩解,很有道理,于是对统治者不为民众服务,就习以为常.而在多数国家,教科书把“国家”定义为“维护公共福祉的机构”.如果统治者不为民众服务,而为自己服务,民众就会根据“国家”的这个定义,断定统治者失职!统治者如果不想激化矛盾,就必须多多少少有所顾忌,努力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又如“人权”这个概念.罗斯福把“人权”归纳为四个方面:言论与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当一个人接触到这样的含义,一旦他的人身权利遭到侵犯,言论自由得不到尊重,他就会感到这个社会不合理,要求法律替他主持公道.可是,我们的学校教科书,把“人权”讲成是阶级性的,把人权讲成主要是生存权.一旦一个人生存权以外的其他权利遭到侵犯,指责政府没有尊重其人权,统治者就会说,你的生存权不是有了改善了吗?这可是最重要的人权啊!我们的学校教科书对“人权”所下的定义,既给政府推卸责任提供借口,也使民众变得麻木起来,对生存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不当一回事. 比如政治.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赋之政治以道德伦理范畴.孙中山说:“政治是众人之事”.这些论断,提醒人们,政治人物是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伦理品质的,也提醒人们,关心、参与政治,是每个国民的权利与义务.但我们的教科书,却把政治说成了阶级斗争.这不但会培养国民的斗争思维、制造整个社会的分裂,也使国民认为,政治家不择手段打击对手,是天经地义的.从而政治家的丧失道德和廉耻行为,推波助澜. 比如,我们的教科书,对“发展”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对另一个政治课教师说:为什么新的要发展,旧的就必须灭亡?新的事物与旧的事物,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啊!那个政治教师是个老教师.他听了,怔了怔,说:“是毛时代政治斗争思维,把新旧事物完全对立起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他这种解释,很有道理.教科书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政治斗争思维解释“发展”这个概念,对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理解生活,是不利的. 纵观现在的中学政治教材,概念遭到歪曲的情况,比比皆是.当一个个概念的内涵遭到歪曲时,学生的判断和推理,就不能不步入歧途!观察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就不能不得出错误的结论! 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必须还原概念的本来涵义,抛弃强加给概念的错误涵义.